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着时代的不同,需求不同。2000多年前的孔夫子,在战乱纷争,百家争鸣的乱世,就开始以个人行为探索和践行教育的意义,为结束当时野蛮杀戮的战国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图片来源网图
当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用14亿劳动者的勤劳付出,为世界源源不断提供了廉价的商品。在布雷斯顿体系崩溃后的大印钱时代,为抑制了世界各国的通胀压力,和全球化经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图片来源网图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既得利益者愈发强大,开始琢磨寻求自身利益的延续性。他们从各行各业渗透影响,争取话语权和主导权。观察当下的教育,越来越为满足世界工厂的需求。教育先行产业化,教育教学管理企业化。学校就是一座学生能提前实习的工厂,校长就是厂长或经理,老师就是流水线的线长,不满18岁的学生就是童工。吃饭掐着表,小学住校读,课间跑着上厕所,不能多喝水要去上厕所,这都学校里的常态。
图片来源网图
不乏有卓越见识的家长,开始怀疑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模式。这一次,当局又开始了教育的调整和改革,我们来观察一下这次改革是否有干货,还是仅在皮毛上做文章?
1、教育资源公立化。伴随着改革过程,西安教育搞了一个集团化办学,名校+计划。从名字就可以知道什么意思,管理上分总校长,分校长。虽然上学不收费了,可以为家庭节省一笔开支。但教育教学管理上,更加等级化,更加内卷,企业化,制度化,流水线化。教师为了获得管理上的KPI,把内卷向外传递,内卷外溢到家长圈,进而拖累了整个社会效率的降低。
图片来源网图
2、教培行业改革,培训班进入学校成了大锅饭。校外培训班的改革,考量纬度多,有投诉多的教育减负因素,有低生育率,二胎等等因素。从国家层面考量,教育不能私有化,必须受到监管,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
3、推出课后服务,就是延迟班,教育一切为社会服务。教育的堕落,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教育从一个事业单位,变成一个社会服务部门,就是从那个不争气的,没风骨的,会阿谀奉承的教育局长开始的。当然,你可以反驳,存在即合理。一个能搞教育,专业出身的教育工作者,在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里,也没有竞争力了。
4、今年的主题,学生继续减负。这是多年来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年年喊,年年减,效果甚微,为什么?资本抓住群众的焦虑,制造着焦虑,赚的盆满钵满。产业化后的教育,不管私人资本,还是改革后变成公有资本,有一个属性不变,就是厂长的责任制和教育部门功利化,无非是从私人资本追求的利润,变成公有资本后的升官发财。那么,如何减负,怎么减得下来?去实际调查一下,都在让家长买课后学校资料,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的书包沉到孩子背着很吃力,而学校教育孩子们,又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图片来源网图
综上,主要的改革和变化,就这几点。有积极的,也有还有分歧的,改革不可能满足所有人。不管怎么改革,也改变不了教育首先要为当局服务的需求,改变不了孩子们正在沦为新一代童工的悲剧。
关注终南茶观,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