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西海岸没多久,我就想买辆自行车。
倒不是想骑行。我对这项运动没兴趣,想想就麻烦。感觉比游泳还麻烦。游泳也要换泳装,要冲洗,要淋浴,冬天更麻烦,还要涂润肤乳一类。
骑行要买专业自行车,配专业骑行服。专业的自行车,怎么不得大几千甚至上万?我认识个骑行爱好者,体制内工作,上下班不开车,嫌高峰期堵车,说骑行比开车还快。
有次他去找我说要买灯,骑车去的,我让把车放门前。他说不行,得推店里,车没有锁,怕丢。
我问:你这车多少钱。
他说:二万多,不到三万吧。
我说:那得推店里,我找个人给看着。
他说:不用。
七八年前的事,略颠覆我的认知。自行车而已,咋就这么贵?
我抓着自行车横梁,提了起来,很轻。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现在已经没有被颠覆感了。
前段时间爱马仕上线一款自行车,标价16.5万,上线即告售罄。8月11日的新闻:“有客户致电爱马仕官方客服求购,客服回应:中国大陆暂时无车可供,正从法国调运中国大陆。”
16.5万的爱马仕 网络图片
若是骑行,我肯定不舍得花上万块钱买辆自行车,要是花个三千两千的,肯定又不甘心。毕竟,有了心锚。
骑行路上有风险。有个前同事形容过骑自行车和开汽车:一个是肉包铁,一个是铁包肉。你骑个两轮的,路上跑的都是四轮的,随时都有被碾压感。
城市很多路段根本就不设自行车道。不骑自行车,意识不到城市道路对非机动车和行人是否友好。
我就想买个代步工具。骑着去个超市,赶个集,买个菜,偶尔去唐岛湾骑行一圈,要求不高。普通自行车足以。
觉主听我要买自行车,说把临沂那辆拉来就行了。
那辆车是闺女读初中时买的,车把上还有她们学校给挂铭牌,上面有编号。为的是被允许停在学校的“自行车停放区”,有人给看车。
我说不行。我回临沂偶尔也得骑车出去,没有自行车不方便。
基本上,我去游泳都骑自行车。十几分钟骑到,相当于泳前热身。
我对西海岸还不熟,不知道哪里卖自行车。
这要是在临沂,我就知道了。之前有个华东自行车批发市场,只是不知现在还有没有;银雀山路与临西一路(我至今不习惯它叫通达路)交汇处往西一条街,那一片,是电动车自行车销售比较集中的地方,有很多专卖店。
我就在地图上搜了一下,输入关键词:自行车。
要说现在的地图功能真是强大,按距离远近,各种关于“自行车”的信息一目了然,包括自行车品牌体验店,公共自行车站点。
最近的一家捷安特自行车店距离两公里,我就去了。
去实体店之前,我本来打算在网上买一辆。
反正就是个代步工具,预算四五百块钱。但那些车大都需要自己组装,我倒不是不能动手,毕竟咱也是学过机械的。我是怕麻烦。
我还去过闲鱼网,觉得买个二手的也行。同城没有看上眼的,也就算了。
很多年没到过专业的自行车店了。进到捷安特一看,才知道自行车分类现在已经是如此的专业,不同功能,不同材质,不同性别,各种周边配套,各种价格……就是那句滥俗的广告语,“总有一款适合你”。
我对自行车的印象还停留在两三百块钱,最多四五百块钱的阶段。
捷安特专卖店里,最便宜的一款899,差一块钱900,且,一分钱也不能给优惠。说送个车筐,送把车锁。
这,不应该是标配吗?
想当年,我上次买自行车的时候就已经是标配了,可能就是闺女读初中时买的那辆。
我肯定不买贵的,只买对的,我就是——赶个集,买个菜,偶尔唐岛湾看个风景。就买了店里最便宜的那款。
店里给配好筐,给了把锁,我骑车回家,越骑越后悔。我忽视了西海岸也有上坡下坡。
以前在市南住,就发现极少见到骑自行车的人,骑电动车的也少之又少。青岛大概也是共享单车风头最劲的时候也不见共享单车的为数不多的城市之一吧。我不确定。
因为是岛城,道路多坡道,自行车没有用武之地。江西路地铁站出来,上行就是一个长长的上坡,因坡道比较明显,每次步行走在那条路上,比较累的时候,都令我想起一部日剧的名字,叫《坡道上的家》。
没买自行车之前,我甚至没注意到经常走的几条路,长江路,珠江路,白云山路……都是有坡道的。
我去捷安特店乘的是公交车,回来骑自行车,想象的姿态是“像风一样的女子”,却因为回来是一路的上坡,实在蹬不动,不得不下来推车。
“应该买那辆带变速助力的”,“应该买辆专业骑行的”,一边“累成狗”一样骑车,一边后悔。
但是,最终也没回去换一辆。买都买了。
上午骑车出去一趟,去时一路长长的下坡,风驰电掣。
虽然再骑回来是一路的辛苦,但每每会感悟到“有下坡,就有上坡”,继而也会想到——这就是人生。
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谁能说是上坡好还是下坡好呢?关键是人生的旅程,沿途的风景——慢慢走,欣赏啊。
推荐阅读
“让别人在你眼中看到最好的他自己”
欣赏别人是一种本领
想起从前聼收音机
我的收音机的故事
缓扫落叶,有什么意义呢?
幸亏喜欢发朋友圈,证明了我的自行车不是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