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家公司,因考虑到员工家庭“暑假期间孩子没人带”的实际情况,老板就允许员工把孩子带到公司,又找专人负责照顾并提供午餐。
这本是一件人性化管理的好事,是一项员工福利,简直可以在企业文化宣传和招聘新人时作为亮点进行宣传。
可是,没想到有未婚女员工心理不平衡,举报公司违法托幼。结果老板火了,一气之下索性把各种员工福利都取消了。
有人怀疑此事的真实性。
我还看到另一个版本,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家公司。详细的企业员工发帖和被开除员工在网上的帖子都能找到,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
毕竟我也曾“人在职场”,偶尔还会在社会事件中代入管理者角色。
这种事关员工福利的工作,在传统国企或大公司可能是由工会牵头组织,在一般公司通常就是行政或人事部门负责。
本来是一件“好事”,却变成“坏事”,大概不仅老板一个人糟心,典型的“花钱不讨好”,经办此事的HR们,更会觉得“里外不是人”吧。
人事部,倒过来念,部事人(不是人)。
搁过去,作为HR,我会支持这项福利政策。不管我家小孩需不需要“入托”公司。如果我是具体的执行者,还会把这件事“当成一个项目来做”。
现在?
我也觉得这样做的公司,心也太大了。连中小学校都鲜会组织我们小时候的“春游”“秋游”活动了,作为企业,搞好经营多赚钱,给员工多发钱,让员工有尊严,赚的钱能雇得起保姆上得起最好的补习班……哪用扮演这种“社会角色”?
过去,8090年代的国企,哪家没有幼儿园?大型企业都有子弟小学子弟中学甚至技校中专。所谓“企业办社会”。
现在?即便是大型国企,央企,也鲜有幼儿园了吧?
再说,万一有什么事儿呢?都是小孩,就不怕万一吗?
指的是安全。
还有,现在的人,现在的员工,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单纯,所谓“队伍不好带了”。
前两天有个社会新闻,一人自己要求去同事家摘梨子,被梨子砸伤眼睛,向家有梨树的同事索赔。
结果虽然是法院不支持摘他的诉求,但那个被索赔的同事,会不会心生“吃了个死苍蝇”一般的恶心感?
我看到,已经有公司要求:招聘时,查看应聘者的社交媒体,“有骂资本家、女权内容的,一概不要。”
这个具体操作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但站在管理者立场,我非常理解。虽说员工在业余时间做什么,在社交媒体表达什么观点是个人行为,但企业也需要规避风险。
那些动辄骂资本、骂资本家的人,那些每每觉得自己是被剥削的受害者的员工,那些极端的女权(女拳),对公司和周围的人,都相当于定时炸弹。
除非,公司有强大的感召力,能通过培养、培训,改变他们的认知。
鉴于这几年的“社会”观察,我一点儿都不怀疑会有员工举报企业“非法托幼”。
想起,我不过写了关于“全职太太”的话题文章,就有一个叫菜菜的女拳骂我“婚驴”。我当然写文章骂了回去。这种思想极度偏激的人,可能就没想过没有她的驴爸驴妈驴祖宗她怎么来到的这个世界。
这种人,招到公司里,可能就是那个举报者。
我理解企业老板想办好事的初心,也理解那个举报的员工。
老板取消一系列的福利可以理解为情绪化的表达,也可以看成是纠偏;但那个被开除的员工,一定也会觉得自己没有错,还会到网上声讨。
读到一个百年前的例子。
八国联军进北京后米价暴涨,老百姓在挨饿,那个写《老残游记》的刘鹗,就找占了粮仓的俄国人买粮分给饥民,救了很多人。没想到饥饿的人吃饱饭没多久,反手一个举报刘鹗里通外国,私售仓粟,被清庭治罪,发配边疆。
人性的恶,特别是嫉妒,非常可怕,甚至比贪婪更可怕。贪婪,是你有的我也想有,想有更多更好;但嫉妒,则是我没有,你也别想有,我过不好,你也别想过好,我丑,你怎么能美?……干脆,一起毁灭。
“不患寡而患不均”,大概才是永远的“国民性”。
想起,我在国企时做过共青团工作,遇到的一件事。
有年五四青年节,给团员发了一本书还是两张电影票,算是搞了一次“组织活动”。一个30岁的大龄青年(当年30岁就是大龄青年了),打电话质问我:为什么发电影票没有我的份儿?我不是青年吗?
我办公室在二楼,他在一楼,办公电话是虚拟的四位号码。他若是笑嘻嘻当面来问我,或电话里好好说,说我便当开玩笑了,但那人平时就一脸的严肃,我们也不怎么打交道。
接到电话,我一时语塞。但情绪还是一下子上来了:你是青年怎么没见你参加过活动?没见你交过团费?……烈士陵园,牺牲的烈士还得跑出来要功劳吗?
最后那句话的意思是,你都老青年了退团了,还来要青年节礼物。想干嘛?
他大概没料到我会如此反应强烈,如此抢白他。“唔”了一声,挂了电话,挂电话的时候,显然也是很生气。
但从此,我们又共事了两年,形同路人,再也没说过一句话。
偶尔我会想起,反思自己当年的不会说话。职业化程度不够。
到底是年轻啊,不知道怎么把话说得稳妥一点,好听一点,至少,说得不那么得罪人。现在,大概会应对得从容一点,处理得妥帖些吧。
也算是成长的代价了。
再后来,三八妇女节公司规定女员工放假半天,有男性员工问我为什么不给他们也放半天假,不公平。我就会笑着说“你变性吧”,或者说明年三七放半天假,给你们过“妇男节”。
感谢那些还在给员工提供福利的公司和老板吧。
特别是在疫情时期。看看今年的大学生就业率,看看有多少企业在裁员降薪,看看失业率数据……除非家里有矿或从事所谓旱涝保收的工作。
想起觉主的公司,每年六一都给家有小孩的员工寄一份儿童节礼物。每一年。今年的礼物,是一顶精美的防晒帽。哪怕我家小孩都20岁了,还能收到儿童节礼物。
真的,只有感恩感谢。
推荐阅读
公司的人情味
毕业于亮美嘉
我在一个老男人身上看到的职业素养
人在职场,还是要有点职业化精神的
在职场上你要懂点人情世故呀
致一个叫菜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