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了,我依旧吹爆20年前的飞度。


广汽本田自己吹爆自己,因为十一代CIVIC的双子版本,以型格之名搭配了6MT波箱:

但是小编不觉得他们有多宠粉啊?因为新一代飞度并没有手动。

且看起来更像个老头乐:

无论是打开机舱盖里面:

还是他们懒到连轮盖花色都不想重新设计:

都觉得这东西只是为了增加产品线而敷衍出来的货色。
但是二十年前的飞度完全不是如此。

大概二十多年前,也没人看好广州本田。毕竟,它是广州标致失败后的“挽救措施”,1997年广州标致宣告解体,留下了产线和设备,当时真的没人看好。广州Honda的谈判工作是在1997年广标解体后就开始的,在11月的时候形成了MOU,1998年5月7日,广州轿车公司和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签订了协议,Honda分别和“广汽”和“东风”合资组建2个新企业,分别是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整车制造及销售)和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发动机的制造及销售),Honda出资50%,走投资2亿美元,最后结构是5:4:1。“东风”就是二汽,工业底子浓郁,他们制造发动机,因为技术允许,他们后来也组建了“东风本田”,这是后话。
广本第一款车型是六代雅阁:

第二款车型则是奥德赛:

这两款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引进的都是美规车型。但在2001年的时候,广本销量就突破了10万台。
只是当时的媒体依然看衰广州本田,认为他们的产线过于单薄,且作为日系品牌不是通用的对手。甚至断言即便是引进奥德赛,相比通用的GL8会遭到全面吊打……

这些媒体和如今的“键盘车神”没有区别。并不是广州本田不乐衷于增加生产线,2002年的时候国内的客户还相对保守,其实他们一直在跟进世界最新的技术,且在引进新车型的时候不再“一头脑热”,因为在此之前国内市场从来没有这样的车子,于是在2003年的时候弄了个拉皮版的FIT Saloon试试水:

平心而论,这个拉皮的三厢飞度丑到没有朋友  
可以看出,当年的内饰还比较保守:

其实这款车直到前几年都在产新车,只不过换了个名字,叫理念S1:

在城乡结合部拉私活物超所值。
话说回来,一直到2004年9月份,广汽本田才正式引进了第一款纯正的JDM车型,飞度GD1/GD3。
你很难想想这车的设计是千禧年之际出的,Q弹的造型:



卡通的内饰:


精妙的设计细节:

为了营造出巨大的车内空间,本田大胆地采用了将油箱安置在前排座椅下方的设计,配合特殊的魔术座椅,让它的车后部空间极致宽敞且诡计多端。参考相关数据,将初代飞度后排的魔术座椅折叠后,其空间达到了对手的1.7倍:


其实初代飞度在动力方面值得一提的并不是那颗L15A的VTEC引擎,而是底盘代号为GD1的L13A引擎。且配备i-DSi技术的L13A型机器才是最初的宣传重点,尽管其86匹马力的输出跟再早期一点的1300cc机器相比也几乎没有优势,但胜在拥有强力充沛的低扭:119Nm的扭矩在2800rpm时就可以全部输。GD系飞度最大的亮点在于省油,平均油耗在5.9-6.6l/100Km的水平,即便是20年后,最新的GR系飞度也就是这个水平,而已。

当时这款车有多火?我家买了台GD1,上半年盲订的车,加价选装了倒车雷达,什么印着honda迎宾雨伞,后备箱隔物板,就差在车顶挖个洞装个天窗了!到了12月底才通知提车。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拥有小飞度,在路上的回头率有多高,基本每次等红灯,都有人拉下车窗与我妈搭讪,问美女你这台是什么车啊?好漂亮啊!然后绿灯亮了,轻轻一脚油门,转速指针指上2000多就达到了最佳加速扭矩,在那个买菜车马力不过70-80,4000转以上才能发挥扭力的年代,旁边车子连我们的GD1的尾灯都看不见。

这一代飞度比起后面的产品有个优势,那就是它可以完美上身原产国的配件而不需要做任何修改,不过比起GD3达人们选择的黑底自发光仪表盘,小编自己那台还是选择了白底的。因为这仪表盘的样式让人无比怀念小时候的感觉。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能看见初代飞度在路上以一个很好的姿态行驶,甚至在广东地区,这款车被车圈当作入坑JDM的入场券,价格也是坚挺的要死。我们这里则没有初代目飞度的热潮,大家还沉浸在GK5停产后的余温中,车贩子乐此不疲炒作着手动挡的GK5(指的是价格)。但在我心目中,初代飞度的确是YYDS。虽然它噪音大,重心高,C柱还有致命的盲区,包括CVT变速箱有抖动的通病,机脚垫稍微上点年头就仿佛没有安装过这东西一般…但是平心而论,从没有一台车,它的出现在自己的时代里有着初代目飞度那种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若不是一年两审,你甚至怀疑,这车是不是不会老啊?

-END-
COPYRIGHT ©MOORE.KONG 
2022.1.4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