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公司做过很多次“培训需要调查”。
其实不用调查也能猜得到结果。不管是中层主管还是普通员工,每每提出的培训需求中,通常会有“沟通能力”或“沟通管理”选项。
我觉得每个小孩都是沟通高手。弟媳新生了个儿子,觉主用手机录下他侄儿的哭声,做饭的时候一遍遍播给我听。“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哭,是初生儿本能的与外界沟通的方式。
晚饭后我要去超市买点东西,闺女在写作业。我换好鞋子,正欲出门,她喊住我,一脸呆萌:“妈妈,我这一个星期了都没吃过零食,给我买包薯片呗。”
看我不吱声,她继续:“妈妈,婶婶生了小弟弟,小妹妹不是要到我们家来家住几天吗?你得给我们买点零食吧?!”
我微笑,听继续跟我沟通:“妈妈,好丽友的要红酒牛排味儿,乐事的要原味。你说买哪种吧?!哪种都行。”
她十四岁,从小到大,无数次以这种方式跟我沟通要东西,往往“敲诈成功”。
每当此时,我都觉得小孩子才是沟通高手。我们要学习沟通管理、沟通技巧,都可以向小孩子学习。
为什么到了职场,还要作为专门的课程来学习呢?是因为职场上,因为成人的世界太复杂,我们需要更多的技巧吗?
到加油站加油,如果工作人员问“加多少?”内心就会判断这个加油站的员工没经过专业培训。
受过专业培训,会用这种话术:
您好,把您的油箱加满吧?!
“加满”会让加油站在等量时间内卖出更多的油,只是问“加多少”由车主自己选择,可能只是加100块钱、200或300块钱(的油)。
经常参加培训的餐饮或其它营销类公司员工,一定知道这则营销案例:
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右相邻。每天进出两家店的顾客相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进人出。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那个总是比右边那个多出了百十元来。天天如此。
后来有人发现,右边那个粥店服务小姐微笑着把客人迎进去,盛好一碗粥,问:加不加鸡蛋?客人说加,于是她给客人加一个鸡蛋。每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都要问一句:加不加鸡蛋?也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
左边那个小店。服务小姐同样微笑着把客人迎进门盛好粥。她问的是: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
爱吃鸡蛋的就要求加两个,不爱吃的就要求加一个。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
一天下来,左边这个小店就要比右边那个多卖出很多个鸡蛋。
超市收银处总有诸如口香糖巧克力等小食品诱惑,有一天在超市买东西结帐时,闺女让我给她买大大卷,大大卷就放在收银台下面的货架上。我说吃那东西不好,又说她上次把口香糖都沾到衣服上了。
出了超市,她还惦记着大大卷,说保证再也不会沾到衣服上了。
见我不为所动,假装听不见,她说:“妈妈,我想吃大大卷!你说是今天买?还是明天买?你选一个。”
我马上联想到加油站,联想到卖粥小店,再次被这个小孩的话术打动,选择了明天买(本来打算不买的)。
家里那个小孩在斗大的字还识不了一箩筐时,在根本还没机会参加任何营销类课程的培训时,就会这样软磨硬泡想达成自己的目的(biao),我觉得这只能说明——小孩都是沟通高手。
相关文章
黄金时代
每个孩子都是段子手:“比他们大的人都不懂爱情,小孩懂什么呀!”
愿你能叫外卖,也能挽袖剪花枝洗手做羹汤
愿你心里永远住着一个儿童
每个小孩都是人间的一朵花
我都年过半百了,也还是他们眼里的那个小孩啊
今日荐书
语文报《金奖小学同步作文》
三、四、五、六年级
可分年级单册购买,36元/册
点阅读原文
微信支付
,次条看详情!
谢谢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