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读尤今


“尤今”这个名字,最早是在《读者文摘》上知道的。那时,《读者》还叫《读者文摘》。好像因为跟美国的杂志重名,才把“文摘”二字去掉,改成了后来的《读者》。
尤今的文字每篇都简短,在杂志上占小小的篇幅,很清新。在港台文学盛行的年代,相较三毛的漠漠黄沙,琼瑶的绵绵情爱,龙应台的字字清凉……尤今在华语的世界,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每每,她见诸杂志的文字前面,是括号里的“新加坡”三个字。当年对这个国家所知甚少,通过尤今才知道得更多了一点。
后来买了本尤今的文集。见扉页上她的签名,“尤今”二字被她设计得很漂亮,写出来像是一尾小小的海豚,生动得好似要在书本上游动起来。又像是一个笑脸。
从没见过作者照片,对她的好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再后来,很多年都在为稻梁谋,为碌碌无为忙。不太看书,也比较少看杂志,很多年不见尤今的名字。
大数据时代,微信读书会根据阅读者的阅读偏好和习惯推荐书目。前两天,推荐书目里有书名曰《听面包唱歌》。我还挺喜欢关于厨房,关于三餐四季,关于美食的书籍,一看作者是尤今,立刻加入书架。
昨天在高铁上一个多小时读了不到一半,今天一口气读完了。
啊。还是原来的味道。
一边读,一边在记忆里搜索着对尤今的文字的记忆。
大多不记得了。
只记得有篇文章,写她儿子不喜欢吃木耳,她就跟儿子讲木耳是树的耳朵,吃了怎么怎么好。我当时的阅读体验大概是:这个妈妈,好耐心,好温柔啊。而且“木耳是树的耳朵”这个比喻,真的很生动。当年阅读时有这些思想活动,便对那篇关于木耳的文字有些许的记忆。
《听面包唱歌》收录的是尤今的美食散文。每篇美食散文后面跟着一份食谱。那份美食记忆打动人心,食物本身便能抓住人的胃。
读完,我已把几个可以践行的食谱作了收藏,比如香煎大排,金银豆腐,豆腐娇娃……等。都是市场上易得的食材。
面包,会唱歌吗?在感性且知性的作家眼里,当然面包是会唱歌的。这也是尤今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不断在生活中搜集灵感和素材的见证。
把书名定为《听面包唱歌》,“是希望人人都能听到发自食物那宛如天籁的美妙声响,感受它、享受它;珍惜它、爱惜它。最重要的是,让这种圆融的幸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初读尤今时,我正青春年少,没有多少生活经验,更不事庖厨。又读到尤今,我已经历过一番生活的锤炼,对她的文字也就有了更多的感触和共鸣。
她说:我一向坚信,一个爱做饭菜的母亲,不会有喜欢在外面流浪的孩子。母亲的手艺,便是一根又长又韧的绳子,孩子纵然到了天涯海角,依然心系家里。
年少时读,或许不会对这段文字有触动。如今读到,便有深深的认同:“家的味道,是孩子一生眷恋而又眷念的味道。”
美食家蔡澜也说过,最好吃的饭,是妈妈做的饭。
《听面包唱歌》里,尤今写母亲,写父亲,写婆婆,写姨婆,写好友,写古巴旅游时无意间走进的中餐馆老板和大厨……每个人物,每个跟美食有关的故事,都生动鲜活。
在这本书里,才知道“梅菜”的来历。我熟知一道菜“梅菜扣肉”。前些年,几乎每次的婚宴宴席上总能吃到。
盛产芥菜的惠州,流传着一则有关梅菜的传说。
明朝末年,有位卢姓官吏不满朝政腐败,偕同家眷由中原南迁惠州。出身名门的卢夫人,育有五子,嗷嗷待哺,积蓄花尽,不善开源,一家子在半饥饿状态中艰苦度日。
一日,卢夫人于河边洗衣,一朵彩云随风飘来,化作一位慈眉善目的妇人,赐蔬菜种子一包,嘱她广为播种,日后温饱不愁。卢夫人求询姓名,妇人淡淡地应:“我姓梅。”
这种好人好报的民间传说,谁不喜欢呢?何况我知道了那么久的“梅菜”,居然现在才知道它的传说。还是在一个曾经熟悉的作家的文字里。
卢夫人勤播忙种,浇水施肥,种出绿油油的青菜。不但满足了自家所需,又分给左邻右舍。菜蔬盛产,无论如何也吃不完,聪慧的卢夫人为求久存,加盐腌制,晒成菜干,色呈金黄,香气扑鼻。
有人追问菜名,卢夫人说:“是梅仙姑送的,就称梅菜吧!”
《听面包唱歌》是借美食写生活,写人世间的温情,也写为人处事、教育子女之道。
因孩子小时候不爱吃蔬菜,尤今便“面壁思过,积极改良烹饪技巧,也搜尽枯肠编撰故事。”
我之前读过的关于木耳的那篇,应该就是其中之一。最有趣的,是她做“拍黄瓜”时跟孩子的互动。
“我把黄瓜心去掉,切成方块,告诉孩子,黄瓜犯错,妈妈要拍打它的屁股。我请孩子数出它的罪状……”
三个孩子便你一言我一语列出黄瓜挨打的原因。
这个过程,“表面上看来,这是一项游戏,但是,我却不着痕迹地让孩子明白,触犯了生活的条规,便必须承受惩罚!”
这就是“食育”的一种了。一边读,一边也后悔孩子小的时候没读到,不然,可以避坑。
从文字里感知,尤今生活在一个幸福家庭,是个老师,养育了三个优秀的儿女。
搜到一段文字:尤今的三个孩子都非常出色,留学美国的大儿子获得经济学硕士,二儿子从美国大学毕业后在英国工作,小女儿则刚刚成为一名律师。
网上找到两张尤今的照片


资料:
尤今,新加坡女作家,原名谭幼今。出生于马来西亚北部一个美丽的城市怡保。
以写游记小说见长,作品风格细腻,真实,真诚,真挚地反映了现实生活里的人,现实生活里的事,与三毛有完全不同的写法,更关注现实人生。
主要作品有《沙漠中的小白屋》《迷失的雨季》《那一份遥远的情》《浪漫之旅》《太阳不肯回去》《尤今小说精编》等。
梁羽生先生曾评价其作品:“古人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我似乎也可以说尤今的小说是‘小说中有游记’。”
推荐阅读
读《百年所思》:进步一点点
《读者》
读什么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