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状况的分岔路口,很可能就藏在“阳过之后”你的应对态度之中!



感染新冠病毒,从“阳转阴”后,很多人反映会有一系列的长期伴随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持续时间或长或短,大多跟个人体质和后期调养思路相关,但大体的症状主要出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咽痒、咳嗽、明显的身体倦怠,疲乏无力等表现;另一方面则主要表现在味觉障碍、嗅觉等方面。
从现代医学方面来讲,这是因为,肺细胞的表面有一种被称为“ACE2受体的蛋白质”,它是新冠病毒入侵的“大门”,新冠病毒有一把像小偷一样的钥匙,能够轻易打开“这种蛋白质”从而入侵肺部,引起咳嗽、呼吸不畅等呼吸系统相关的症状。而无巧不巧的是,鼻黏膜、舌黏膜上也同时存在这种“ACE2受体”,自然它们的防御大门也会被“新冠病毒”轻而易举地攻破,从而引发嗅觉减退、味觉异常等症状表现。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样的“疲倦乏力、诸味不识、咽干咽痒”等不适症状呢?
或许现代医学此时会告诉我们慢慢调理会好的,但至于多久会好,怎样调理那就得交给“自身免疫系统”了。所以,在这断层的知识体系中,正需要历史更加久远的祖国医学将其填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瘥后调理”思路。

瘥后调养
其实,瘥后调养一直都是治疗的一部分,只是近些年我们被快节奏的生活所裹挟,渐渐忘却了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身体毕竟不是“黑白卡”,从“生病”到“健康”,是需要有中间的过渡阶段的,而这个阶段就是“瘥后调养”。打个不完全恰当的比方来说,瘥后的养护时期就好像生孩子后的“月子”,养的好,身体会重新焕发活力;而养的不好呢,病程迁延难愈不说,体力、脑力也会明显下降,而更糟糕的是“食复”、“劳复”、“邪复”等问题也会不期而至。
当下我们正处于抗击新冠疫毒的关键阶段,病毒不断变异,不断加强自身的“免疫逃逸能力”,让人体容易再次感染。我们此时更加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的调养身体,调理脾胃,养护津液,扶助正气,放松心情,以求再战之时,我们能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我们都知道“坐月子”需要养的是气血,那么,感染疫毒之后的身体又应该如何养护呢?
绍派伤寒大家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言:“伤寒温热,大邪退后,余热未尽,元气己虚,胃虚少纳,脾弱不运”,也就是瘥后调理的目的就在于两大方面:清扫余邪、恢复元气。
其实,自疫情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与时俱进地制定、推广了多版本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而且各个省份也根据自己地区的饮食气候特点推出了各具风格的防治思路,而这些汇集了多方数据、古方经验、实践积累的《中医诊疗指南》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拿瘥后调养来说,这也是指南中明确给出调理思路的一部分内容:
肺脾气虚:气短、倦怠乏力、味觉异常、或味觉减退,或兼具嗅觉减退、纳差呕吐、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
 
推荐方剂1号方:法半夏9克、陈皮10克、党参15克、炙黄芪3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广藿香10克、砂仁6克(后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早晚两次饮用。
 
