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消费,要消费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话,我到底还是说不出口啊


犹记当年双11,零点整,我守在电脑前……买了什么已全然忘记,兴奋当然是兴奋得有点过头,以为捡到了什么大便宜,以为亲自参与的项目成交额达上千亿。
年年双11,兴致逐年递减。
这几年愈发波澜不惊,没有了多少买买买的欲望。
反而是这几天想买点生活必需品,又决定“过了双11再说吧”。最朴素的想法是:近期快递量那么大,咱就不添堵了。
11月11日,本是个普通的日子,生生就过成了轰轰烈烈的购物节。连我80岁的婆婆都知道双11买东西便宜,让给她买件衣服。
“存在即合理”。买卖双方各取所需,各寻各开心,充分体现了商业社会的本质。我始终觉得双11是个了不起的创新,甚至称得上是“发明”。
不管你买或不买,这个新兴的“节日”,它就在那里。
每年都引得无数人狂欢,且每年都有创新。
即便我不直接参与其中,也知道今年的双11打了提前量,相当于拉长了时间线。
只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爱双11,都愿意参与其中。
若都像我这样紧捂口袋一毛不拔,如何提振经济,GDP又如何增长?
想起年少时候看三毛的文章,她留学回到台湾,大概是在物质匮乏的撒哈拉沙漠养成极简的生活习惯吧,几乎不怎么消费,她爸爸就讲“你要消费,要消费社会才能进步。”
我当时很震惊。这太颠覆观念了。
我们这代人从小受的教育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物尽其用,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要减少不必要的消费,不然就会被贴上拜金或者浪费的标签。
我把书上看来的三毛父亲的观点跟我爸爸讲,又被他教育了一番。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疑惑:都是当父亲的,差别怎么那么大呢?
如今我也到了当年我爸爸的年纪。回想当年的心路历程,是不是能对下一代说出“要消费,要消费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话呢?
我自己,只是,随着年龄增长,物欲需求越来越低了吧。
还有就是,觉得太麻烦了,又要领券,又要算计怎么买才巨划算……而古老的俚语告诉我的是“巧买哄不了拙卖”。
我曾在直播间买过几次东西。感觉太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一次买的是空气炸锅。在直播间买比店铺正常下单便宜20块钱,需要备注“直播间购买”才行,收货后联系商家客服返钱。
我想,若是忘了联系客服,大概就不返了,在直播间买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近的一次是在文怡的直播间买了巴拉利尼(ballarini)的刀具三件套。三把漂亮的小刀才59块钱,也是付了全款(原价349),商家又返还的。
不知为什么这么操作,难道是为了做大营业额显得好看?
以我的经验,商家一年到头总会在特定的时间打折促销。要么是双11双12这样的购物节,要么6月6这样的好日子,要么是辞旧迎新之时……所谓“最优惠”价格、满减、领券、打折等等总能等得到机会,没必要非得凑双11的热闹。
倒是小曦同学近期快递不断。自己打工赚的钱月光了不说,还打着给我买化妆品的旗号让我付了两笔尾款。
刚才在线上考完试,又说跟同学约好了今晚再买点东西。令我怀疑“难道你回来是为了过双11吗?”
看她这也想买那也想要的热火朝天的劲头,我一边感叹到底是年轻啊,一边又提醒她“咱家没矿哈,你悠着点儿……”
“要消费,要消费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话,我到底还是说不出口啊。
推荐阅读:
人生无非一边陶醉一边自嘲
为了学会使用二维码,我们的父母有多努力!
谢谢你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