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劝你去外地上大学


星标 Take It Eeeeeasy
                                           不错过每一期推送

图丨网络
你想去外地读大学吗?
去外地读大学,一直是我高中时期的梦想。
大学,我也的确算是实现了梦想,考去了帝都。
但大一的那个国庆假期,当我再次告别家乡,孤独地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走出高铁站,挤在汹涌的人潮里排队过地铁安检时,工作人员用纯正的北京腔吼了我一句:「急什么啊!」
当天晚上,本脆弱敏感的大一新生躺在宿舍床上流了很久的眼泪。
我给在家乡读大学的闺蜜发消息:
「早知道我就在省内读书了,还能上一个排名更好的大学。」
当然,抱怨归抱怨,再「早知道」也没有用,我还是只能逼着自己融入那个陌生的环境。
两年后,我和闺蜜又聊起了那条消息。
那时候的我,似乎已经全然忘记了当年的泪水,开始大声地宣布:
「我现在一点也不后悔去外地上大学。」
晚上好,我是想劝你去外地上大学的小编文笙。
其实去外地上大学的好处有很多,但结合我的个人经历,这篇文章只想讨论其中的一个话题——
去外地上大学,你会看到自己的渺小。

图丨三傻大闹宝莱坞
1#
外地的大学,渺小的自己
01
风土人情差异
外地的大学意味着完全不同的风土人情。
南方的同学起初可能无法理解北方大学「坦诚相见」的大澡堂;
外省的同学来到广东可能根本听不懂当地阿婆张口闭口的「唔该」;
四川同学来到南方不少省份可能无法理解不香不辣到寡淡的饭菜;
外省的同学来到新疆可能需要适应多民族相处时不同的文化与信仰。
透过差异的饮食文化、不同的生活习惯,会看到原来世界还有很大,原来别处的人这样生活,从而发现,原来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并非所有人都要遵从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
在外地上大学,你会在更大的世界中看到渺小的自己。

图丨三傻大闹宝莱坞
02
家庭支持减少
在外地上大学,意味着背井离乡,远离父母。
一般说来,外地相比家乡,父母所能提供的资源与支持自然更少。
实习机会、教育资源等父母在所谓「关系社会」的背景下所能提供的社会资源支持会因为外地而鞭长莫及,开车接送等出行帮助、聊天谈心等情绪价值提供,也会因为距离而无可奈何地减少。
外地上大学的学生,当看到身边的本地同学能够更加轻松地抱团取暖,当发现自己走出了原生家庭的庇荫,只能独立地面对整个世界,孤身一人的感觉会格外明显。
在外地上大学,你会在更少的外部支持下看到更渺小的自己。

图丨唐山大地震
03
人外有着更优秀的人
一般情况下,一所学校对本省学生的录取分数更低,对外省学生的录取分数更高。
因而能考去外省的学生,往往分数更高。
当一所大学在外省招收了大量学生,优秀的高分选手们汇聚在一起,会让原本已经是高中佼佼者的学生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更加激烈的竞争意味着对过往自我「优秀滤镜」的打破。即使是清华北大的学生,也容易在大一出现自卑情绪,发现原来自己微不足道,比自己优秀的大有人在。
在外地上大学,你会在更优秀的同龄人中看到更渺小的自己。

图丨脱口秀大会
2#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看到渺小,然后呢?
这是去外地上大学的好处吗?
「看到渺小」不是一个负面词汇。
看到渺小,接纳渺小,
这正是大学的意义,
也是人一生的课题。
01
接纳渺小=包容不同
接纳自己的渺小,意味着内心更包容,愿意看到别处的不同。
虽然自己很爱吃辣,但仍然愿意在聚餐时因为广东同学而选择不辣的饭店。
虽然自己保守传统,但仍然愿意在宿舍夜聊时尊重倾听同学的开放言论。
虽然起初发觉这座城市无情又冰冷,但仍然愿意继续留在这里,看看那些更追求成功的人,生活究竟是什么模样。
《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陈晓卿在《十三邀》的访谈中说,「多去别处生活,才能接纳别人的不同,内心才能自由」。
走出舒适圈的过程虽然艰难,但走出舒适圈后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也能从这一过程中锻炼出更加包容的思维方式。
原来这个世界因为多元,所以灿烂。

图丨十三邀
02
接纳渺小=拥抱自由
接纳自己的渺小,意味着受到更少的约束,人生更加自由。
相比大象,蚂蚁可以去往更多的地方。
越是无人知晓的nobody,接受的社会约束越少,对他人评价的担心越少,越有无限的发挥空间与改变可能。
大城市相比小城市,没有了七大姑八大姨的问候,增加了人与人之间更加明确的边界感。
没有人认识邻居,也没有邻居认识自己。
没有人好奇别人的生活,也没有人好奇自己如何生活。
当自己渺小到不被人在意,反而大可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放心地拥抱任何可能性。
这也正是为什么北上广深相比于小城镇,可以拥抱更多穿衣自由、职业自由、婚姻自由、生活自由。

图丨长安三万里
3#
渺小如我,可以做些什么
01
接纳渺小,保持谦卑
罗翔老师曾经说,当我们愿意接受自己的卑微和渺小,就不再需要通过贬低他人来提高自己的自尊。
对于自我成长,保持谦卑能让自己找到更自洽的姿态,不再需要因自卑或自负而做无谓的精神内耗。
对于人际关系,在高自我接纳的心态下放低姿态、欣赏他人时的豁达大度,也会成为更吸引朋友的强情绪价值。
02
不要妄自菲薄,看到个体的意义
接纳渺小并不意味着妄自菲薄,抹杀个体存在的意义。
每一个渺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从来不是时代宏观叙事下可以一笔带过的单薄数字。
个体皮囊渺小,但内心依然可以承载浩瀚星辰。
短短几十载光阴,虽然生理角度的空间时间上无法违背自然规律追求永恒,但精神层面尽可以拓宽生命的广度,通过学习的方式,追求真理,体味情感。
那些接触到古来圣贤神迹时的欣喜若狂,那些质疑原有理论时的刨根问底,都是渺小个体可以视若珍宝的感受。
即使尽自己所能,只是将黑暗多照亮了一点点,也足够让自己不枉此生。

图丨长安三万里
个体皮囊渺小,但内心依然可以怀抱强大的能量。
可以勇敢地挣脱既定的束缚,跳出命运的牢笼。
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能认识自己的渺小。
而人最光辉的自由,在于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后,能够反叛自己的命运。
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
每一个渺小而有力量的生命都值得歌颂。

图丨小红书@73
写在最后
你的头脑里经历了天翻地覆,而世界照旧继续,一无所知。
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你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了。
 
然而,也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你自由了。
——马特·海格
文|文笙
排版 | 檀姜
· Take It Eeeeeasy · 
中学生都在关注的心理疏导公众号
你来吐吐苦水 我来加糖去冰

↓↓↓
点击“设为星标”

↓↓↓
加星标,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推送。
你可能错过的:
点击看看:其实,你可以不用那么悲壮地学习
点击看看:如何拥有拿捏数理化的超强buff?
点击看看:Dbq,我有情感洁癖
点击看看:你为什么和朋友闹掰了?
点击看看:活着哪有不疯的啊!
点击看看:高中越自律,大学越堕落?
点击看看:TIE回信|好想摸她的白腿,我不会是女同吧!
点击看看:TIE回信|我有一个绿茶同学:不学习,但考第一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