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是个孩子,有些事做不好很正常


星标 Take It Eeeeeasy
                                           不错过每一期推送

图 | 网络
嘿,我是小编晚星。
中学时代,学生是由什么组成的?
矛盾综合体,迫切长大,对天长叹以及每天思考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至少,中学时代的我,正是由这些部分组成的。
那时候的我并不认可青涩的自己,认为自己这不够好那不如意,直到后来学习了发展心理学,才明白这是一段几乎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烦恼时期。
体内的激素、大脑的发育、人际关系相处、周遭大环境等等,会综合影响一个人的各个方面,因此,很多解不开的心结,忘不掉的烦恼,都是青春期里的正常现象。
这篇文章将从人们可能被期待具备的几个能力切入,聊聊青少年的局限所在。
希望文章会让你释然——
你还是个孩子,还不够好,这很正常。
01 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是人们常常倡导的思维能力,它指的是个体既能看到事物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又能意识到事物是处于变化发展的。
简单地说,你能够意识到他人是立体的,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你也能够意识到万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暂时的成绩不理想并不代表以后也是如此。
而不具备辩证思维能力的人,容易在二极思维的困境中,对事物产生非黑即白,非善既恶的评价——对自己的男神女神一味“跪舔”,又对自己讨厌的人完全不屑一顾。

图 | 生活大爆炸
辩证思维是一个值得倡导的能力,
但是,
人不是生来就能具备辩证思维能力的,
这一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大脑发育,所学知识深度都有关系。
国内研究表明,受限于学习生活不够独立,所学知识深度广度不足,初一学生思维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对于辩证逻辑思维只能初步了解其形式。
一般到了初三,随着所学知识越来越系统、深刻,生活中逐渐克服了对父母的依赖性,学生的辩证思维会迅速发展。
到了高二,辩证思维会处于优势地位,但仍不是大脑的主导思维;
直到青年晚期(25-30岁),辩证思维才能发展为主要的思维形态。
你还是个孩子,你还没有足够的辩证思维能力,这很正常。

图 | 网络
02 去自我中心化
你身边有没有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一次重要考试没有发挥好,你会不会大哭大闹甚至希望全年级师生陪你重考一次。
这其中欠缺的,正是你的“去自我中心化”的能力。
去自我中心化,即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而是用宏观、外在的视角客观看待自己。
当你不再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你更能做出匹配自身情况的正确选择;
而当你不再假想有许多观众在观察自己时,你也不会那么害怕他人的评价,也就不会那么社恐了。
但是,
去自我中心化是一条漫长的旅程,你甚至会发现身边有些成年人都尚未完全做到。
而处于青春期,你恰好迎来了自我意识在人生中的第二次飞跃。
在这一时期,生理发展迅速,心理发展相对迟缓,你的思想会重新指向内在世界,把更多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从而更倾向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世界。
另外,中学阶段的你正在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希望获得独立,可能恰好试图通过自我中心化寻找存在感和自我效能感。
你还是个孩子,你还无法做到完全去自我中心化,这很正常。

图 | 网络
03 自我同一性
“我不知道自己以后可以干什么?”
“学习有什么意义啊?”
“我搞不懂我自己了……”
你也会有这些困惑吗?
其实这正是你努力探索自我,希望达到“自我同一性”状态的过程。
所谓的自我同一性,指的是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能把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
当完成了自我同一性,你会更加清楚自己的天赋所在、价值所在,明白学习的意义、人生的意义。
但是,
中学阶段,你们的认知还未发展完善,每天忙于应付成堆的题海,甚至还没有机会探索自我,认识世界。
研究发现,青少年早期和中期(9-16岁),较多数人处于还未开始探索自我的阶段,或人生已由他人帮自己做好了选择;
而青少年晚期(16-18岁),慢慢继续自我探索的人才渐渐多起来。
一般来说,青少年同一性冲突的解决是在18—22岁,尤其是20岁左右。
因此,你还有很长的时间去探索自我。
你还是个孩子,你还无法完全建立好同一性,这很正常。

图 | 网络
04 情绪稳定
现在的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容易因为小事就伤心难过,情绪如同狂风暴雨。
你可能会烦恼:“为什么我情绪这么不稳定啊,怎么样才可以不受他人影响。”
所谓的情绪稳定,即情绪较少变化,变化幅度较小——个体能够较好地控制情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图 | 蜡笔小新
情绪稳定确实非常重要。情绪稳定的你,能够理智而非情绪化地处理事情,也不会一直陷于情绪中内耗。
反之,当你情绪波动非常大的时候,你可能耗费了很多认知资源对抗情绪,无法静心学习,甚至可能会“炸”伤周围的人,给他人也带来负性情绪。
然而,
情绪较不稳定是青春期常有的情绪特点。
研究也发现,青春期早期情绪的积极性较少,后期情绪才更加稳定。
这是因为,
一方面,这个阶段随着身体外形的变化,你会逐渐产生成人感。希望自己能够独当一面、解决问题,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尚未发展完全,所以很容易产生挫败感。
另一方面,性的成熟也使你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但却不能公开表达对性的愿望和情绪。而情绪长期受到冲击和压抑,也会在某个时刻突然翻涌出来。
你还是个孩子,你还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绪,这很正常。

图 | 以家人之名
05 观点采择能力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一开始无法理解班上某个同学为什么总是捣乱,直到你了解了ta的原生家庭。
这一过程就体现了观点采择能力,指个体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思想、愿望、情感等的能力。
良好的观点采择能力必不可缺,能帮助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例如与朋友吵架后,如果能够从对方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矛盾也会更容易解决。
根据塞尔德曼有关观点采择的理论,个体在12-15岁会达到观点采择的最后阶段——社会与习俗系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能够结合社会习俗来理解他人的观点。
例如,了解了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普遍态度,你可能更能理解不同性取向人的想法。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积累大众经验、社会习俗等方式来提高该能力。
你还是个孩子,还无法达到最后一个阶段,这很正常。

图 | 网络
写在最后
我们都会对自己有很多期待,希望早日成熟、精神独立、情绪稳定、自我接纳。
但这些都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也与我们的身体机能息息相关,
就像你无法强迫一个新生婴儿立马会跑一样。
所以不妨给自己一些时间,
慢慢成长。

图 | 樱桃小丸子
当然,你也可能经历得较多,已经是一个非常早熟的人,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状态。
那就保持开放状态,继续拥抱新的自己叭!
你认为还有什么样的烦恼,是中学阶段共有的?
欢迎评论区留言。
· Take It Eeeeeasy · 
中学生都在关注的心理疏导公众号
你来吐吐苦水 我来加糖去冰

↓↓↓
点击“设为星标”

↓↓↓
加星标,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推送。
你可能错过的:
点击看看:我有考试牛逼症,每逢大考必超常
点击看看:快放假了,为什么还没有人约我玩!
点击看看:如何让学霸心甘情愿给你讲题?
点击看看:校服吐槽大赛,现在开始——
点击看看:中文语言日|如 何 写 出 好 情 书 ?
点击看看:我,白天放纵堕落,晚上刷题逆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