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是丁
公众号|丁是丁(dsd555555)
这两天才知道临沂费县有个“拉面哥”。本地媒体、自媒体报道宣传他的关键词是什么呢?
“暖心”,“3元15年”,“不涨价”,“感动”。等等。
还很自豪地拿他跟“大衣哥”对比。
说实话,我一点儿都没感动。
我是个泪点很低的人,很容易被感动。曾经我想改掉自己的这一“毛病”,心变得硬一点横一点,不会轻易被感动,表现在不会轻易掉眼泪。
为此,我还曾专门向一位很尊敬的心理学老师请教过。他听我说完,瞪大眼睛,用不可思议毋庸置疑当时我有些不理解的口吻回答:“这就是你喽!为什么要改变?!”
多年后我才明白,老师没有说出的话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学会爱自己;而不是忙于否定自己,以为事事都需要向别人看齐。
那些“费县拉面哥感动全网”的文章,一点儿都不感动我。
“全网”不包括我。
不是我心已经变硬了。而是这件事毫无感人之处!
从来没想到,“感动”两个字,有时是如此LOW的情感表达。
我只有隐隐的心痛,莫名的悲哀。
当李佳琦威娅带货直播月入几千万的时候,当深圳女孩跟别人聊天都在谈论如何“搞钱”的时候,当县城的房价都到了五位数的时候,金银铜铁鸡鸭鱼肉蛋都涨价的时候……
当地媒体人在干什么呢?宣传“拉面哥”坚持15年不涨价,“一天做600碗面条”……是蠢呢?还是坏?
这种宣传会给当地形象加分呢还是减分?是不是在告诉人家:这里的劳动力不值钱。
我不知道一天做600碗拉面的工作量有多大,会消耗多少卡路里。
我不知道600碗拉面营业额1800块,拉面哥一天利润有多少,月入三万还是五万。
我也不知道拉面哥还能拉多少年,拉不动了怎么办?他有没有社保?将来有没有退休金?……
我更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拉面哥说:你可以随市场行情涨点价,毕竟城市里吃碗面条都要十几二十几块了;那些吃3块钱拉面的人,可能比你有钱的多的多,他们可能也不会因为你十五年不涨价而感激你;那些跟拍你的人、骚扰到你日常生活的人,有没有买过你一碗拉面?给你的营业额贡献过三块钱?……
倒是在拉面哥红了之后,吸引了一帮以拍他为生的人。只要他一出摊,就会被围得水泄不通,连家庭住址也被人找到,每天一群所谓的自媒体人蹲在他家门口拍摄,以至于拉面哥跟大衣哥有了一样的处境,连摊都不敢出了。
拉面哥是个做生意的小商人。虽然是个好人,但不是个合格的商人。合格的、优秀的商人,应该让利润最大化。他赚钱肯定是赚的,不然不可能坚持十五年。但是,明明可以多赚点钱,却不去赚,就是信念和意识问题了。
关键是透支健康,肯定会早早地累弯腰。
年轻时付出太多体力劳动,出大力流大汗,到老来一身病痛的老人,我现在这个年纪已经开始接触了。
认识一个在火车站货运站扛大包的工人。不过四十出头,一口牙全部掉光,那是每天扛几百个大包咬紧牙关的结果。还落下了一身的毛病。
吃苦耐劳的生活,不值得歌颂。又不是人人都有个皇位可以继承,卧个薪尝个胆吃个苦,待东山再起。
至于为什么拉面只卖三块钱一碗,而不是四五块钱。我上某音看了一眼拉面哥的视频,说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吃到便宜的拉面”,怕涨价后“老百姓舍不得吃了”,“不好意思多赚人家钱”……
这叫什么视角我不知道,听上去很像站在高位,也很像是在说“咱老百姓”。
骨子里还是山东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作祟吧,以为公开谈论钱、多赚点钱、爱钱是什么丢脸的事。
媒体还跟着自我感动“重情义”,豪客山东。
如果媒体、特别是官方媒体,一味地宣传这就是纯朴善良,如果这就是初心,就是情怀,还“感动全网”,很令人匪夷所思。
反而让人看到思想的落后、观念的保守。
哪怕有人跟拉面哥说一声:做拉面的时候戴好口罩,戴个厨师帽以防头发掉进面粉里……呢,也是对他职业生涯有所帮助和提升吧。而不是一味地消费拉面哥赶人家上架烤火。
一群也许压根、从来都不会去吃一碗三块钱拉面的人口口声声说感动,谁信呢?
忽然想起了陶华碧,据说她不识字,也是卖米粉还是卖面条的,因为做的酱料好吃,而发展起了一个了不起的企业,创立“老干妈”这个品牌。她也成了最有名的“妈”。
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想看到更多,
点下面的名片加关注。看见美好。
相关文章
说说“磕头”
说说退家长群这件事
谢谢点在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