正文共: 8237字 预计阅读时间: 30分钟
修订记录:
2023-05-20 V1.0 初稿
2023-06-21 V1.1 因本文接到华为公司的肖像和名誉方面投诉,本着客观的态度,删减章节一的内容“有过3次婚姻”,删减章节一人物照片
引言
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华为实施各方面制裁。现在已经过去5年。那么,现在的华为怎么样,华为的未来会怎样。我将通过个人观察和身边的碎片信息,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视觉,从各个方面,深入客观地向公众解读华为,逐渐剥离华为塑造给公众的神秘感,让外界开始客观地、理性地,全面地认识华为。在成文之前,首先澄清,文章内容仅客观描述个人观察的华为和整个通信行业的现状,非华为品牌的竞争对手所为。
图片来源 网络
首先,我先解释,为什么要用帝国来描华为。华为是什么?华为呈现给外界的感知是华粉眼里英雄的品牌,而我今天的视觉是要换个角度,放在大的通信技术行业内,以一个研发人员的视觉,内在观察华为这个组织,抛去英雄品牌和爱国情怀的伪装和裹挟,近距离观察这个组织的生产、架构和运行机制。
华为就类似历史上任何一个曾经存在过的帝国,用帝国描述华为,会更形象一些。后面我还会用到菊厂,业内的小伙伴,一般称华为的研发基地叫菊厂。菊厂一般位于城市的高新区,占地面积较大,建筑物以黑色调为主,配上鲜红的华为LOGO标志,更给人一种神秘感。园区内平时至少有上万人在工作生活,自成一套封闭的体系。接下来我将从各个纬度,向公众解读这一神秘的组织。
01帝国的领袖(1987~2000)
先从帝国的领袖说起。一个强大而严密的组织,背后都有一个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这个人物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其所在组织的公关宣传,被塑造成了一个精神教父的角色。任正非就是这样一个角色,领袖的权威没人能够挑战,但凡有不同意见者,必诛其心而后驱逐出组织 ,以防破坏团队凝聚力。坊间传闻,有一年一个刚毕业的热血青年,给任正非写了一封邮件,坊间所传的“万言书”。任正非看后发怒,批语"此人脑子有问题,开除"。年轻人要想给自己的老板提意见,结果成功把自己洗掉了。读完本文,不难理解,华为有其存在的逻辑,况且这个坊间传闻也比较早了,那时的正值帝国崛起和扩张时期。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是看不透华为的内在机制,冲动地挑战了领袖的权威和管理思想。
一个科技巨头的老板,有着军人的经历和背景,让其所在的公司更带有神秘感。传闻这位领秀人物,在年轻时代是个不折不扣的毛粉。后来从创业到成功,掌舵华为数十载。从创业时期的名字可以看出,公司带有浓浓的家国情怀。
任正非的父亲叫任摩逊,职业是一位中学老师。其生活年代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从他的父亲给他取的名字看,带有一些西方的味道。在当时的清政府治下,全国的进步人士,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和崇拜西方社会在全国流行,这也是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的年代。之后到家族第三代任正非,大概有100年的时间。从任正非的名字看,正和负集于一身,大概也能联想到这位父亲的哲学和世界观。
任正非生于1944年,世界处在二战的炮火尾声。这一年是民国32年,在他的人生43岁,即1987年,创业华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深圳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任正非的一生,有过不止一次婚姻,外界熟知他有一个女儿,就是中美贸易战里名声大噪的华为公主孟女士。其他子女情况,外界信息似乎也不多。
02帝国的崛起和扩张(2000~2010)
