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报废?实录50万公里的手动档奔驰W210


汽车究竟开到多少公里应该报废?有人甚至认为一台车子车龄超过10年,里程多于20万公里,就应该扔进报废场了。

实际上在中国,如今汽油车已经没有报废期了。只不过一些大城市会根据排放等级进行限行,收藏老车的人也愈来愈多。在我园区上班的那些不认识的同事,也在收藏老车,公司方圆1公里内就能看见狠货色:

那么有这么一台车,20年以上的车龄,50万公里的里程记录,在你眼里是“废品”还是“藏品”呢?

我想,如果按照之前这位把135000看成350000的老兄的观念来看:

这台车的下场就是如此优雅的拖去报废了。

但是我却不这么想。
以上是一台1999年出厂2001年上牌的奔驰E级W210,KOMPRESSOR机械增压,使用了M112 2.0T发动机,马力160匹,得益于增压器,在2500转的时候就可以输出到270牛/每米的扭矩。

很多时候,喜欢一台老车并不是因为什么“情怀”。就像当时我才开始接触W210的下一代作品W211的时候,那些名字为十二生肖中的各种动物的所谓车评人(这些人开任何车都与帅无关)没有开始疯狂安利这款车,我选择那台E280,无非是因为人生第一次接触到五万块钱以下的奔驰,从前觉得这是遥不可及的。

而当我开始深入研究W211之后,发现这款车其实是有手动挡的。可惜物以稀为贵,曾经“爱车的诺诺”那台大使馆定制的E280手动档在三年前标价12万,即便如此,我都无缘买到(如今被人以30万的价格再度挂了出来)从那一刻起,就盼望着能拥有一台手动挡的奔驰。然而国内的手动挡奔驰,除了个别房车、商务车以及面包车之外,并没有上市过手动变速器的。唯有当年出租车那批E200K,最后没有办法只好自己来改装,当几乎无损改装,并且在开了小半年发现人车合一之后,作为一名汽车发烧友自然是愉悦感满爆。(相关阅读:你开过三个踏板的行政车嘛?)
但是,在研究W211的过程中,又发现自己迷上了它的前作,W210。原因无他,就是觉得这车很漂亮。
还有一个原因,作为《头文字D》的忠实粉丝,居然发现这部动漫上离自己最近的车子居然是papa接夏树的那台奔驰——那就是W210。




W210作为和后期的虎头奔(W140)以及前期蝴蝶奔(W220)相交错的产品,在国内远没有老大哥W140那样被国内玩家花心思花代价作为藏品去把玩。而相比它巨大保有量的后辈W211,身为“元祖版”四眼奔,在国内竟然可以用“鲜为人知”来形容。我不说前图是W210,后图是W211,的确也很少有人能一眼分辨出来:


而W210确实是经典的跨世纪之作:当奔驰在1995年把W210公布于众时,大家惊奇的发现,新款E级正在用四只椭圆形的眼睛期盼的望着即将到来的21世纪,颇有轿跑风格的尾部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4米9的车身长度也许放在今天没什么,但它看起来格外修长…它的风阻系数只有0.27。W210获得著名的德国红点设计奖,作为MY1996车型,它的身体里有着超过30项的技术创新。


千禧年前出的那些行政车,似乎都在攀比谁的配置更高,就连1995年出的尼桑风度A32,也自称可以完全对标奔驰E级,宝马5系。当然,W210怎么会输?它拥有全皮内饰、带数显的自动恒温空调,前后座椅加热:


多媒体系统,分别带有车载电话、CD、FM、TV、导航等。座椅全电动并有三段记忆的,可以说配置非常豪华:


作为90年的车,四个门都配有侧气囊在当时是基本很难做到的:

甚至它的前后雷达精密到以“蓄力槽”的表现方式体现你倒车以及在行驶中头部离前车的距离:

但是以上,本文的主角一概没有。
这台车是当年外商自带车,应该是定制版本,一切从简。
座椅是绒布的:

门板也是绒布的,并且空空如也,什么电动记忆座椅一概没有:

