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北京土拍,是楼市的重要风向标。
观察土拍的走向,大致能看到楼市的走向。
2022年,北京第三轮集中供地土拍结束,一共18宗地块,有10宗地块底价成交。
好消息是:这次推出的18宗地块,全部成交了(都找到了接盘侠),没有流拍。
现在的北京土拍,就是带着镣铐跳舞。
土地集中拍卖和土拍溢价率上限,是2021年的新创举。
2021年4月18日,北京出台办法,规定了土拍合理价格,锁死了土拍溢价的上限。只要超过溢价上限,就得竞争政府持有产权份额,就有种种其他限制。
据说是为了避免缓解开发商的拿地冲动,一次拍卖土地越多,需要开发商缴纳的资金量就越大,这样就限制了开发商拿地规模。一场拍卖中,同一家开发商不可能同时参与多块土地拍卖,分散了开发商火力。
效果立竿见影。
作为对比,2020年,北京的土拍市场盛况空前,平均溢价率18.8%。其中,房山稻田地块公开出让,溢价率达到了41.3%。
正是因为20年溢价率太高,这才有了后面的集中拍地和溢价率上限的规定。
21年开始,土地拍卖,戴上了溢价率这套枷锁,从此,天价土拍地王就成了历史名词。
现在看2021年北京今年组织的三次土地集中拍卖,第一场火爆,第二场冷清,第三场冰冻。
即便如此,2021年,北京全年集中供地共揽金近1905亿元。
2022年,北京土拍形势更差,房地产行情自然也更差。
土拍成交金额,是观察土拍市场行情,最直观的因素来看,
2020年,土拍金额为1850亿;
2021年,土拍金额为1905亿元;
2022年,土拍金额为1480亿元。
22年,北京的土拍金额不仅没有摸到2000亿俱乐部的门槛,甚至都没有达到1500亿。
2022年,北京土拍成交金额大幅度下降,直接原因就是房地产开发商,尤其是民营开发商彻底被锤死了。
如今的房地产行业,尤其是民营开发商,多数在苟延残喘,吊着一口气而已,能继续活下去就不错了。民营开发商彻底躺平,处理现有项目、保证交房尚且自顾不暇,根本没有实力继续参与土拍。
今年的土拍,就完全变成了央企、国企开发商秀的舞台。虽然招牌硬、实力强,参拍的央企、国企也很冷静,不冲动竞拍,就像为了完成任务一般,求个及格就好,更好成绩就没必要了。
龙湖,作为民营开发商的代表,跟顺义国资联合,象征性的拿了一块地。
这一次,第三轮集中供地出让的18宗地块基本不再将“90/70政策”(住宅项目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作为刚性约束条件,开发商在户型设计上将有更大的灵活度与发挥空间。
不仅如此,这批地块,不再竞报配建政策性住房面积,而调整为现场竞报现房销售面积。
取消90/70政策,自然改善户型、大户型更容易卖上高价;不再搭配政策房,也更好卖高价。
经过这一调整,热门地块的土拍故事,基本是这样的:
热门地块,触及溢价上限,央企出手拿地,建成豪宅出售,虽然有限价,刚需屌丝够不上,基本成了富豪的定向福利。
今年,你被定向福利了吗?
我是清华马龙,长鲸说房主理人,多年一线房产实战经验,市场行情分析、选房、过户交易,100%买家立场,二手房交易佣金大优惠。
产品介绍
详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