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里,任正非1987年在深圳创业,亲自下厨为其团队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主基调演进,国内开始与国际接轨,90年代桌面互联网兴起,任正非和他的创业团队从HK到深圳,倒卖思科等国际品牌的通信路由器。至于客户,在那个年代,能首先使用路由器、交换机这些网络设备,进行信息化改造的,都是一些什么单位,可以自行脑补。几年后,有了第一桶金,任正非开始投资研发自己的通信设备,这才是真正的华为萌芽,应该在1995年前后了。这个时间点,我们没有必要细究。因为公司的战略和方向,从酝酿到提出到执行,都没有绝对的界限。这些不影响我们宏观上观察帝国的崛起。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华为开始有了研发和生产,从一家纯服务企业变成一家制造企业,有了自己的产品和研发团队。当然服务业团队肯定还一直存在,华为现在还有遍布全球的几十万个GTS(全球技术服务)员工。那时候外界和公众是不知道华为品牌的,华为是一家B2B企业,品牌仅仅只有业内和上下游企业知道。同期,国内还有另一家通信设备供应商中兴,后来在移动通信行业爆发式发展后,也就是从2000年开始以后的10年里,国内主要有中兴,华为两家供应商,国外供应商有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品牌。
图片来源 网络 华为网络设备
华为有了研发生产,就有了销售和市场部,不再只做技术服务支持和倒卖业务。那时候中国深圳正处于改革开放疯抢的浪潮里,乘着南巡的政策东风,深圳速度惊艳全国,以中建三局为代表的建筑业,创下了3天一层楼的中国速度。那时候,深圳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通信、还有服务城市建设的企业,都在与时间赛跑。之后,外界开始听到华为有跳楼的负面消息,但这不会影响帝国的崛起。在华为创业和崛起的同时,也奠定了华为的“床垫文化”和“狼性文化”。现在的大多数业内企业,也模仿了华为的“床垫文化”,办公桌下的行军床是午休和晚上熬夜加班,必备的办公室装备。
第一代创业的华为人,践行床垫文化和狼性文化,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改革开放初期做蛋糕和抢蛋糕的日子里,成功地把华为和中国推向了世界,也源源不断地为中国赚回了丰厚的美金储备,为2008年经济危机时央行印钱刺激经济打下了外汇储备充盈的坚实基础,无疑是中国高端制造业和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代表。
2003年中国加入了WTO,华为名正言顺地出海扩张了。那时候,全球正处在第二代移动通信高速发展期。当时国内一碗面的价格大概是2块钱,而1分钟通话费就要1块多,但通信容量还一直供不应求。和业内前辈交流,技术服务和通信工程人员去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开通信号基站,还会受到县长的接待。华为作为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的上游企业,给三大运营商供应移动通信设备,利润更不用说。
图片来源 网络 通信基站
华为真正的崛起和扩张,大概是在2000年到2010年间。在这期间,华为依托中国廉价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再加上勤劳吃苦的劳务输出,不计成本地用饿狼文化在全球肆无忌惮地扩张根据地,占领海外通信市场的份额。华为的双肩包单兵作战成员,无时无刻不出现在通往全球各国的国际航班上。与此同时,全球通信设备供应商也迎来了残酷的生存竞争和兼并过程,就像今天这么卷一样,这么玩谁受得了。欧洲的供应商诺基亚和西门子扛不住这种竞争,合并成了诺西设备供应商,阿尔卡特和朗讯供应商也合并了,还有扛不住退出通信行业的供应商。当前,全球前几家通信设备供应商里,活下来的前两个是爱立信和诺基亚西门子。在全球通信市场里,瑞典的爱立信有着巨大的行业沉淀,华为难以撼动,但在国内的三大运营商的机房里,也被成功挤掉,几乎看不到爱立信的设备了。从2010年后的几年里,经常可见,在三大运营商的机房里,通信工程人员用华为的设备把运行良好,正常工作的诺基亚西门子或爱立信设备替换掉。无疑,依托国内廉价的脑力劳动力,华为的设备对运营商来说,运营成本更低。至于为什么运营成本低,这依托帝国优秀的成本管理,我后面在帝国的经济逻辑这一小节分析。
03帝国的鼎盛时期(2010~2018)
