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妈妈“发誓再也不给上高中的儿子做早饭了”


读到个帖子,一个妈妈发誓“再也不给上高中的儿子做早饭了”。
看评论大都支持这个妈妈。有的说应该在孩子精神教育上下功夫,让孩子知道感恩;有的说早就不该做(饭)了,孩子都说在学校吃早餐,为什么还要做?有的说这个妈妈做得已经很好了,儿子没良心。
也有人说这个妈妈是“自我感动”,底下被一堆人骂。
原帖在这里。‍

还有这个妈妈烙的饼的图片。‍‍‍

想起汪老师。‍‍‍‍‍‍‍‍‍
有次,她在学校门口遇到一个女邻居,邻居跟她吐槽自己辛辛苦苦做了饭,老公和儿子都说不好吃,说自己出力不讨好,“我就做这样的,爱吃不吃”。汪老师笑笑,有心想说几句话,却把话咽了下去。
咽下去的话,是后来跟我说的,还是在某次讲课时跟大家讲的,不记得了,那段话却令我醍醐灌顶。她说:你都花时间和精力做饭了,为什么不多下点功夫,把饭菜做得符合家人的口味呢?
“把饭菜做得符合家人的口味”,这个家人,当然也包括自己。
我还听一个台湾老师讲过,“饭是做给自己吃的,别人都是来搭伙的。”
关于做饭的这两个信条,对我特别有帮助。
“饭是做给自己吃的”,就不会一边做饭,一边觉得委屈,以为是在为家人付出。做饭首先是做给自己吃的啊,一个人也会好好吃饭啊,是爱自己的表现啊,有什么好抱怨好委曲的。
“把饭菜做得符合家人的口味”,就会对美食感兴趣,不断学习精进厨艺,把一条黄瓜一根萝卜一棵白菜一块面团等等诸多食材做出更多的花样。这是对自己有要求、对生活有追求的表现吧。‍‍‍‍
我朋友圈有很多家有中学生的妈妈,每天晒的早餐,那真叫秀色可餐。她们不仅变换花样把饭菜做得符合孩子的口味,还很讲究营养的搭配。有个热爱美食的朋友晒的早餐,我曾说过,堪比美食杂志。
这是汤同学家的爱心早餐。‍‍‍‍‍‍‍‍‍‍

这是雷厉风行家的爱心早餐

只看截图,是不是就能感受到一拔爱心和用心?我妹妹也很擅厨艺,我外甥现在读大四,每个寒暑假都盼望回家吃妈妈做的饭。‍‍‍‍
我不以为帖子中的那个读高中的儿子有什么问题,他给出了解决方案,到学校食堂吃饭。
反而是这个妈妈,应该精进厨艺,不应该用“不知感恩”来绑架孩子。
帖子里说,“养了一个完全不知道感恩的孩子”,不仅否定自己,也否定孩子。‍‍‍‍‍‍‍‍‍‍‍‍‍‍‍‍‍‍‍‍
“从来没听他说过一句感恩的话”,“从来没说过妈妈辛苦了”,我想了想,我自己都从来没跟父母说过,说不出口啊。我也没听小曦同学说过,她若说了,我可能还觉得肉麻。‍
这是基于国人的传统吧,我们就是不善于把感情感恩的话当面表达出来,但我们都知道,是心存感恩的。感恩是在心里的,不可能天天挂在嘴上。
我相信汤同学家的儿子,雷厉风行家的儿子,我外甥,对母亲的早餐,妈妈的味道,是感恩的,他们也知道妈妈为了能让他们吃得好,有怎样的付出。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也会认同美食作家蔡澜所说的:“世界上最极致的口味永远是妈妈的味道。”‍‍
看图片上的那两个烙面饼,以我资深家庭煮妇的经验,真的可能不太好吃。
“昨天下午就发面。昨天晚上弄馅,晚上包好烧饼放冰箱里……”下午就发面,面团发酵时间过久就会酸掉,正确的做法好像是面团放冰箱冷藏发酵一夜。之所以说“好像”,是我其实不太这样做。
这个妈妈,内心似乎有很大的委屈,似乎需要别人的认可。
写到这里,我同情起她来了。想起自己写过的这段话:‍‍‍‍

推荐阅读
对家人最好爱就是:自己照顾好自己
爱自己,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爱自己的女人,自带光芒
愿你能叫外卖,也能挽袖剪花枝洗手做羹汤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