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的意义



图:小曦
今年春假,小曦和同学去了克罗地亚。前两天她在微信上说那里真好看,人也nice,是这两年去的几个国家里最友善的。‍‍‍‍‍‍‍‍‍‍‍‍‍‍‍‍‍‍‍‍‍‍‍‍
我多嘴,让她好好体会,写下来。‍‍‍
她发了个撇嘴的表情,还撤回了一条我没看到的消息,道:你这怎么还带布置作业的。‍‍‍

我鼓动很多人写文章,养成记录的习惯。包括自己闺女。公众号也好,微博小红书豆瓣等随便哪个app也罢,以为记录下来,写出来,哪怕只言片语,哪怕仅仅是流水账,哪怕只是为了忘却的记录,也是有益的,甚至是意义的。‍‍‍
小曦同学执迷。我也没办法。哪怕是自己闺女。我又不能逼着她写小作文。‍‍‍‍‍‍‍‍‍‍‍
每去到一个陌生之地,我便有写“无知的游历”的执念。何以如此呢?多年前去西班牙,除了马德里和巴塞罗那这两个我以为的西班牙最有名的城市,那次的西班牙之行,还去了哪些地方,我甚至都不记得了。除非翻看照片。
后来看韩剧《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我看片名和剧中景点似曾相识,去翻看照片才知道:啊,格拉纳达,阿尔罕布拉宫,我去过呀。还记得是乘了一夜的火车,卧铺,在哪个城市上的车,却忘了。‍‍‍‍
当年,我没记录任何的文字。走马观花,稀里糊涂。拍了照片,导入QQ相册了事。动身前,除了一本《巴塞罗那》画册,没做任何的功课。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惭愧,有浪费了一趟旅程之感。‍‍‍‍
前几日重读《无知的游历》,陈丹青写道:木心先生上文学课,常会说,今后诸位走访列国,必要熟读该国的人物与史迹,有备而去,才是幸福的出游。 ‍‍‍‍
出游前“熟读该国的人物与历史”,出游中随时记录行程及所感所想,出游后写无知的游历。这是我受到的启发,关于幸福的出游。
我甚至不知道克罗地亚在地图上的位置,听小曦同学说她要去,就搜了一下。发现一个“知识点”:马可·波罗(Marco Polo),出生于克罗地亚的考尔楚拉岛。该地区当时受到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又由于他的游记是用当时的意大利语写成的,所以世人才多称他为威尼斯人,或意大利人。
还有《克罗地亚狂想曲》。我把这首钢琴曲循环听了好多遍。直到熟悉了它的旋律。到在任何地方听到,就知道曲名的程度。
反正,若是我出游,便会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视频、图片当然也可以。这有什么意义呢?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周末看《锵锵行天下》,第二季里,窦文涛和周轶君在青海冷湖石油小镇。这个小镇曾因石油而繁荣,鼎盛时有十万人生活在那里,后来又因石油枯竭而变成废墟,满目疮痍,人迹罕至。
俩人在废弃的办公楼里寻觅,发现了贴在墙上的规章制度,扔在地上的旧杂志、工作证,还有一本工作日志,事无巨细地记录着交接班的一切。窦文涛忽然就很感慨,说:看到这本日志,一下子就理解了我父亲。
他父亲曾经在工厂当工艺员。已经八十多岁了,每天两三点钟才睡觉,窦文涛说其实他可以早睡,但因为每天都要把当天发生的下记下来,就睡得很晚。无非是记录去了哪里,在超市买东西花了多少钱,一一记录。
我爸爸也是这样。凡事都记在小本子上。已经记了很多本。
我家茶几上常年摆着一本日记本,一天中发生的大小事,都会被记录下来:谁打来电话,给谁打了电话,谁来串过门,我们姐妹仨谁回了家,去拿了什么药,办了什么事,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流水账。
窦文涛在节目里说,他过去对父亲的很多习惯有点瞧不上。现在觉得很尊重。很尊敬。说的时候,有点动情。
我以前也认为我爸的那种流水账记录没多大意义。看了这期节目,有所触动,受了教育。
记录这件事本身,就是记录的价值和意义。甚至,无意义,也是意义的一种。
最近一段时间我有点提不起写作的兴趣。清明前夕看到秋叶大叔公司人事用AI写的放假通知。‍‍‍‍‍‍‍‍

写得太好了。我以前也曾写过放假通知,真的写不了人家AI那么好,CHATGPT来了,写作还有什么意义?
深受打击。‍‍‍
之前,不止一次有人“打击”我:你写到现在有什么意义?你又不是大V,不像谁谁谁人家写篇文章阅读量就十万加。
这倒不会真正打击到我,但的确会在内心产生一些杂念,泛起一点涟漪。‍‍‍‍
过了这一阵,又想开了。AI也好,CHATGPT也罢,不可能知道我这些细细密密的小心思,也不会知道我爸爸的日记本上,会记录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们姐妹仨回家包水饺这种事……‍‍‍‍‍‍‍‍‍‍
记录,就是意义本身。‍‍‍
还会写的。
推荐阅读‍‍
无知的游历:汕头记
无知的游历:南澳岛记
无知的游历:潮州记
无知的游历:坊茨小镇
更多原创⬇️点击关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