2010年后,华为进入了鼎盛时期。滚雪球一旦开始,这种惯性形成后,没人可以节制帝国的扩张,一切都按组织的文化导向和流程运行着。也是2010年后,华为有了消费者业务后,开始进入了公众视野,有了醒目的菊花品牌建设。此时的华为三架马车并驱,运营商BG(Business Group)业务线、消费者BG业务线、华为云和大数据业务线,还有2012实验室等部门。运营商BG是其发家业务线,但听说后来还没手机业务线赚钱了。不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因为深圳上海的高房价让研发成本上升而失去了廉价脑力劳动力的支撑,还是因为其在和其他通信设备供应商进行恶性竞争,打价格战后,造成了行业利润微薄的局面。
图片来源 网络
这一时期的华为符合所有大型资本的特点,业务纵向扩张,有了帝国的恢宏架构。2010年后,华为手机业务线逐渐成了公司里最赚钱的业务线,曾经发出了12个月的年终奖而轰动业内。2010年后,随着移动通信向第三代3G技术演进,桌面固定互联网开始向移动互联网转变。这又是一次行业剧变的机会,诺基亚手机和塞班系统成为历史,手机从过去简单的功能机向智能机和大屏机时代进化了。美国的谷歌看到这一变化和商机,早在2007年就开始布局,收购了开源的安卓系统雏形,开始构建安卓生态。在谷歌的孵化下,安卓生态很快发展起来,国内传统手机厂商,还有敏感资本,开始拥抱了谷歌的安卓开源系统。之后国内就出现了一众智能手机品牌,包括小米、360、一加、锤子、魅族等消费者熟悉的品牌,当然还有更早就在行内的OPPO和VIVO。这就是最近10年国内崛起的高端制造业的前世今生。
04帝国发展的转折点(2018~)
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被美国制裁的帝国,其麒麟芯片豪迈地成为绝版。搭载麒麟高端芯片的手机被下游经销商拿来炒作,狠狠割了一把爱国的韭菜。外界开始意识到,画了再高端的芯片而无法生产才是问题关键,行业震惊。华为手机业务线几乎全部瘫痪, 而不得不打包卖掉荣耀品牌。昔日的兄弟,不得不与老东家划清界限,以寻求暂时避开美国的制裁法案。同时,华为自身也开始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几乎所有业务线都开始用OD外包模式,以降低研发成本,稳盘稳经济似乎成为第一要要务。被制裁的影响范围不只是自身,还有其上下游的很多企业。正如周杰伦在十几年前就写出来的歌词:菊花残,满地伤。
安卓智能手机的研发生产制造,是在美国企业的提前布局下进行了全球化分工。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最有优势的自然是依托廉价劳动力的生产制造。美国的高通(Qcom)和TW的联发科(Mtk)供应手机CPU和基带芯片等整体解决方案给中国的手机品牌商和ODM企业,国内手机品牌商和ODM企业在这些物料基础上进行堆叠制造成品。但是必须指出,芯片的烧制不属于手机和通信行业,按中国当前对高科技行业的划分,也不属于高端制造业,而是高精尖制造业。制造芯片的光刻机设备掌握在欧美资本手里,最后的光刻出片是由TW的台积电和国内的中芯国际等芯片代工企业完成。能设计出芯片不等于能造出芯片,设计芯片就类似用Auto CAD画图设计,还有测试验证环境,全在电脑端用被授权的软件模拟。最后一步,才是到芯片代工厂进行光刻量产,就像打印文档,需要一台物理打印机一样。后面我就用“打印”芯片表述更为形象。
在安卓手机研发生产制造行业里,中国企业处在行业分工的中下游。从高通或联发科购买芯片和配套的安卓代码,之后,中国工程师做电路堆叠和验证、结构设计、包装设计、ROM和APP开发运营,以及软件灌装、工厂生产、出货这些环节。一般成熟的手机制造企业,在3到6个月内就可以快速推出一款新产品。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对行业的冲击背景下,网络可传递的数据量上升,手机由过去简一的功能机向大屏幕的智能机,娱乐机进化了,中国的企业抓住了这个商机,涌现出一批制造业品牌新秀,过去的中华酷联的光环褪去,有了新入局的成员,例如小米、360、魅族等。同时,行业内也继续细分,出现了闻泰科技、华勤等手机ODM代工企业,专门接收小米,华为等品牌的手机生产订单,不做品牌运营,市场和售后,只做交付,把成品给小米,华为等品牌商,之后再由其销售网络和其各处门店铺货到达消费者手上。最近几年,闻泰科技还接到了苹果的ODM订单,以手机生产制造为主的中国高端制造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也包括华为的手机业务线。只是华为依托自有的通信行业优势,还提前涉足了芯片设计和基带芯片设计,伴随大国战略,准备在5 G通信技术上弯道超车。
