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由于华为超强的公关媒体操纵能力和华为上下游资本链绑定带来的广泛自发洗白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外界掌握的华为消息一直虚虚实实,公众和投资方一直感觉云里雾里,透明不够,下游外围经销商更没有真实知情权。
华为品牌战略扩张主动收缩
随着中美脱钩的持续探底,全球新冷战格局已经形成,也注定华为的日子越来越卷,越来越难。上下游和中间层可能被随时甩锅,或者主动脱离核心另起炉灶。与上年同期相比,华为2022年的利润明显下降。近期,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公开承认余大嘴的手机业务线曾经吹过的牛逼,还承认了华为不能生产5G手机,需要美国批准。
从视频看,旁边的华为公主孟晚舟女士很默契地微笑表示赞同。这说明,核心内部已经达成一致,之前放任或内定的品牌扩张战略,开始主动收缩。也说明了,华为在现实面前不得不认怂,放低了姿态。树敌太多就是自掘坟墓。
任正非再次强调不能顶着菊花满街跑
华为品牌战略主动收缩,还有其他佐证。最近传出消息,华为又再次明确5年内不得造车,现在已合作的汽车品牌,不能用任何华为字样。我记得华为核心不止一次申明不造车,这次又再次明确,难道是中坚层调令不通?任正非要失去领袖权力了?但是在生存面前,身体非常诚实,华为注资还不如顶着华为名头管用,为中华崛起而继续割韭菜比潜心做研发来钱更快。
图片来源网络
近些年,华为和传统制造业的矛盾一直存在,尤其和传统汽车制造业的冲突最为明显。华为跨不过去但又垂涎已久,不愿放弃,一直撕咬传统制造业。在如今汽车制造业本身内卷和经济萧条的大环境里,华为再去搞一腿所谓的"你不主动改变,让别人逼着你改变"的高尚强盗逻辑,那不得上演1998年的下岗大潮?传统行业早以苦不堪言,所谓一鲸落而万物生。
华为当年要纵向扩张到汽车制造业时,自己没有机械工业文明的沉淀,只能玩老套路,找一家传统汽车制造业,合作注入自己的资本。华为先找大众等这种传统品牌合作。坊间有个调侃,华为找大众合作,大众老板反问道:"安装了菊花中控屏的大众车算谁的车?",菊花用一贯的姿态和帝国的强盗思维,当场拍桌子不甘示弱地表示"当然是菊花得了",大众直接扭头就走,不禁感慨,遇上这群流氓,看来我得好好看家护院了。最后菊花只能去找小厂谈,再后来就有"问界"的诞生,你们都知道了,那个广告词里"华为赋能的汽车"。
一旦帝国的版图出现,规模形成,往往就会尾大不掉,中层随意扩张。这群嗷嗷叫的大头兵组成的军团,在房贷高负债和高激励的加持下,饿狼般地侵蚀着每一个行业。所谓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表面看是为中华崛起而作为,实际上是为中华掘墓而作为。
华为给外界一直塑造了一个神秘的形象。想进一步全面了解华为华为5G翻车,手机、芯片制造业以及华为内部生态运作的朋友,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全面综合解析《华为帝国崛起的过程及其内在运行逻辑》。
如果您
喜欢我的观点
欢迎点击右下角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