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对我们中国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
吃,不仅是为了果腹,为了生存,更是秉持“民以食为天”的态度,去认知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神农尝百草,鲁迅称赞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毛主席教导人们想要知道梨的味道那一定要亲口去尝一尝。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吃,尝,都是要用口进行的,来表达探索、试验、了解未知事物的意思。
吃,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的意义!
如今,我们喜欢“吃”,只是单纯对美味的喜爱和向往,简称“吃货”!
最近几年西方的汉堡、薯条、炸鸡,风头一时无两,这类食品,虽然美味,但对咱们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他们才开始“吃”几年啊,我们都“吃”了几千年了,论“吃”没人可以与我们相较量!
燧人氏钻木取火,进入熟食时代;伏羲氏结网以渔,圈养牲畜以庖厨;从我们老祖宗那时起就开始研究“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有我们的饮食文化丰富,我们的饮食不但讲究“色、香、味”,还得有“滋、养、补”,美味和健康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汉堡、薯条、炸鸡虽美味,但却不健康,对脾胃的伤害却非常大,腻是脾胃的头号天敌!
脾胃,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到底有多重要呢?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早就告诉我们了,他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慎斋遗书》云:“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万无一失。何以言之?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多矣。万物从土而生,亦从土而归”。
由此可见脾胃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今天半夏介绍两个健脾养胃的穴位,脾俞和胃俞。脾俞和胃俞这两个穴位,为背俞穴,属于膀胱经。
背俞穴
背俞穴,是特定穴的一种,有特殊技巧的一类穴位。具体是什么技巧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这句话中我们不难发现,首先,背俞穴的位置都在背腰部;其次呢,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穴位,说明背俞穴和他们各自脏腑通过气血直接相连,关系很密切。
《灵枢》说“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背俞穴也是内脏疾患的病理反应点。其表现可有压痛、敏感、迟钝、麻木等,背俞穴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很好的调治内脏疾病的作用。
背俞穴在背腰部,膀胱经第一侧线上,按照脏腑的位置上下排列的,所以体表外的背俞穴距离各自的体内的脏腑极近,可发挥出强大的本领。
脾俞、胃俞
脾,指脾脏;胃,指胃腑;这两个穴位分别临近脾胃脏腑。俞,有转输的意思。这两个穴位分别为脾脏和胃腑的经气转注输入之所,所以分别称为脾俞和胃俞,为脾、胃的背俞穴。
脾俞、胃俞在腰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穴上(背部正中旁开 1.5 寸)。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穴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半夏拍摄制作
那怎么样快速找到十一、十二胸椎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然后向下数依次为八、九、十胸椎,我们这样来快速找到十一、十二胸椎;肩胛骨内侧缘到脊柱之间的距离为3寸,一半即为1.5寸,我们这样找到脾俞和胃俞穴。
脾胃疾病
脾俞和胃俞穴为背俞穴,背俞穴都偏于温补。脾为脏,胃为腑,这两个脏腑互为表里, 同为后天之本,两穴同时应用,可补益脾胃,多用在脾胃虚弱引起的各种疾病中。
比如脾胃虚弱引起的胃脘胀痛,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肠鸣,疳积等等。
脾胃相互表里,相互配合,脾主运化、主统血,胃主受纳腐熟,脾升胃降,燥湿相济,一起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输送。
脾胃的问题,主要在受纳、运化、升降、统摄这些方面上。所以,脾俞穴和胃俞穴可以改善消化系统的几乎所有病证。
脾胃虚弱用脾俞穴和胃俞穴配合中脘、内关、足三里、梁丘;
如果是脾胃虚寒这些穴位可以加用灸法,加上关元、命门穴;
若是中气不足引起的胃下垂,以上穴位加上百会。
吃的多还很瘦的人可以用脾俞。《千金》记载“食多身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后取季胁。”
一个朋友,慢性腹泻好几年,灸脾俞和胃俞之后慢慢好了。这个朋友读书的时候因为学校食堂食材不过关的原因,拉肚子,每天都会腹泻四五次,拉了一星期,仗着年轻也不懂事,而且周围都这样也不在意,一直没有医治,脾胃就这么被祸害了一遭。年轻的时候没有明显的不适,到近几年,只要吹到风或者吃点西瓜,雪糕,难消化之类的就会胃痛、腹痛、腹泻,虽然不致命但是很折腾人。让他自己艾灸脾俞、胃俞、神阙穴。一星期之后情况好了很多。
这是很明显的脾胃虚寒,脾俞胃俞补益脾胃,艾灸温中散寒,使脾胃恢复正常,胃痛、腹痛、腹泻自然消失。
慢性疲劳综合征
大家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不管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总是觉得累,觉得最近记忆力减退,而且做事情很难将注意力集中,睡一觉之后不仅没有恢复精力还会觉得更累了!
这是怎么了呢?这时候要警惕慢性疲劳综合征找上门了。
因为咱们现在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咱们的身心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思虑过度,慢性疲劳综合征很容易找上我们。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以脾虚为多见。因为脾为五脏之本,运化水谷,化生气血,滋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就如同自然界土能生长、滋养万物一般,土地不肥沃自然不能滋养万物,出现很多问题。
脾虚,自然要健脾,以补益气血为物质基础,以调整经络为纽带,通过五脏功能的相互协调而实现解除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恢复正常的身体状态。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刺激脾俞胃俞,恢复脾胃的本领,使五脏各自功能正常,达到改善之效。“脾为土脏,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气,此其互为相使”,脾俞胃俞不仅可以健脾胃,还可温五脏。
脾胃对我们而言就像土地对自然万物一样重要,脾胃好身体才能好,我们要守护好脾胃!
— THE END —
相关文章回顾
❀足三里穴——益气补血摄精,制湿化痰消水的人体第一大穴
❀中脘穴——胃,你好嘛?
❀一个作用堪比人参的穴位——关元穴
更多相关文章请在公众号内搜索
❀文章搜索指南
✿文章◎半夏
✿编辑◎半夏
✿审校◎紫叶
✿封面◎包图网
✿文中图片均已注明来源,未经授权请勿擅用。
有奖征文
如果您也有与中医不得不说的缘分,可以将您的故事落笔成文随时投递给我们,文章请以word文档的格式投递至我们的邮箱
syyuandongli@sina.com
投稿的文章请保证原创,并附上您的微信昵称、姓名、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我们筛选后会向作者获取授权,刊登在频道的栏目中,一经刊载,将为您送上罗博士的亲笔签名书哦~
感谢大家的积极反馈,我们期待您能够将您与中医的故事分享给我们与更多的萝卜丝,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罗博士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有如下四个,大家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除此之外皆属仿冒,请大家切勿上当!
罗大伦频道
微信号:luodalunpd
大伦书院
微信号:Dalun_sy
大伦育儿说
微信号:dalun_yes
罗大伦博士
微信号:Drluodalun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本号所有,如需转载请给编辑留言,并标明出处。禁做商用。
🔹本公众号所转载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交流,均在合理使用范围内。若所引用的图片来源、数据来源、文字版权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其他权利,烦请告知编辑,编辑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本公众号拥有罗大伦博士之肖像权,如有未经允许,擅自使用者,本公众号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由北京市中喆(沈阳)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本号将对任何未经授权转载、乱作商用以及经警告拒不删帖等侵权行为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