图片来源 网络 华为麒麟芯片
之后就到了2018年,这也是华为手机发展最荣耀和高光的时刻,但特朗普时代的美国来了。此时的世界各国,都有一个极限的内部矛盾,那就是各国央行一次次的肯恩斯印钱,导致了各国内部贫富差距拉锯下的民粹思潮盛行,美国工人阶层以中国制造业抢了他们饭碗为由,当然这仅仅是其中一个缘由。中美贸易战开始,全球技术被迫开始站队,华为就此被制裁,华为在图纸上画出来的高端麒麟芯片,没有芯片代工厂敢给加工出来,成了绝版。缺少了高端芯片,只能继续使用已经落后了的芯片出货4G手机,也就是后来外界知道了华为没有5G手机。
华为5G弯道翻车,成功把国内三大运营商也拖下了水,把三大运营商在2/3G通信黄金年代里积攒的一些家底败光。如果十年前,能有如今这样的信息传播渠道,投资人和国家工信委也不会那么乐观。芯片制造不属于手机和通信行业。5G技术是一种通信标准,是逻辑和软体的文档定义,没有底层的实体芯片支撑,本身就是空中楼阁。只要给各位正在阅读本文的通信专业的小伙伴发上工资,提供办公室和时间,也能给工信部递交一篇8G协议、甚至10G的协议文档。
05帝国的管理运营和经济逻辑
前面说过,帝国崛起的经济基础是廉价的脑力劳动力。但是,只有廉价还不够,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组织管理和运营这些脑力劳动者组成的团队。华为引入的是欧美的绩效管理模式,用KPI激励和驱动基层员工,这种目标绩效管理模式,它的诞生背景是经济学,被移植到中国的劳动者身上,践行出了独特的功效。所以,在马克思实践指导理论的思想下,它绝对适用于华为,并造福华为组织。在帝国崛起和扩张的过程中,全员践行这一管理制度,这是帝国高速运行的基础。
再说晋升机制。帝国组织架构是传统的金字塔等级结构。刚毕业的员工13级,每年由其所在的团队小组长划出绩效成绩,进行调级和分配年终奖。毕业在公司工作几年后,大多数基层员工等级晋升都拥堵在15到16级范围内。级别的设计最高可达20多级,一般员工能接触到的18级员工,都是他们眼里的大领导了。这种升级制度,在内部和基层是相对民主和公正的。每年都有KPI末尾淘汰员工,或者那些不想继续在公司干的员工自愿成为KPI淘汰者。KPI淘汰在高知的脑力劳动团队里并不丢人,大家互相安慰,终于解脱了。从菊厂退出后,或提前退休,或有其他出路,或找个二流公司继续本行业的职业生涯。
帝国与时间赛跑,有时会有一些快速立项的需求。部门兼并和调整,也司空见惯,动辄整个部门解散裁员。这对帝国的人力资源团队饿工作有很大挑战,直接关系着帝国的正常运营和项目成本。帝国的日常运营,依靠强大的HR团队作为支撑部门。这个HR团队做着真正的HR工作,就是招聘和职位匹配,不是体制内的组织部。HR部门同样也践行KPI和绩效激励模式,曾经有业内同行晚上10点接到了菊厂HR的招聘电话。在招聘压力大的时候,HR使劲约人去公司面试,就像售楼部外面拉客的社会闲散人员一样,拉到人头就算完成KPI。当然,导致了空转和爽约问题也非常严重,大家发现去充KPI后就觉得被忽悠,不再愿意去充数。
图片来源 网络
帝国向外界塑造了强大和威严的神秘形象,不缺人才,更是应届生梦寐以求的首选公司。当然,应届生也是帝国最佳的选择,因为成本便宜,也好调教。在预期好的时候,人才储备当然也是公司的战略。每年的校园招聘搞的红红火,用超出市场价高很多倍的薪资吸引着人才趋之若鹜。简历初筛通过后,在和HR面谈前,先会给一份文档,提示首先要抄写一段话,这句话就像在银行办理理财产品的协议文档末尾要抄写的那句话,大概意思就是“我自愿放弃国家法定节假日等等,成为一名奋斗者”,抄完后再走后面的面试流程。
HR在招聘时,也有很多不成文的规则。如果同时有几个西安交大的毕业生在一个房间里参加面试,笔试成绩都差不多,如果公司只有一个职位机会,那么一定是1米8的壮汉得到这个机会。毕竟这个体格,加班致死的概率很低,对公司的损失也是最小,这必须是HR在招聘时要综合考量到的因素。
帝国运行的逻辑中,随处可见成本管控等经济方面的体现。在薪酬方面,帝国在业内有着绝对的竞争力。例如,业内同样的职位薪资平均月薪是1万5,帝国同样的职位,可以给到2万5到3万。这种业内薪酬优势,也让奋斗者有了巨大的奋斗动力。当然,最后也为公司创造出了巨大的剩余价值。简单总结一下这里面的经济逻辑,菊厂用高出市场价2倍的薪资,招聘一个A员工,然后放在狼性团队里激励这个A员工,让其创造出A、B、C,3份的工作量,公司最后还可以多获得一份C工作量的剩余价值。这就是在帝国工作的压力的本质,业内流传了一句话,菊厂把男人当牲口用,把女人当男人用。但是,正是用这样的极限汲取和激励制度,基层员工创造出了源源不断的剩余价值,支撑了起了帝国的这些年的崛起和扩张。
