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三种较为日常的“留住汗液的方法”



“泪汗涎涕唾”是人体津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其统称为五液。《素问集注》言:“五脏受水谷之津,淖注于外窍而化为五液”,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五液的盈亏反映的是五脏的虚实,也正因如此,在我们的文化中才会有“咽唾养生”“黛玉还泪”等思想与创作。
而心为君主之官,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汗更是不可过分丢失的重要物质,大量的、不规则流汗更是需要重视,需要调理。上周我们介绍一些“头汗、腋汗、手足汗、黄汗”的调理思路后,收到了许多读者的留言,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今天我们再来介绍三种较为日常的“能够留住汗液的方法”。

如果说要选出一个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特色词语,我会说“农桑”。从远古的桑梓、嫘祖(养蚕)到栽桑养蚕,丝绸之路,似乎一同被桑树孕育长大的不仅有蚕宝宝,更有根植于基因深处的那份深情,拾椹异器,把酒话桑麻。
而今天想要介绍的第一种“制汗法宝”就来源于桑树,大家猜猜会是什么?
桑椹滋阴养血,桑枝通利关节,桑白皮利水消肿,而我们常用的桑叶除了可以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疏散风热之外,还有一个被大家忽略的隐藏技能,就是“止汗”。《丹溪心法》言:“盗汗、独心孔一片有汗,青桑第二叶为末,米饮调服,最止盗汗。”《本草纲目》载:“经霜桑叶,除寒热盗汗,末服”,甚至,到清代汪昂著《本草摘要》中就已进展到桑叶:“以之代茶,常服止汗”。
那么,桑叶为什么能止汗呢?哪些类型的汗出异常适合选择服用桑叶调理呢?是单用一味桑叶熬粥即可,还是有需要配伍应用呢?
就拿“外感之后”的汗出异常来说,有学者做过新冠之后的证型分型,认为在“长新冠问题”中以“气阴两虚”之人更为常见,也因此很多指南都建议说“新冠后体虚乏力之人可服以生脉饮以做调养”,而气阴两虚之人不仅容易乏力,其实,也是汗出异常的高发群体,虚火内炽,迫津外泄,伤阴化燥,使得“烦躁、乏力、多汗”交相出现,甚至盗汗。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桑叶味甘性寒,甘能养血滋阴,寒能清热,切中阴虚内热的病机,如缪希雍所言:“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桑叶苦降能清心火,轻宜能清肃肺气,润燥能凉肝熄风,这也就是桑叶泄火救阴的止汗机理。那么,桑叶要如何应用呢?给大家三个建议。
桑叶有霜桑和蜜桑之分,一般蜜桑叶多用于润燥止咳,止汗时可选霜桑,前胸多汗,盗汗者均可选择。
一般单用一味桑叶止汗时,需取焙干后的桑叶3~5片,与热粥同服比较好。热粥制约桑叶寒凉的同时,也能够温复胃气,有助于津液化生;若平素肝阳上亢,眼目肿痛者,则可以直接选择桑叶代茶饮,这是第一种方法。
名医对于药物的理解常常有着领先于当时的看法,比如张仲景的“桂枝”,张景岳的“熟地”,李东垣的“黄芪”,张锡纯的“鸡内金”等等,而说起“桑叶止汗”就不得不提“傅青主与陈士铎”这对师徒。
傅山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加之怀揣着不能够被当时接受的思想主张,空有一身真本事也无法为外人道,也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在傅山书中窥探到的蛛丝马迹,还需要在陈士铎的书中,来探寻具体的应用方法。
就像《傅青主女科》中就曾孤零零地记载了这样一段话:“人有病不宜汗多。若过出汗,恐其亡阳,不可不用药以敛之。人参、黄芪、当归各一两、桑叶五片、麦冬三钱、炒枣仁一钱。”
粗粗看去,还以为此方的核心在于益气养阴补血以收敛固脱,但若结合上陈士铎的“止汗神丹”“止汗定神丹”“遏汗丸”“补阴止汗汤”等方,就不难发现,这些方剂收汗的核心在于桑叶。
止汗神丹:人参30克(或黄芪60克代之)、当归30克、北五味3克、桑叶7片。
补阴止汗汤:熟地30克、山萸肉15克、人参6克、白术9克、地骨皮30克、沙参9克、北五味子3克、桑叶十片。
——《陈士铎医学全书》
大汗淋漓,汗出不止者,纵有气虚卫表不固的体质基础,也要有“虚热”迫津外邪的诱发因素,而“止汗神丹”中就是以桑叶退虚热,北五味子(心烦者可以酸枣仁,肝郁者可以吴茱萸代之)敛汗,人参(或黄芪)、当归气血同补,这就是调理“大汗出”的基础方。
如果素来阴虚内热,或汗证初起时以盗汗为主,日久迁延至白天夜晚均出汗,或烘热汗出,或夜晚汗出,汗后烦热,则多属阴虚内热所致的“汗证”,则可以选择“补阴止汗方”,此方以熟地、山萸肉补精;地骨皮、沙参补阴,清骨蒸虚热;五味子、桑叶敛汗;人参、白术健脾开胃补气,以助津液复生。
