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千道一万,体制内的人很少参加同学聚会的根本原因还是防御性决策,底层逻辑是性价比不值当,犯不着为那点“同学情义”招惹一些事端(可能仅仅只是一点风险),仅此而已。如果是高端酒局,你看他们是不是叭叭地盼着参加,挤不进饭圈就像被霜打的茄子一样蔫呢!其实,也许只是普通同学的聚会,体制内的同学不愿意参加,体制内同学自己可能组成小圈子聚会呢,根本就不叫体制外的同学,说不到一块去。
主要原因有几点:
第一,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体制内的要求比较多,比如,有些地方不准饮酒,有些地方禁止搞团团伙伙,“同学会”也是其中一种形态。同学聚会,出发点是好的,难免也会出现一些“隐患”,比如,聚会场所比较高档,喝的酒水比较昂贵,喝多了有些动作不雅观,喝多了说错了话,有钱同学买单让你有吃请嫌疑。现在,每一部手机都是小喇叭,任何细节都可能让你追悔莫及。
第二,其次重要的原因是害怕被请托。体制内、有编制的人,就有一些社会资源,同学聚会,老师、同学求你办事,你怎么办?如果你有权力办,你敢办吗?给这位同学办,不给那位同学办,你总会得罪一些同学,成为严重的心理负担。如果你根本没有权力,你更尴尬!你说你没本事,害怕别人瞧不起你,又害怕别人说你虚伪,更害怕别人说你无情无义,简直被窦娥还冤。所以,不管你有权没权,体制内的人不喜欢参加那种大呼隆的同学聚会。
第三,参加同学聚会没有价值,性价比不高。毕业之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学之间分化得很厉害,五湖四海、三教九流,大家都忙着自己的生计,造成了同学聚会的功能正在弱化。以前,大家没有这么多的压力,群体之间也没有分化得这么厉害,同学聚会确实是一种回忆青春、交流情义的载体。现在,大家都忙着自己的利益,同学情义只是聚会前十分钟有意思,十分钟之后就索然无味了,根本原因是没有价值,对自己一地鸡毛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任何意义。
第四,其实,体系内很多普通人员收入不高、来源单一。并不是所有体系内的人都有权有势,不是所有部门人的都有油水有外快,更不是只要有权就能大把大把捞钱,很多普通公职人员并没有机会多来钱。实行所谓的阳光薪酬机制之后,又狠抓八规,体系内的人收入虽然比较稳定,也是在较低的层次上徘徊。同学聚会动辄人均几百的AA制,还不如不去,陪家人吃一顿大餐合算呢。
第五,还有一些因人而异的各种原因。比如,大家都忙于工作和生活,如果想放松想交际,也喜欢三五知己或几个家庭的小聚,不喜欢这种大规模的聚会了,不仅仅是大规模的同学聚会,还包括大规模的年会、婚宴、团建。比如,现在的休闲娱乐的方式实在太多了,大家更追求自己喜欢的方式,感觉同学聚会变味了,也没有意思了。再比如,体制内的人,混得好的,有钱有权,不屑于与普通同学机会,混得一般的又不想凑热闹。再比如,平衡心态,有编制的同学未必都感觉高人一等,也有不少挣扎在基层的同学,他们还真不愿意给别人作秀当看客呢。
PS:您觉得还有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