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品牌的困境与企业社会责任CSR



当前,华为品牌越来越重视供应商的企业社会责任(CSR)。
华为品牌的困境不在于要求供应商的企业社会责任CSR,而在于其自身就是一家没有CSR的供应商和品牌商,其自身的劳动组织形态就没有考虑CSR。
2018年,华为被制裁后,消费者产品市场处于内卷状态,让其在国内市场上争议颇多,坊间传言,一鲸落,万物生。华为自身的研发体系,生产管理体系,本身违反劳动法,而在品牌和产品质量方面,要求供应商遵守CSR。

图片来源网图​
华为品牌困境的渊源在于其企业文化。华为本身是一家在改革开放大环境下野蛮原始积累起来的企业。早年是一家B2B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为国内和国外的通信运营商提供通信设备。当年市场上没有CSR一说,华为在B2B的全球扩张里,乘风破浪,无往不利,干掉了欧美老牌通信设备供应商诺基亚,西门口,阿尔卡特等竞争对手。在后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乘风谷歌开源的安卓系统,切入智能手机生产制造,成立消费者业务部门,依托早年的海外经验和渠道,在通讯终端方面,迅速抢占了欧洲的手机市场。在树立了消费者品牌后,一有风吹草动,急需洗白自身,但其自身的内在"基因"无法改变,高层无法自我革命,冗余的管理层,森严的等级管理体系,这对任何已经高度固化的组织来说,都不可现实大的转变。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所以,多年来延续下来的企业文化,决定了华为品牌基因里自带了扩张和侵略,没有社会责任感,公然违反劳动法,违背了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谐仁爱的精神。这些都决定了华为品牌,无法洗白。

图片来源网图
遭受制裁后的华为,更加艰难,消费者业务或打包卖掉,或换个马甲外包。在国际上,华为品牌已经名存实亡,只能内卷回国内市场,割小粉红的韭菜。华为品牌想破茧重生比较困难,其实,华为品牌已成为华为的拖累。在认识到无法洗白的事实后,自动放弃华为品牌,是比较好的选择,但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精神。放弃华为品牌后,对于其自身的CSR,从管理和组织形态上进行革新,适应新的时代。也许再过10年,可能会诞生出一家伟大的企业,不是消费者心中的品牌,而是一家真正有影响力的全球企业。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