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吃饭见人,也是为了学习。



儿大不由娘。
闺女大了也不好带。我现在,让小曦同学跟我出去串个门吃个饭拜个年,参加个婚宴或什么活动,都得求着她。软硬兼施,甚至需要金钱引诱,“你陪我去,我给你多少钱”……
忘了你小时候了?我去上班,你也想跟着,像个小尾巴。不带你吧,就哭哭咧咧。
上海的同学到青岛出差,晚上约了个饭。同学特意说,叫你女儿一起吧。
小曦同学说其实她不想去。倒也没特别勉强,还是跟我去了。
路上,我说:‍
你知道李嘉诚有两个儿子吧?据说他儿子很小的时候,李首富开股东会、董事会,就让他们参加。旁听会议,耳濡目染。为啥呢?也许是考虑到将来接班,从小培养经营管理意识吧,毕竟家里有矿。
咱家暂时也没有股东会董事会要开,让你有机会列席管理层会议。但是——让你多跟社会接触,出去吃饭见人,也是为了增长见识,为了学习。‍‍‍‍
她一听学习就以为又是老生常谈。我接着说:‍‍
学习是永远的事。活到老学到老,真不是一句空话。你妈我现在每天也都在学习。只是不像你,还能呆在学校,还能去国外读书。‍‍‍‍‍‍‍‍‍‍‍‍‍‍‍‍‍‍‍‍‍
你知道吃面条时筷子不能插在面碗里是为什么吧?‍‍‍‍‍‍‍‍‍‍‍‍‍‍
祭奠仪式。
对。
我十五六岁以前不知道这是常识。
在济南上学时,有个周末,同学邀请我们去她家玩。同学家住在南郊宾馆。那天她父母不在家。很多年后,我才意识到,人家父母把家留给孩子,是怕他们在家,同学会感到拘束,“躲”出去,是为了让我们玩的高兴。这就是人家的格局。
那天,同学请我们吃的是面条。我负责分发筷子,习惯性地就把筷子插在面条上,同学就告诉我不能那样做。看我不解,另一个同学也说,“人家上坟才这样插筷子。”
我不会感到惭愧,只觉得增长了见识。‍
很多年后,跟我妈你姥姥闲聊,说起这件事。你姥姥才说:哦,没错,咱老家也有这种讲究。且有点后悔的语气,道:那时候,我们没教你们啊。
如果我不去同学家吃那顿饭,可能就会更晚知道这条生活常识。可能就会在别的什么场合丢脸,甚至闹出笑话。
很多生活常识、人情世故,是在课堂以外学到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想带你多出去见人,多参加社会面活动,甚至多出去吃饭,的原因。
你看,上次去阿姨家吃饭,饭桌上,大大就讲了几条酒桌礼仪吧。座次的安排,主陪副陪主宾副宾之类的,你大体也知道一点。这些常识,学到手里是把活,艺多不压身,将来也许会用得到。‍
你还记得董教授吧?‍‍
她在大学教心理学。‍‍
有次我们到外面吃饭,进去的时候,看到他们一家三口也在等餐,我们两家就并作一桌,边吃边聊。‍‍‍‍‍‍‍‍‍
那天,我在她身上学到了很宝贵的一点:热情。
他们当时已经点完餐,而我们点了餐挑另外的一桌坐下。她看到我们,就邀请:咱们换个大点的桌,并在一起吃吧,一块聊聊。
我是那种不太热络的人,看到熟人,潜意识里甚至有“挑个远点的座位”的念头。而她热情张罗,就创造了一个交流机会,也显得很敞亮,大气。
我们两家,六个人,原本只有我跟董教授认识,一聊发现有很多共同话题,共同认识的人。她儿子跟你在同一所小学,他最好的朋友还跟你同班。
你都忘了?
董教授那次还跟我说,让我以后自我介绍时别再说自己的年龄。“你就说你三十三、三十四,你看上去又很年轻。”
十多年前的事了。我还记得。是因为那次吃饭,受到了她的启发,学到了东西。‍‍‍‍‍‍‍‍‍‍‍‍‍‍‍‍‍‍‍‍‍‍‍‍‍‍‍‍‍‍‍‍‍‍‍‍‍‍‍‍
……处处留心,皆学问。
推荐阅读
“学到手里是把活儿”
分享即学习
理发师是个很好的职业
上帝给每个人都发了一把刷子
我不会跟女儿说“我宁愿你不嫁人”
转发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
感谢帮点一下 在看 谢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