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老师们的崩溃



文|丁是丁
公众号|丁是丁(dsd555555)
我外甥女正备考老师编制,每天在自习室用功。前几天家人聚餐,我刷手机恰好看到#天津一老师对比家长歧视学生#的热搜,就跟她说:“你以后当老师,上课说话可得小心点儿,你看这个老师让停职了……”
我妹妹拿过我的手机听了肖老师说的那段话,网上披露出来的。
“以往送到我班里的学生,家长全都是当官的,要不就是家里边条件特别好的,事业单位的……”
“你反思一下你们家长有多少素质?……你妈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啊?你爸爸一个月挣多少钱啊?别怪我瞧不起你,XX他妈妈一个月挣的钱比你妈妈五十年挣的都多,你们素质是一样的吗?……”
我妹妹听了,就说:这不是乱说话的事,是价值观出了问题。
是啊,父母挣多少钱,跟孩子的素质有什么关系?“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是肯定的,但人不是图腾里的龙和凤,更不会生出老鼠来啊。
我小时候看的第一部印度电影是《流浪者》。至今还记得男主角叫拉兹,女主叫丽达,也记得《流浪者之歌》的旋律“阿爸拉谷,阿爸拉谷……”这部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围绕着法官说的“好人的儿子是好人,贼的儿子是贼”讲了个现实的故事。
若肖老师看过这部影片,也许就不会说出对比家长收入判断学生素质的话吧。影片中的拉兹本是法官的儿子,因被人设计报复后来成了贼。
朋友圈有很多老师,我觉得他们都挺敬业的。有五六个老师也写公众号,在他们的文章里、朋友圈里,完全能感受到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是老师,以现在的年纪,可能是往“心平气和的老太太”方向穿越了。前十几二十年,极有可能是在课堂上歇斯底里破口大骂的那个人——恨铁不成钢般骂学生“烂泥扶不上墙”,“狗改不了吃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笨得跟熊瞎子似的”,“榆林疙瘩不开窍”……等等。
隔了两天跟朋友谈起这个话题,她说:咱那时候上学,这样的老师不多的是吗?就是没有手机给录下来罢了。
想想也是,我立刻想起人生经历过的几个老师。
有个教政治的女老师,我选择性地忘了她的名字。整天跟谁欠她八百吊似的,从来也没个好脸色,最拿手的是拿黑板擦和粉笔打人。站在讲台上,手里有什么一下子就扔下来了,有时能打中目标——不守纪律的同学,有时就会让无辜的认真听讲的同学“中枪”。
我被打到一次,被打懵了,她说“不是你,是后面那个王X生。王X生,你还要个死脸吧,二五一十八偷西瓜……”哎呀,记忆如此深刻。
有个教语文的女老师,姓李,也不记得她名字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场大雪过后,我们班同学都没带除雪的工具去学校,别的班同学更热爱集体,学雷锋做好事的积极性比我们高。
相形之下,老师看到了我们跟其他班同学的差距,就让我们“用双手捧”……她说话的表情我至今记得,是对同学们的极其厌恶。
那时候户口还有农业、非农业之差别。有个老师教训学生:“你们不好好学习,将来除了下地干活还能干什么?非农业户口的能跟你们一样吗?人家还能招工……”
作为班里为数不多的非农业户口学生,不知为什么,这些话也很令我难为情。
我曾经的这几个老师穿越到现在,大概“活不到下学期”。声音被录下来传播出去,可能跟天津的肖老师一个待遇。
很多年后,当我人到中年,回想起那几个老师,忽然就有了深深的理解和同情。那个让学生捧雪的,是个返乡知青,夫妻分居两地,自己带着俩个幼年的孩子辛苦过活,现在想起她的脸色,都是菜青的。她有没有崩溃过?因为家庭,因为生活,因为工作,因为自己的孩子、一个班五十几个孩子?有谁看到过她的绝望和崩溃?
新近恰好看了一部跟教育、跟教师这一职业有关美国电影《超脱Detachment》。台湾翻译成《人间师格》,似乎更妥帖。
说句题外话,国内教育题材的影片还是太少了,想了想也就是前两年于谦主演的《老师好》,除此还有什么?
《超脱》演员阵容强大。男主角亨利•巴赫特的扮演者艾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是《钢琴师》中的男主角,华裔女演员刘玉玲也饰演了一位老师。
片中刘玉玲骂一个女生,比肖老师可狠多了。她骂人的那段我倒回去看了两遍,觉得刘老师的情绪跟肖老师异曲同工。一定是有前因的。
那女生每门功课都考F,刘玉玲问她将来的打算,她满不在乎地说想去朋友的乐队,或者当个模特。
那是长期积郁、不满、怒其不争又无能为力的崩溃和爆发,刘玉玲老师骂道:你真肤浅,你进不了乐队,也成不了模特,因为你胸无大志,一无所长,只能和80%的美国劳动力竞争拿最低工资,直到被电脑替代……后面就是荡妇羞辱了。
然后说自己“每天我来办公室看着你们作贱自己毫不在乎……你们根本没有一个人有这些品质。滚,滚——”
巴赫特老师是到社区学校担任代课老师。这所学校因学生反叛、经营不善而濒临绝境,老师们备受煎熬。
跟《放牛班的春天》等影片的温馨美好不同。《超脱》里的老师、学生、家长,每个阶层、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也是影片给社会的提醒吧?
影片开场是对从事教师职业和坚决不会当老师的人的访谈,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个人说“我宁肯放羊也不会当老师”,巴赫特认为“老师能够帮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我小时候没有人能帮我。”
问题学生各有各的家庭问题,老师也各有各的困境。
巴赫特老师外公在医院处于弥留状态,母亲自杀的童年阴影始终相随,他的抑郁气质和神情都写在脸上,被肥胖而有才华的学生梅丽迪斯看在眼里。
每天跟问题学生打交道的男老师回到家里也无人搭理。问老婆饭做好没有也不搭理,手拿遥控器一直盯着电视看,他常常站在球场的铁丝网边上,很像是个困兽,渴望得到解脱。
有一天巴赫特问他在干什么,他说谢天谢地,我理解的意思是:上帝啊,终于有人看到了。

老师们的崩溃,谁看到了呢?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
片中有段台词是这样的:
我们都有难题,都需要解决的困难,而且我们都晚上带着问题回家,早上再心事重重的上班……那种感觉,就像在大海上飘荡,没有救生圈,没有保护网,而你认为你就是那个有救生圈的人。
普通人能讲的话,老师不能讲,职业使然。
肖老师对比家长收入谈素质的那些话显然不妥,但是,有谁关注过肖老师们为什么吗?如果老师是有救生圈的那个人。
想看更多原创文章,欢迎点击下图关注
推荐阅读
老师的气话,你是否还记得?
“老师就像摆渡的船夫”
这届家长还会说“老师,孩子要是不听话,您使劲打”吗?
好老师,老师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