配置当然也是最低了,手动空调,简陋的贝克CD机,你甚至会觉得这面板上的仿桃木有点过多了,但是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放的,于是强行在CD下加了一个储物盒……雷达?没有雷达。

当然,它是手动档的。

所以,作为手动挡发烧友的我,会错过这台车吗?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南京疫情的时候就在网上看到这台车,价格8.88W,坚挺的要死。好在苏锡常一条线上,后来恢复了自由行动,既然不远,为什么不去“瞻仰”一下这台配置低到罕见甚至可以称之为孤品的老家伙呢?
出手老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多人只是跟风且自己不研究,因为我自己在闲鱼卖一些不开的车,基本上你想出手一台不开的老车,周期差不多抵得上它的一期审车有效期。有时候遇到一些没有礼貌的小白和他们对话简直是一种煎熬,因为有些人并不是真的“不是我喜欢老车,而是我喜欢的车老了”,他们只是想着花个一两万块买一台“看起来B格较高”的车子满足自己的虚荣而已。务虚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事无成的,当然为人既不谦逊还挺糟糕,这是我的一些经验。
这车在一家改装店里,与其说是改装店,倒不如说是“名车收容所”,各式各样的上世纪名车停在这里。

老板的工作之一就是翻新完每一台中古车,有的自己收藏,有的以盈利为目的卖
出去。这和二手车商不同,此类工作是发烧友爱干的事情,一来解决停车问题,二来“以贩养吸”。我很羡慕这样的事业,只可惜对于我来说,作为主业它支棱不起来我的前程,作为副业我暂时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支撑起它。
我当然也去了别处,去瞻仰了另一台手动档的W210。
这一台就比较厉害了。
上一台当年是外商的自带车,而这是外交部的车子。

到了2010年之后才“淘汰”下来流入市场,和前一台50万公里相比,这一台表显仅有12万公里。

而且这也是一台定制版本,它没有天窗:

但是座椅是真皮的:



雷达?没有雷达。
所以你也分不清这一台和上一台到底哪一台“配置高一点”。这一台是E240,是2.6的V6引擎,然而也只是输出到170匹的马力,油耗却比E200K高出许多,我之前展示的那台白色的便是这个版本,综合百公里油耗在13L以上(这款V6机爱烧机油)

这台的价格比银色那台更加“坚挺”,车主和上一位从事几乎一样的行业,他车库里的911卡雷拉诠释着这些人都是比我发烧百倍的发烧友。还有就是这一台车是外省牌照,1999年上牌,估计在我的城市年审有一些费劲儿。
最后权衡了一番加上软磨硬泡我买下了这台车。最终价格是6万多,我认为一定是交了许多智商税的。因为玩W210的人少,很多二手车市场的车贩子只当它是老掉牙的车去处理,基本上2-3万块就能拿到一辆同款且车况尚可的车子。

而且这台E200K的车况也不算太好,虽然底盘啥的尚可,烧机油的问题也不严重,但绝对需要继续修复。
只是,在我眼里,“奔驰”,“手动档”,“绒布座椅”,“最低的配置”这些元素都成了亮点。甚至于它的50万公里里程在我眼中都是加分项,因为这个数字记录了许多旅程以及故事,相信它还可以得到延续……说起来,修复老车也是有意思的,起码,会让我感觉到很充实。那种自己研究,自己琢磨,最后反馈一个好的成果的感觉是很美好的。
另外,百公里9.1l的油耗相比之前动不动往15个去的E240,也实在太美好了:

你看,50万公里,耐开,机械,省油,以前的老奔驰似乎告诉我们它其实是一款舒适但又能“干重活”的车子,和现在那些娇生惯养的货完全不同。
我想我不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也不是一个有趣的人。但是我很念旧,看见一台旧物,都会发自内心去感受与聆听它身体里时光的声音与痕迹。不仅仅是一台车,哪怕是一个1990年的收录机,一个1995年的烤面包机,都被我翻出来修复好继续使用,这些旧物是有感情的,你对它好,它对你好。


最后让我们再来品鉴一下本文的主角车吧:








-END-
COPYRIGHT ©MOORE.KONG 
2021.11.11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