气阴两虚证:乏力、气短、肌肤干燥甚至脱屑、口干、口渴、咽痒、咳嗽迁延不愈、心悸、汗多、纳差、低热、干咳少痰。舌干少津,脉细或虚无力。
 
推荐方剂2号方:南沙参10克、北沙参10克、麦冬15克、西洋参6克、五味子6克、生石膏15克、淡竹叶10克、桑叶10克、芦根15克、丹参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早晚两次饮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十版)》
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突出症状主要集中在“发热”上,火热之邪伤人,最易迫津外泄,损伤人体的阴液,故而病后之人易出现盗汗、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咽喉干痒、咳嗽缠绵难愈等阴津亏耗的表现;津能载气,热邪在迫津外泄之时,往往导致气随津泄,而且“壮火食气”,所以,感染新冠后很多人还会表现出明显的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食欲减退、味觉减退等脾胃气虚的症状。这些症状正是邪气未尽、余热尚存、正气不足的表现,是康复调养的重要转折点。
下面我们着重聊聊“脾肺气虚”和“气阴两虚”这两大类人群的调理思路。
1
脾肺气虚
很大一部分人群在感染新冠复阴后会出现明显的“味觉改变”,有些是“口苦”,有些是“口淡”,还有一些则是“味觉异常”,吃什么东西都很难品味出食物原有的味道。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心观察,越是此时,我们会越想吃“甘甜”的东西,似乎只有甜甜的桃罐头才能唤醒低迷的味觉系统。
其实,这种行为或许就出自于人的本能反应。《素问吴注》言:“脾胃和则知五味,脾胃不和则诸物失味”。脾在窍为“口”,在味为“甘”,甘能补脾,就像儿童时期脾胃功能不足的我们,本能地就爱吃甜食是一样的道理。
再举个例子,我自己感染新冠后退烧的第一天也出现了明显的“口苦”反应,吃什么都苦,喝水都苦,我当时本能地就冲了两包小柴胡颗粒,早晚各喝一次,第二天明显的感觉到“苦味”减轻了,但吃什么都觉得没味,其实,这种感觉也很不舒服,我看很多人为了找回味觉此时选择一些“过咸过辛过辣”的刺激食物,这种做法真的不好,它会让本就“受伤的脾胃”雪上加霜,而我当时只是用了些生脉饮加四君子汤的方子,一日三次,连喝了两天,这期间也吃了些粥糜和桃罐头,然后味觉就慢慢回来了。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而指南中推荐调理脾肺气虚的1号方思路也正是如此。1号方中的法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这四味药就是燥湿化痰的基础方“二陈汤”。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当邪气侵袭肺时,容易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当脾气虚弱时,体内的水湿津液代谢异常,也会加重痰液的生成。而且“痰浊”为粘腻之邪,易阻碍气机,若气机升降失常,还会出现胸隔满闷,恶心呕吐等感觉,此时选择和胃止呕的法半夏,理气化痰的陈皮,健脾利湿的茯苓,也正是“二陈汤”之意。
而后此方中又融入了“陈皮、半夏、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六味药物组成的“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以合“脾欲甘,喜燥恶湿,喜通恶滞”的特点。
黄芪归“肺脾”二经,补气健脾又能益卫固表,是“补气药物”中防御力量较强的那一味,所以,在很多益卫固表,病后养护的方剂中都能够看到黄芪的身影,比如玉屏风散、当归补血汤、补中益气汤和归脾汤等等,其实,抛开方剂不谈,就一味黄芪日常泡水,对于那些体弱之人,防御季节变化时的病邪侵袭也是很有好处的。
最后就是,藿香、砂仁,它们是“化湿开胃”的能手,是醒脾开胃的要药,既能化湿暖胃又能行气止呕,少佐一些配伍到方剂之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所以,这样一剂调理方很适合在体温恢复正常后,出现浑身乏力,味觉改变,食欲差,微微泛恶时选择,一般服用3天~2周左右的时间均可,依据自身的体力恢复情况而定。
2
气阴两虚
除了乏力明显,病后久咳不止的人数就更多了。毕竟,温邪以津液为材料。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言:“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也。”
疫毒邪热燔灼津液,耗伤真阴,以致津气俱耗。此时若不及时补充阴津,则很容易出现阴虚内热的特质性表现,比如口燥口渴,咽痒咳嗽、肌肤干燥、午后潮热甚至低热、心烦,甚至心悸心慌,睡觉质量下降、盗汗等症状。那么,这里简单推荐三种思路。
口干口燥明显者
若此时仅表现出口干、口燥,喝水难以滋润,舌头像起刺一样,那么,说明您的症状还比较轻,仅仅是热病后期,津液难以上呈的表现,若此时不予调理,之后几日很可能会出现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等问题,这都是津液不足,虚火上炎的表现,此时仅需用些龚廷贤在《种杏仙方》收录的口淡方即可。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治口淡饮食无味。用白砂糖二两,乌梅五钱,水二钟,煎至一钟,如稠糊,每用二匙,则口知味矣。”方子白砂糖味甘性凉可益气生津,乌梅味酸,两者相合以求酸甘化阴,气阴双补。
低热盗汗者
若热证之时,高烧持续时间较长,津液丢失较多者,此时已经出现了牙齿酸软无力,咽喉肿痛,耳鸣,手足心热,心烦,盗汗,后脚跟疼痛等症状,舌苔淡红少苔,脉象又细又数,那么,此时则可以选择服用一段时间六味地黄丸稍稍调理。
咳嗽迁延难愈者
还有一个令大家困扰较多问题就是迁延难愈的咽痒、咳嗽,热病灼津、脾肺气虚之时,那么就可以选择指南中推荐的这个2号方。
方子有“人参、麦冬、五味子”的生脉饮,也含有专治“燥伤肺胃”的沙参麦冬汤之意,更有培土生金的“清燥救肺汤”精神,此方具有清热润肺、益气生津之效,既可清肺经之热,又能润肺金之燥,适合于热病之后久咳不止,鼻燥咽干,气逆干咳,胸满胁痛之人。而此方相较于1号方来说,更适合短期服用,余热清除,咳嗽咽痛症状消失即可停药。
好了,这就是今日的全部内容。
其实,瘥后调养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今天我们就先开个头,以后还会针对“风、寒、湿、燥、火”等不同邪气的致病特点,不同人群的体质状态等等方面,聊聊病后调养的思路。
那么,我们下期再见。 
— THE  END —
相关文章回顾
✲疫情之后残留的咳嗽怎么办?
✲感冒初期,用点什么中成药呢?
✲病后身体虚弱怎么做?
更多相关文章请在公众号内搜索
✲文章搜索指南
☃文章◎香薷
☃编辑◎香薷
☃审校◎紫叶
☃文中图片均已注明来源,未经授权请勿擅用。


有奖征文
如果您也有与中医不得不说的缘分,可以将您的故事落笔成文随时投递给我们,文章请以word文档的格式投递至我们的邮箱
syyuandongli@sina.com
投稿的文章请保证原创,并附上您的微信昵称、姓名、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我们筛选后会向作者获取授权,刊登在频道的栏目中,一经刊载,将为您送上罗博士的亲笔签名书哦~
感谢大家的积极反馈,我们期待您能够将您与中医的故事分享给我们与更多的萝卜丝,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罗博士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有如下四个,大家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除此之外皆属仿冒,请大家切勿上当!

罗大伦频道
微信号:luodalunpd
大伦书院
微信号:Dalun_sy


大伦育儿说
微信号:dalun_yes
罗大伦博士
微信号:Drluodalun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本号所有,如需转载请给编辑留言,并标明出处。禁做商用。
🔹本公众号所转载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交流,均在合理使用范围内。若所引用的图片来源、数据来源、文字版权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其他权利,烦请告知编辑,编辑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本公众号拥有罗大伦博士之肖像权,如有未经允许,擅自使用者,本公众号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由北京市中喆(沈阳)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本号将对任何未经授权转载、乱作商用以及经警告拒不删帖等侵权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