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护眼神器”需要“擦亮眼睛”



健康视力  光明未来
                   +专家点评 +
EXPERT COMMENTS


 如今,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电子产品。如何减少电子产品对孩子视力的不良影响?护眼灯具、按摩眼罩、蒸汽眼罩、眼贴、网红眼药水、电脑护目镜、护眼保健品等护眼产品应运而生,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令人目不暇接。10月25日,南通市眼科专家张建介绍,“这些产品有一定作用,但不能夸大产品疗效,以免延误治疗眼疾的最佳时机。”(10月26日《江海晚报》)
01
护眼产品 鱼龙混杂
-----------------

*尽管“护眼心切”,家长也需注意甄别
  一些年轻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不吵闹、图省事,干脆就把家里的电视、手机、平板等当成“安抚工具”用来安慰孩子,结果让孩子不知不觉沉溺其中,长此以往,导致孩子过早出现近视。一组国家权威部门调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近视人口已高达7亿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青少年,“近视低龄化”令人忧心。
 近几年,五花八门的“护眼神器”横空出世了,护眼灯具、按摩眼罩、蒸汽眼罩、眼贴、网红眼药水、电脑护目镜、护眼保健品抢占了市场。然而,“护眼神器”并非像宣传的那样,而是出现了良莠不齐的尴尬。“三个月可恢复视力”“喝了中药可让眼睛排毒、矫正视力”……这些“营销话术”成为了“护眼神器”的“坑人招牌”。
02
不盲从 勤甄别
----------------


概念炒作
“护眼神器”出现了概念炒作、夸大其词、无序营销的问题。早在2019年4月,教育部等6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其中指出,不得违反中医药法规定冒用中医药名义或者假借中医药理论、技术欺骗消费者,谋取不正当利益,明确要求机构或个人不得在营销中使用“康复”“降低度数”等表述误导公众。

切莫盲目跟风
       对于家长而言,在为孩子选择“护眼产品”的时候,要多查询相关信息,看看这类产品宣传的功能和功效是不是真实的,产品是不是经过审批,切莫盲目跟风,花了钱还害了孩子,得不偿失。更重要的事情是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理念,爱护好自己的眼睛,而不是寄希望于所谓的“护眼神器”。

加大监管
 面对鱼龙混杂的“护眼产品”,还需要监管部门的“擦亮眼睛”。一个方面,要严格审批新出现的“护眼产品”,对其号称的功能、功效等等要进行科学检验;另一个方面,要加大市场查处力度,对于没有经过审批就直接进入市场销售的“三无产品”,揪出其背后的生产厂家,给予必要的查处和处罚。



END
往期推荐

01
网课/护眼两不误,武汉视防权威指导来了!

02
网课/护眼两不误,疫情护眼小课堂(一)健眼运动篇

03
秋冬镜片易碎?专家教你如何护理OK镜

来源 | 华声在线
编辑 | 线上服务部
审核 | 研究室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