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在日常



暑假期间的游泳馆,简直是孩子的天下。
游泳班在固定的泳道。那些小孩还不太会游。教练带着做动作,每个小孩都跟着一个家长,在池边盯着,有的会拍照,有的比教练还着急,帮教练做指导。
第一天上课的小女孩,怕水怕到哭。家长躲得远远的,好像在向其他家长取经。教练五十多岁,东北口音,很有耐心,说:“继续哭啊,不准停,哭到四点下课。”那女孩哭得就更凶了。
不知为什么,在游泳馆,好像所有的声音都被放大到很多倍。小孩子的哭声,笑声,打闹声,混合着水声,声声入耳。真是吵得很。
已经学会游泳的小孩,鲜有像我们大人一样的。我基本上是固定一个泳道,从1.4米的这头,游到1.6米的泳池那头,再折返回来。那些小孩,他们更喜欢盘踞在泳池分隔线上,把那浮子一次次压下去,压下去;喜欢满泳池乱窜,击水打闹,你追我赶。
每次去游泳,都要挑选一下时间段,以避开“高峰期”。
那天,我照例下午四五点钟去游泳馆。
这个时间,游泳课已经结束,上班族还没下班,不上班的也到了做饭时间,通常人会比较少。非假期时,整个游泳馆只有我一个人专用的时候也有。
结果那天失算了。游泳班还没下课,正常泳道目测有十多个人。
虽然不甚如意,但“来都来了”,还是会正常换泳衣冲淋浴下泳池。
那天,我一边游,一边躲避小孩的冲撞,也怕自己撞到他们。有三个十几岁的女孩,显然是结伴而来,但也不好好游。她们一会潜入水比赛憋气,一会儿又好像在练习花样游泳,闹腾得很。
我倒没有平日里会生出的“这些小孩真烦人”的念头。
游着游着,忽然就想到:
少年儿童们,人家就是来玩水的啊!哪像你们中老年人,游得那么认真,看着时间,记着游泳的长度,脑子里是要消耗多少卡路里的念想,身上背负着减肥瘦身的目标……
谁说,到游泳馆就要像你们一样,从这头游到那头,再从那头游到这头?往返二十或三十个来回,完成“游泳”的运动项目?
那些小孩子,是真的喜欢在水里玩啊。像是在池塘里,像是在小溪水小河流中,像是在大海,游玩。
玩——才是他们的天性啊。
“好好游”,是你们大人的事儿。在他们看来,你们大人哪怕结伴来游泳,也是各游各的,连话都不讲一句,可能也很了无生趣呢。
想到这一层,自我感觉就像寺庙里的小和尚,一下子开悟了。
我以为自己是从那天的那一刻开始,不再对暑假游泳馆小孩满为患有任何的抱怨,不再觉得他们的打闹戏水你追我赶是“讨厌人”的举动。
我甚至羡慕起他们来——哎,我们,可是早已过了在水中如此肆意戏耍游玩的年纪。
不如,带着欣赏的目光。
那天,意识到这一点,我还想到了,果然,修行在日常啊。
今天读树木希林的《一切随缘》。她写了这样一件事:附近公园里要建一个保育园,老年人嫌吵表示了反对。
她感到非常惊讶。“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听孩子的声音,反而嫌吵呢?那些老年人肯定精力还很充沛,能够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当然这也很了不起,但同时我们也可以说,他们作为大人还不够成熟。居然有人不喜欢听孩子的声音……”
还好,我是前些日子去游泳时悟到了一点。读到,便多了一份认同感。
我是因为疫情,而开始“喜欢听孩子的声音”的。
青岛的家,隔壁是一家幼儿园,以前每周一至周五,幼儿园都播放迎宾晨曲,我也觉得吵过。临沂的家,楼下是一所中学,站在阳台上就能俯瞰学校操场,经常会来的广播声、大喇叭里的讲话声,也曾让我觉得,好吵。
疫情期间,幼儿园和中学先后都封闭过一两个月,校园沉寂了很久。待到幼儿园开园,学校恢复线下教学,当幼儿园又响起儿歌,操场上又有了少年们的身影,我都有点激动了。
从那时起,我也以为能听到孩子的声音,简直太好了。
修行是一辈子的事。日常的生活,就是普通人修行的道场。
人生苦短,一辈子就是一场人生的修行。和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年进步一点点,就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吧。
推荐阅读
一家幼儿园
一生的修行
学会与年老的父母相处,是中年人的修行
谢谢你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