瓜蒌牡蛎散
大数据下的网络时代真的挺有意思,我平时上网不多,偶尔也会去学习一些名医的临证经验,前沿的医疗资讯,可能久而久之,我就被“算法”归类了,然后,我能够简单看到的网页内容就更加单一了,大体就是“某种方法能治某某病症”的标题或文章,前几天我还看到几条比较夸张的推送,标题就是能治各种汗证。我好奇啊,到底是什么方子能这么厉害,中医又不是创可贴,还能哪里出汗贴哪里?
我点进去一看“牡蛎散”,确实是止汗的经典方剂,但配上那样的标题,总觉得不太好,毕竟,再好的方子也需要辨证应用,更不能拿来就用。就拿牡蛎散中的牡蛎来说,它就是我们上面说的桑叶一样,是一位“多面手”,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中就是重镇安神,平肝潜阳;在金锁固精丸中就是摄精止遗,在消瘰丸就是软坚散结,而只有找准它的“搭档”,它才能够更好的“散热敛汗”。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曰:“百合病,渴不解者,栝蒌牡蛎散主之。栝蒌牡蛎散方,栝楼根,牡蛎熬等分。”
栝蒌牡蛎散:瓜蒌根60克、煅牡蛎60克。
想要理解这简短的几个字我们就要弄清楚三个词“百合病、牡蛎熬、栝楼根”。
1
百合病
百合病是什么病呢?简单点理解就相当于我们常说的“情志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百合病发病,其一在于病后余热未解,邪热入体,进而损伤阴津,或情志不遂,五志化火,郁火伤阴;其二则寻“百脉一宗”,肺朝百脉,怫郁不舒,郁火上熏于肺,损耗肺阴。所以,很多调理百合病的方子都能够看到百合、知母、地黄等滋阴清热的药物。
2
牡蛎熬
《伤寒论》涉及牡蛎的方剂很多,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和牡蛎泽泻散以及本方,“牡蛎后”均加注一个“熬”字,这是何解呢?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其实,这个“熬”就是当时对于牡蛎的一种炮制方法。现代的熬多理解为水煮,也就是水煎,但在东汉时期则是另一个含义。
如果用熬组成,我们本能地就会说“煎熬”,“煎是用水煮”而“熬则是干煎”,西汉末杨雄《方言》曾说过:“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关西陇冀以往或谓之焙,秦晋之间谓之炒”,也就是说,这里的“牡蛎熬”,就相当于现代的“煅牡蛎”。
3
栝楼根
与这轮新冠一起火起来的还有一首方剂叫做“柴胡桂枝干姜汤”,而从这首方剂中走出来的经典药对叫做“天花粉配牡蛎”。天花粉即瓜蒌根,夏天易口渴,津液不足易口渴,甲亢、消渴也易口渴,《本草汇言》曰:“(天花粉)又其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神药也”。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胡希恕讲伤寒论》时也曾指出,瓜蒌根配合牡蛎,不但止渴,还能散微结,且瓜蒌根是强壮性的滋阴药,清热润燥;佐以牡蛎益阴潜阳,更降虚热。
故而瓜蒌牡蛎散,两药相合共奏生津止渴、益阴潜阳之效。适用于喝水不解口渴;或自觉饭后大汗淋漓:抑郁心烦,汗出不定者。
从心论治
文章开篇时我们就说“五液”是脏腑盈亏的窗口,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而当今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人际交往难,多思多虑,劳伤心血的事更是屡见不鲜,而这类人群也常常是汗证的多发群体。《张氏医通·杂门》有言:“别处无汗,独心胸一片有汗,此思伤心也,其病在心。”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身心疲劳,气血消耗,心脾两虚。心血亏虚则心神失养,神无所定则气机失常,心中水火交错而心胸汗出。心气不能固涩则汗多;心血不足则心悸、胸闷、头晕;心神不宁则多梦、易醒、睡眠不安。脾虚则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色不佳。此种“单心胸处”多汗之人,当从养心气,养心血,健脾胃角度出发,比如我们之前经常说的归脾丸、天王补心丹、龙枣玉灵膏、甘麦大枣汤等都可以辨证加减应用。若汗出较为明显,也可加浮小麦、乌梅、五味子等增加收涩敛汗之力。
好了,关于日常的三种调理汗证的思路,今天就先聊到这里。
可能前方的道路迷茫不定,但脚下的路一定是无比真实的,只要一步一步地朝着心中的方向前进,结果定不会差到哪里。
健康更是如此,加油,我们下期再见。
— THE  END —
相关文章回顾
❀四种特殊的“汗”,暗示了不同脏腑气血津液的失衡
❀“多汗、乏力、眩晕、气短”也是需要调理的!
❀夏季来临之前,我们来聊聊“爱出汗”这些小事~
更多相关文章请在公众号内搜索
❀文章搜索指南
✿文章◎香薷
✿编辑◎香薷
✿审校◎紫叶
✿文中图片均已注明来源,未经授权请勿擅用。

