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坐在电脑前,觉主说:你以后周六日就别写了,学习群也休息一天……
如果我没记错,这是他第三次“温馨提示”。我知道他是“为了你好”。
可我正写得起劲,他的话,不是给我力量,而是在——泄劲。
昨天,我郑重其事道:这件事,你别再说了。我很喜欢做这件事,也没觉得是个负担……人家成功的作家,谁谁谁,谁谁谁,都坚持每天写作,哪怕是三言两语的日记。所以,你要做的,是——支持我。
他当时站在客厅门口,听我说完,做了个OK的动作。
忘了是哪个老师讲过,也可能是哪本关于亲密关系的书籍里看过,说很多夫妻沟通有问题,是因为“不谈感觉”。
我记住了,谈感觉。
最近两年,我越来越认为:坚持写作,经常写点东西,是我人生比较正确的……习惯?行为?决定?选择?
多阅读,就会知道同一件事,同一社会事件,不同的人,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观点。比如《亲爱的》原型孙海洋找回了儿子孙卓,孙卓表示如果养父母被判刑“他会很生气”,网上很多人骂他劝他“不要认贼作父”。
我们大概都会有自己的第一时间看法,如第一印象般。随着阅读持不同观点者的文章、评论,大概就会倾向支持某一种观点,或者更坚定自己的观点。所谓思想碰撞。
阅读量越大,心态就会越平和。不会轻易站队。不会说偏激的话。
勤思考,就会发现:唔,原来还可以这样想;可以从这个角度分析问题;原来人家是这样看的……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多写作,就会用心观察周边的人和事,留心搜集写作素材,对文字越来越有感觉。
曾读过一个故事,说的是科举时代,某人有辨别文章好坏之特异功能,想参加科考的,把文章拿给他闻一闻,如果有臭味,就是那文章狗屁不通,去考也考不上。开始蛮灵验的。后来,那些写奇臭无比文章的人,反而考中了,他就长叹一声,大意是世风日下。
当然这是个讽刺性的寓言故事。
但我还真的发现:对文字越来越有感觉,会很敏感地知道什么样的文字是好文字,什么样的文字能滋养、抚慰人的心灵,能给人启发和力量。哪怕你写不出那样的文章,也会有鉴赏的能力。
而有的文章,虽闻不到奇臭无比的气味,但读到、听到就是会有强烈心理不适感。
多阅读,勤思考,多写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也许会把一个人的思维变得非常敏捷吧。
阅读,思考,写作,都可以是一种习惯。
当然,不同的人,应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当成一份持续的职业来做。特别是在退休后。比如钓鱼,运动,书法,绘画,创业,做主播,UP主……等等。
山姆·沃顿说过,“如果你热爱工作,你每天就会尽自己所能力求完美,而不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也会从你这里感染这种热情。”
把工作换成写作或其它爱好,生活方式,也是一样一样的吧。
相关文章
被中断的阅读
做哪些事,会让你觉得很治愈?
老年人的固执,自有道理
家庭出身:“军人”
没有谁喜欢别人对自已的生活方式指指点点
人生总得吃点苦
“留邻庄”的美丽传说,让我说给你听
老丁教给我的那些事
文字里遇见
老年话题
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