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读周有光的《百年所思》。
很喜欢读年长的作者、智者写的文字。有生活,有体验,有磨难,有常识,更有智识。他们的经历足够丰富,阅人真正无数,观过世界,在专业领域有建树,获得了传统和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差不多众口皆碑……人到晚年,又愿意把人生所感所悟文本化,分享出来。
读到,就是赚到。
周有光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我们学习的汉语拼音,他是主要的方案制订者和推进者。
85岁以后,周有光先生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百年所思》一书收录了他百岁前后的文章。书出版时,正值先生109岁生日。
对周老先生,我印象最深的有三条:
第一,长寿,是真正的百岁老人。他1906年1月13日出生,2017年1月14日去世,享年112岁。
第二,八十多岁开始学电脑,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曾见过一张新闻照片,老先生在用电脑工作。
第三,娶了苏州九如巷张家四姐妹之一的张允和为妻。不是有句话吗?“九如巷张家四姐妹,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话据说语出叶圣陶。
周有光的妻子是张家二女儿,张家另外三个女儿和女婿,也都是传奇人物。三姐张兆和嫁的是沈从文,四姐张充和“工诗词擅书法会丹青通音律”,嫁的是美籍汉学家傅斯年;大姐张元和精通昆曲,嫁给昆曲名家顾传玠。
一家子,都是人物。
在常州周有光故居,入口右侧墙壁有张丁聪画的漫画,画的正是周有光、张允和夫妇。
丁聪的画辨识度很高,即便不署名,也能认得出他的作品。八十多岁的人,依然署名“小丁”。因为姓丁,我对这一点也印象颇深。多年前就决定也当一辈子小丁。
读《百年所思》,里面有写到丁聪。
我家发生过一个笑话。著名的漫画家丁聪,抗日战争时期常来我家。我们一家都很喜欢他,叫他小丁。我6岁的儿子十分崇拜他。一天,我在家中闲谈,说小丁有点儿“‘左倾’幼稚病”。我的儿子向他告密:“爸爸说你‘左倾’幼稚病!”弄得小丁和我都很不好意思。多年以后,我的儿子到了70岁时候,对我说:“其实那时爸爸的‘左倾’幼稚病不亚于小丁。”
有人称周有光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有家报纸也曾称他“敢讲一般人不敢讲的话”。读《百年所思》,不免感叹:先生三十年前写的文字,放到当下的环境看,甚至再往后看,经历过时间的检验,仍将充满着真知灼见啊!
写老来读书的快乐:
老来回想过去,才明白什么叫作“今是而昨非”。老来读书,才体会到什么叫作“温故而知新”。学然后知不足,老然后觉无知。这就是老来读书的快乐。
跟百岁老人比,我们还年轻。将老之时,读这些文字,有“打预防针”的意味。
我曾去常州青果巷拜访周有光先生的故居。故居另一块更明显的招牌是“周有光图书馆”。
青果巷走出过很多名人,有瞿秋白,赵元任等,也有清代大画家汤贻汾。上次在苏州博物馆恰遇“美人姓董”的女性文物特展,才知道江南才女董宛贞是汤贻汾之妻。
扯远了。
周有光先生对“老”的态度,非常豁达。
常听老年人说:“我老了,活一天少一天了。”我的想法不同。我说:“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
他从81岁开始,作为1岁,从头算起。92岁的时候,一个小朋友送他贺年卡,上面写着“祝贺12岁的老爸爸新春快乐”!
老先生应该是很开心的,把这件事写进的回顾自己人生的文章里。
有次,一位记者问他:你一生百岁,有点什么经验可以留给后人?他说:如果说有,那就是坚持终身自我教育,百岁自学。
记者一走,他就懊悔。觉得说错了,百岁的人有,自学的人有,终身自我教育的人有,这怎么能说是我的经验?
也写进了文章。好谦逊。
他写读书。“读书按比例。”既要读文艺欣赏的书,更要读知识理性的书,一方面培养形象思维,一方面培养逻辑思维。偏食病不利于保护健康,偏读病不利于发展思维。
他笔耕不辍。周先生年轻时学经济学,留学过日本,在欧洲银行工作过。晚年曾出访多国,应邀做学术访问。每到一国,他都有文字记述,从历史、文化、社会各层面进行分析。
写作题材包罗万象。别人问他长寿秘诀,他写出来,很好玩;他和老伴学电脑的经历,家里小朋友学电脑的经历,也被记录了下来。有趣,有生活气息。还有干校岁月,朋友轶事,也被他写得极有故事性,又涨知识。
……
就这样,一边读,一边有所感悟,有所启发,觉得自己进步了一点点。
推荐阅读
让孩子看彩虹比上课重要
缓扫落叶,有什么意义呢?
木心:“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要消费,要消费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话,我到底还是说不出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