罗博士视频号-【罗大伦频道】现已正式开通啦!日后会持续不断为萝卜丝们奉上精彩的视频内容,欢迎大家关注,这样就可以及时看到罗博士视频啦,也不错过以后的同步直播哦(有可能)~

罗博士说,伴着视频读文章,更香哦!
罗博士抖音新号“罗大伦讲国学”上线啦!本账号内容为分享国学心得,品味人生智慧,欢迎新老朋友们关注支持~
关注抖音“罗大伦”可收看罗博士直播,直播时间为每周一到周五晚上八点至九点,直播内容为国学易经。
因抖音平台规定较多,请大家不要在直播间咨询中医相关内容。欢迎大家收看。

有奖征文
如果您也有与中医不得不说的缘分,可以将您的故事落笔成文随时投递给我们,文章请以word文档的格式投递至我们的邮箱
syyuandongli@sina.com
投稿的文章请保证原创,并附上您的微信昵称、姓名、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我们筛选后会向作者获取授权,刊登在频道的栏目中,一经刊载,将为您送上罗博士的亲笔签名书哦~
感谢大家的积极反馈,我们期待您能够将您与中医的故事分享给我们与更多的萝卜丝,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罗博士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有如下四个,大家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除此之外皆属仿冒,请大家切勿上当!

罗大伦频道
微信号:luodalunpd
大伦书院
微信号:Dalun_sy


大伦育儿说
微信号:dalun_yes
罗大伦博士
微信号:Drluodalun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本号所有,如需转载请给编辑留言,并标明出处。禁做商用。
🔹本公众号所转载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交流,均在合理使用范围内。若所引用的图片来源、数据来源、文字版权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其他权利,烦请告知编辑,编辑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本公众号拥有罗大伦博士之肖像权,如有未经允许,擅自使用者,本公众号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由北京市中喆(沈阳)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本号将对任何未经授权转载、乱作商用以及经警告拒不删帖等侵权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