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次回家,忘了因为什么话题,我妈说道,“人家你杨姨去住养老院了。”
“哪个杨姨?”我一时没反应过来。
“杨校长。”
“哦?她怎么去住养老院了呢?她不是有个儿子在临沂吗?”
在我的认知里,父母这一代人,家有儿女,通常不会把“住养老院”作为首选。很多做儿女的,也不愿把父母送去养老院,怕落个“不孝”的“罪名”。
杨姨是四川人,好像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我读过一篇她回忆姑父的文章。文中说,她从小在姑姑家长大,能读书上大学,是受了曾留过洋的姑父的影响。
杨姨八十多岁了,是个精神矍铄的白白净净的利利索索的老太太。跟谁说话都客客气气的,身上有上一代知识分子的体面。老伴去世后,她一个人生活了很多年。大概是近几年,儿子有时是孙子,晚上会到家里跟她做伴。
“她自己想去的。说一个人做饭也不值当的,去超市买一点点菜,她都不好意思的。在养老院至少还有人给做饭……你爸爸去养老院看她,说‘可好了’,还说‘到时候,咱也去住养老院。’”我妈笑着说。
我当时好像回了一句,“能不住就不住”。
住养老院?
现在再想起来,竟然一阵唏嘘。
2
“父母养我小,我养父母老”。
山东人思想普遍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孩子往往从小就被灌输“要孝敬、要养老”的观念。“首孝弟,次谨信”嘛。
我看到有新式父母对孩子说,“不需要你养老,只感谢让我参与你的成长”,一度也很感动,觉得人家那才是大爱。
现在,设身处地想想,不需要孩子养老,养孩子干嘛?
我现在就经常提醒小曦同学:你可得好好赚钱好好生活,我可指望着你养老呢。
跟有大爱的人比起来,这样说,自觉恬不知耻。
即便有一天要去住养老院,当我们这代人老了,二三十年过去,老龄化社会到来,大概普遍是要住养老院的。
即便有一天去住了养老院,小曦同学能时不时去看一眼,关照一下,也能起到监督的作用,不至于被虐待而无人知晓吧。
我对人性,大抵还是失望的。何况据说养老院里,有子女和无子女的老人,境况是不一样的。
理想状态当然是居家养老。我其实也挺乐观的,再过二三十年、三四十年,科技会更发达,每家都有智能机器人,居家养老不在话下。即便是失能的老人,也可以由机器人提供无微不至的照料。
我连机器人名字都想好了——
小曦同学,给我倒杯水;
小曦同学,我要吃冰激凌……
不久前,我这样描述给小曦同学听,她冲我翻了好几个白眼,说“懒得搭理你”。
3
我婆婆有俩儿子。她以前经常含沙射影地提醒他们兄弟俩,“等我老了,你们把我扶墙头上牢靠……”
《墙头记》是一出山东梆子老戏。
说的是一老木匠妻子早亡,独自抚养俩儿子长大。大儿经商,二儿读书,后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木匠年老体衰,无法劳作。俩儿子在赡养老人方面各怀私心。
约定以半月为期轮流供养其父,由于月份有大小,兄弟为此常发生争执。
一日,大儿送木匠到二儿处,二儿夫妻暗恨大儿屡占便宜,便装聋作哑,任凭大儿叫门就是不开。大儿不愿将父亲带回家中,索性将其父撮到二儿家墙头上,拔腿离开。
墙头记。把老人架到墙头上,是为不孝。
小时候看过的电影。
我的同龄人,父母大都已经七老八十,有的就要奔九了。眼看就到了需要“养老”的阶段。
常有同学朋友表达羡慕之情,看我“说走就走”,经常在外面游山玩水。
这要感谢父母、公婆,他们七老八十,身体健康。不然,谁会有说走就走的潇洒和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
上次回临沂,晚上跟朋友约了去散步,交流各自的生活境况。我说起父亲的多管闲事,管到下一代孩子的微信头像,她说,“千万别烦,爱管闲事,证明他还有本事有能力……”
一语惊醒梦中人。
4
无论如何,都要感恩感谢父母。
感恩感谢他们给我们生命,感恩感谢他们身体健康,还在继续给我们做着榜样,让我们知道年老的样子,在我们和死神之间做着那堵墙。
我们这代人,家里普遍有两三个孩子。据说70年代初的计-划-生-育政策,开始是“一对夫妻三个孩”,后来是“一对夫妻两个孩”;到80年代,就“只生一个好”了。
当我们这代人的父母老去,看看周围同学、朋友目前的状况:
父母健康,生活能自理,彼此可照应,子女隔三差五去探望;
父母年事已高,生活不能自理,兄弟姐妹排班去父母家照顾,谁一三五谁二四六七。有的还给父母家里找了保姆;
父母年事已高,独居,兄弟姐妹轮流接到家里共同生活,通常是一个月为期。
没有兄弟姐妹或兄弟姐妹靠不上的,就只能独自照顾老去的父母。
台湾作家张曼娟写过一本《我辈中人》,记述了自己的一系列陪伴并承担父母老病的心路历程,说“照顾着老去的父母,才真正理解人生”。
上次回临沂,听W老师说他爸妈去住养老院了。我先是有点吃惊,后来一想,以她所拥有的生活智慧和经验,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得到专业护理和照顾,应该是权衡之后的明智选择。
5
不久前,一位叫金人庆的老年人在家遭遇火灾,并不幸离世。这事在网上引起很多人的讨论。因为他曾身居高位,是前国家财政部部长。
金部长家起火的原因,据说是他为了纪念不久前去世的妻子,在阳台上烧纸,不慎引燃纸张,因年事已高,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无法扑灭大火。也有人分析他是心脏病突发,先昏了过去,引起火灾,终酿惨剧。
其实我还想到另一个人,独自在家时遭遇意外不幸离世。跟赵本山演小品的搭档,高秀敏。
刚才百度了一下,她去世时才46岁。突发心脏病,第二天才被人发现。
我清楚地记得当年看报道,那天,跟她一起生活的编剧何庆魁不在家。如果心脏病突发时,家中有人,及时送医,也可能会救得过来吧。我当年就想过。
我现在就很怕一个人在家。哎呀,很怕昏过去没人知道。
呸,呸,呸。
所以,才会好好锻炼身体,隔三差五去游泳,尽可能减轻体重,不三高,不油腻。
那天,看到金部长独居失火不幸离世的消息,我对觉主说:你看看,年老时,有个伴多么重要啊。除了“有人与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还有人能第一时间发现,你还喘不喘气……
所以,你要对我好点。嗯哼。
相关文章
养老还得靠自己
对不起,我只尊重值得尊重的老人
今天我们怎么做“老人”?
你遇到的摔倒的老人,也许都是神仙
今日荐书
《写给少年的三国人物故事》
全8册 69元/套
包邮,敬请放心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下单,
微信直接支付
!
感谢帮点的每一个 “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