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了,刚需置换,折腾一把大的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本科清华,留学美国,定居帝都,房产投资实战经验丰富,为数百家庭提供购房建议,分享楼市心得。
刚需群体置换房子,选择往往很尴尬。
 
比如,类似下面的提问,有挺多:
 
非京籍,工作居住证,目前两套房,一套朝阳奥森附近,卖掉后到手500万;一套房顺义,不想卖,用于积分落户攒积分。
 
小孩在2023年升入小学一年级,打算置换到海淀上学,初步设想有两种方案:
 
1、买个改善房子,预备个海淀学籍。买个小区环境好的房子,也就是次新三居室,学区马马虎虎。这样,居住体验好,学籍也在海淀,如果以后娃学习成绩好,想在海淀升学,还占了个海淀学籍。
 
2、买好学区,选择购买中关村学区或海淀学区的800W的房子。但是基本是老破小,小区环境差,居住体验差,谈不上舒适度。同时,按照现在多校划片的政策,未必能进入期望的学校,有可能会被调剂到其他学校,存在一定的调剂风险。公房,但是会牺牲居住体验,并且1911后不一定保证去中一,有一定风险。
 
类似的问题,不只一个人提过,字里行间,显然选择改善房+海淀学籍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这个方案听起来风险小。绝大多数人,都是风险厌恶型,只要条件允许,很少有人喜欢冒险。
 
上面的案例,再次说明了北京的刚需置换改善群体,很尴尬。因为认房认贷政策限制,哪怕卖掉房子,重新买房,被认定为二套,贷款金额非常有限。规定变相的强迫买房人高首付、低贷款。
 
所以,置换学区房或者改善换房,买房人往往会面临很鸡肋的选择。学区房往往是老破小,环境稍微好点的小区超了预算。居住条件不错的小区,环境倒是挺好,对口学校又差了。
 
上不上、下不下,高不成、低不就。尤其是多校划片政策,给买学区房又加了一道紧箍咒:多校划片,随机摇号,谁也不知道自己会被调剂到哪所学校。
 
不确定性增加了,意味着风险增加。买了学区房,有可能进不了预期学校,为风险掏钱买单。
 
这种案例,还是挺多的。如果有两个方案,A方案一针见血,解决核心问题;B方案拐来绕去,隔靴搔痒。但是A方案需要承担风险,B方案则看似稳妥。这时候,B方案往往会成为大多数人的第一优先选项。
 
只要做选择,就有机会成本。
 
一个人不可能同时选择两条路,试验哪条更好走,中间就跳到好走的那条路上。
 
直奔主题,看似有风险,往往风险更低,成本可控可接受。
 
拐来拐去,看似成本低,往往机会成本更高,沉没成本更高。
 
都是折腾,都要耗费时间精力,干脆来一针见血吧。
欢迎大家扫码加入长鲸说房知识星球,不限时、不限次提问,还可以与其他人买房人一起交流,马上扫码加入吧!

长鲸找房小程序,数据助力,买到心仪二手房。现推出全程购房服务,超低中介费。帮你预防风险,规避损失!



房产贷款在线咨询
1、利率3.7-3.85%
2、利率4.2-4.5%
3、利率3.7-4.35%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