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曦同学隔了7小时时差。她上课的日子,我基本上会在北京时间的凌晨一点钟左右跟她视频,通常她已经下课,回到了公寓。
有时会问问她这天过得咋样,有时就是告诉她一声“我睡了哈”。
只要有网络,在世界上任何角落就能保持联络。仅此一点,可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连电话都没普及靠写信联系的年代,孩子去外地上学,一个人坐汽车转十几个小时绿皮火车的情况也有,写信回家可以是一个月以后。朋友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曾开玩笑说,“那时候,走丢了家里也不知道啊。”
能随时保持联络也有随时的烦恼。
有天晚上我发起视频她没接,留言也没回复。通常她会回复一下,说在外面或再发视频过来。
那天,过了半小时,一个小时,手机也没动静,就开始了胡思乱想:怎么回事?不对头啊?这个时间,不可能在睡懒觉,也不是午觉时间,怎么不接?
会不会手机丢了?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考砸了?那都是小事。
越想越睡不着,越想心里越麻秧,越五味杂陈。后悔没有她室友的联系方式,后悔连她在国外的详细住址都不知道……越想越自责,要是再过几小时还联系不上,要不要打大使馆电话?
如此联想丰富,哪能睡得着啊。每隔一会就看看手机,看那小孩有没有动静。
结果,凌晨三点多,她回复说,刚看到,回来就睡着了。
考试周,天天熬夜写论文,经常到凌晨三四点钟。好不容易考完试,倒头就睡了。
明明知道,很多时候是瞎操心,瞎担心,但中年老父母,就是做不到。往往还会以“为子女担心是父母一辈子的职责”来自洽。
前几天,“在英中国女留学生失联19天”上了热搜。今天看到消息,“在各方的努力下,失联的小黄同学已找到。”根据其朋友圈所发信息显示,其由于写博士研究计划手机关机,未与父母联系。
猜想小黄同学的父母,一时联系不上女儿,也是越联系不上越着急,越“胡思乱想”,不得不惊动了很多人,甚至成了社会新闻事件。
作为当事人,不胡思乱想是不可能的。
除非是“心很大”的父母。
再前几天,还有条社会新闻:
小杨同学晚上玩手机睡着,凌晨3点多不小心误拨了妈妈的电话。早上醒来发现妈妈3小时内给自己发了38条消息,打了22个电话语音,不停询问自己怎么了,是否安好。
小杨醒来立马打电话给妈妈,当妈的哭着说没事就好。
我挺感同身受的。那个哭,是太过揪心之后的情绪放松,是虚惊一场后的喜极而泣,是没事就好的释然。
那三个小时里,当妈的,有多担心多着急,想了多少万一,多少可怕的后果,只有妈妈知道。
小杨也挺懂事,说心疼妈妈,让妈妈担心了,以后一定避免发生这种情况。
我们跟小曦同学几乎每天,最多不会超过三天就会联系一下。
她有个好习惯,不论去哪,都会把行程告诉我们。特别是到机场了,登机了,落地了等信息。
前两天视频时,发现她嗓子哑了,几乎说不出话。
虽然我们着急也没用,但还是着急。除了嘱她多喝水,去买点莲花清温(据说中超有),吃消炎药,实在不行去医院……也帮不了更多的忙。
更担心的,是,你发不发烧?
也有想到:千万别是感染了吧?又责怪自己,真不该鼓励她到处去玩。
她自己去做了核酸检测,好在没什么事。这两天已经好多了。
父母为子女担心,实在是没办法的事。
我父母都八十多了,也难免还为我们担心。我每次回家,我妈都问:“你吃饭了吗”,“你没吃饭呀”,“你怎么吃饭来”“你穿这么少不冷吗”“你得多穿点呀”……
做子女的,也只有做得更周全些,尽量让父母放心。
我把黄同学的微信截图发给小曦,跟她说:
你要是写论文或别的什么事关机几天,提前跟我说一声哈。那样,我就不打扰你了。免得联系不上你,会担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
啊。
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推荐阅读
担心
为孩子操心是父母一生的职责
嘿,真的没什么好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