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不高又如何?


看刘子超的《失落的卫星》时,有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一个某某斯坦的女生,把作者当成一个练习中文的工具人,当成倾诉者,讲述了她对成年后婚姻的恐惧,她说,她不想被指派婚姻,想自己寻找结婚对象,感觉很苦恼,她把苦恼说给闺蜜听,她的闺蜜劝她多看《古兰经》,说看完就不苦恼了,她说她不想看,因为《古兰经》不能教她如何改变这一切,只能教她如何接受这一切。
《沉思录》里有这样的论述,大概意思就是,人们都喜欢去山里、去海边,但这纯粹是境界不高的象征,因为真正的高境界,是在心中有一片森林,自己可以随时从现实中脱出,置身在这片与世隔绝、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它说这才是高境界。
类似的话我们看过很多,像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入世出世思想,像是寺庙为什么必须修在山里,为什么不能修在钟楼之类的。
这里提到的,都是充分思考人生之后,提出来的积极的、正面的结论,境界非常高。
我们或许知道这些道理,或许自己也是要求了自己去领域、去实践它们的。
但事与愿违,我们大多数时刻还是无法把自己和人类划等号,也就说我们无法认同他人的缺点也正是自己的缺点这个核心问题,所以遇事无法最高标准,会在最紧要的关头逃避。
但请记住,认识是有差距的,如果当下
自己的认识就是自己的全部了,那我认为可以尽情享受境界的不高带来的额外快乐。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只有认识到了自己是怎么想的,才会进而思考别人会怎么想,所以能理解他人,能理解自己过去的不成熟的行为。
所以当下的你,如果自认为看待问题的站位不高,遇到情况境界跟不上,不必恐慌,只需要从此刻开始,踏踏实实按照自己的原则进行自己的人生。
以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