06帝国的实体军团
前面谈到的全是帝国的崛起历史和管理组织文化,现在让我们近距离观察支撑帝国运行的实体组件“华为军团”成员。在被制裁后的华为,内部又成立很多军团,以豪迈的姿态应对外部的变化。这些实体军团成员,很多是品学兼优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来自在出生地毫无背景的普通家庭。毕业后或毕业几年后进入华为,是家族的荣耀。这在外界眼里意味着,社会地位的跃迁。你会听到看到亲友在背后议论和羡慕的目光,你会看到老实巴交的父母的期待和虚荣心的满足。
图片来源 网络
在菊厂开放的办公区里,很多员工办公桌上竖立着“努力工作,精致生活”的牌子。但实际上,有生活的人并不多,你会看到在公司附近租房子的员工很常见。为了省去上下班的通勤时间,或为了跟上团队其他成员的节奏以不被淘汰,而不得不在公司附近租房子住。很多有了家庭的员工,也不能经常回家。在园区里,经常可以看到睡眼惺忪的年轻员工,不修边幅,戴着耳机摇晃着。
这就是帝国奋斗者的姿态。他们是银行抵押贷款和信贷扩张扩表时期的优质或潜在客户。在午饭期间,菊厂的门口,经常看到银行人做活动的身影。某一楼盘开盘,最先想到的是找菊厂内部员工协调,搞内部团购活动。近些年,坊间茶余饭后讨论的热门话题全是房子。听说刚毕业两三年的小伙就能投资十几套公寓。如果在菊厂里工作上几年,不炒两三套房子,自己都不好意思在圈里混了,因为大家手上都好几套,都以房子作为奋斗目标。平时的日常交流里,互相鼓励买房的寒暄,也在人之常情里。有的员工刚毕业几年就收获了好几套房子,有的因为家庭等原因,毕业多年一套还没有买上。菊厂所在的周边区域,房价一般都相当高,是炒房客眼里的优质资产,未来可期,投资后不缺后来的接盘者,或出租以租养贷也可以。但是,即使这样,这毫不影响团建时,大家吃吃喝喝,其乐融融的景象。
菊厂的光环,有时候也有其他便利。偌大的菊厂里人才济济,数风流人物,也在菊厂。在午饭期间,菊厂门口拉横幅、发传单等讨情债的情景,也给枯燥的菊厂生活新添一些吃瓜的话题。为了解决军团内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下的员工生活问题,菊厂也经常和外界其他行业搞一些联谊会等活动。社会上的年轻女性,和菊厂的男性之间的故事颇多。在她们的圈子里,有一种流传说法,菊厂多渣男。一个城市里某天,南郊下了雨,北郊没有下,你会在朋友圈里看到,这南郊菊厂的渣男又胡乱发誓了吗?
07帝国的未来
距离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已经5年过去了。伴随着中美关系一步步脱钩,美国主导的全球生产供应链向外转移。美国内与华有业务往来企业自身也在一步步调整,对华为的制裁会一步步加码,华为的日子一天天越来越艰难,加持上高杠杆的炒房,踩踏性内卷将是常态。帝国在被制裁后能强撑5年,已经实属不易。
图片来源 网络
帝国的未来不容乐现。但换个角度,这也是发展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对于国内其它新秀企业,也是一种机遇。国内不只有华为,菊花能活,菊花不能活,活成什么状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一个时代要结束的时候,它能带给外界什么启发和思考,该如何转向,如向取长补短。
菊厂不缺吃苦耐劳,熬夜堆叠代码,解决线上问题的工程师。不缺能造长城的猛工巧匠,不缺能给地球安装发动机的宏伟构想。这也是菊厂的文化所长,中华文化之所长。但菊厂缺乏对野蛮的节制,对罪恶的制衡,缺少仁爱、包容和尊重,缺乏理性和对真知追求的态度,更缺乏对科学的尊重,缺少真正贵族的文明。所以,自然而然,在光刻芯片这种高精尖制造行业里,菊厂的野蛮文化已经显得不那么适应了。
End



不得不提,2018年是一个神奇的节点,在Meta40的发布会上,一首《DREAM IT POSSIBLE》很亮,听说是花了重金从国外买的某一歌手的版权。这首歌在国内的中文歌是张靓颖演唱的《我的梦》。不知欧洲是否需要这样的“梦”,但这首歌却在国内火了。不论东西方,都会致敬勇敢者。但不论东西方,对自由和公正的追求,对抵制野蛮和恶性竞争的扩张是相通的。业内也有传言,一鲸落而万物生。一家科技企业,把造福人类作为永远的目标,比搞什么梦更能赢得尊重。让我们再次欣赏这首歌,回归真正的仁爱和尊重,致敬帝国曾经的辉煌吧。
如果您
喜欢此文的观点
请点击右下角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