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万人口的十八线小城市,10多家连锁超市,一年能做多少营业额?
答案:50个亿!
如果不是最近家乐福被接盘的事情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也许很多人都不会知道,在东北小城还隐藏着一个超市巨头-----比优特。
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惊讶于比优特超市人满为患的盛况。
在超市自危,资本巨头纷纷退场的今天,单单一个鹤岗,平均人口不到89万的小城市,比优特竟然可以年入50个亿。
不光如此,比优特还在闭店潮中大肆扩张,先后进军了省会城市哈尔滨和国际化都市沈阳,共计开店40余家;
家家爆火,销售额连年增长,成功跻身超市连锁百强。
穿越了时代周期,逆流而上的比优特,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何以被无数消费者追捧?
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在一波又一波的裁员浪潮中,能带员工马尔代夫旅游,又给基层员工涨工资,送黄金吊坠;
这种对员工嚣张般豪气的公司,就是有着“东北胖东来”之称的比优特。
而比优特的成功,则离不开他的创始人孟繁中。
孟繁中出生于1969年的黑龙江省鹤岗市,1991年他从陕西煤炭工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鹤岗市矿务局地质队工作。
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也算安逸。
随着80年代国有企业的改革,在时代阵痛下,煤炭的生意变得越来越不景气,经常发不出工资。
为了缓解生活的压力,多赚一点钱,孟繁中有了做点小生意的想法。
但做什么呢?思来想去后,孟繁中决定卖报纸。
由于工作位置的关系,每天大家都要坐专门接送矿工的火车,在车上这段无聊的时间正好可以看看报纸。
想定后,孟繁中说干就干,他批发了一些报纸在通勤的火车上卖。
虽然设想得很好,但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小生意,做起来却不简单,如何让人知道你是卖报纸的,是一个大难题,孟繁中只能边吆喝边推销。
有一次,孟繁中在卖报纸的时候遇到了一位亲戚,本想上前和他打个招呼,可没想到,当他走近时,亲戚却故意低下头躲开了自己。
顿时,一股酸楚涌上了孟繁中的心头,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他发誓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给大家看看。
就这样,孟繁中做了几年零工,事业一直没什么起色。
一次偶然的契机,他看到了中心商场在招租,地段好,人流量也有,孟繁中不禁欣喜,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1996年,他拿出来了自己全部的积蓄,又跟亲戚朋友借了2万元,在鹤岗市区的中心商场租了一个6平米的门市,取名“百媚生化妆品商店”。
就这样,孟繁中从打零工开启了自己真正的创业之路。
虽然店铺很小,但孟繁中从不经营假货、所有产品都是明码标价,时刻为顾客着想的态度也让他的商店得到很多顾客的认可,很快就在当地打响了名号。
短短六年,他的化妆品店不仅开了多家分店,自己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老板。
2002年是孟繁中人生的一次转折。
当时解放路商厦的一楼空出来了一个800平方米的场地,地理位置非常好,人流量也很大,这不禁让他有了想把事业版图扩大的想法。
思虑再三后,孟繁中还是决定向前一步,他不想错过送上门的机遇,决定把商厦一楼租下来,正式向超市进军。
6月份,比优特超市正式开业。
出乎他的意料,已开业就生意很好,这让孟繁中产生了想要继续扩张的想法。
随后的十年间,孟繁中趁热打铁,不仅连开14家超市,更是创建了占地8.2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生意从超市、化妆品扩展到服装、黄金珠宝。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孟繁中的目光也不只是放在鹤岗这一座城市。
2014年,他开始将比优特超市向外扩张,先是进军了省会城市哈尔滨,随后又继续开发了沈阳。
在超市倒闭的浪潮中,比优特无疑是一股清流,不仅打破了大超市不赚钱的魔咒,还开一个火一个。
现如今在东北,比优特俨然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永远生意火爆,永远人山人海。
比优特的成长之路看似顺风顺水,但其实也曾遭遇过失败。
2019年,比优特刚刚在沈阳开店,原本以为会像其他城市的超市一样,形成火爆的场景。
但结果却与预想的不同。不仅连续6个月的销售额和毛利润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而且还出现了很多商品滞留的现象。
孟繁中发现后,开始组织内部调研,结果发现90%的员工都不从自家的超市买东西,原因是因为太贵了。
这让孟繁中意识到,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商超已经不再是供应商们销量的出口,而是他们产品的展示货架,看上去产品很多,但实际卖不动。
如果超市不注重动销,只是追求供应商的那点货架费和宣传费,怎么可能吸引到消费者?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孟繁中给比优特来了场大改革。
先是淘汰掉一些不畅销的产品,积极调整新品和热销产品的选择,其次落地执行降本增效,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在传统的商超中,百货、服饰和电器等品类,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流通性极慢。
对此孟繁中大幅度进行削减,在动销最快,毛利最高的生鲜品类进行价格优势的提升。
不光如此,在其他方面,孟繁中也追求极致的完美。
像9、10月份上市的莲藕,要想保持鲜脆的口感就必须浸泡在水中,为了让顾客吃上口感最佳的莲藕,孟繁中要求所有超市实施这种操作手法。
除了产品细节上,包括客户的需求也是尽可能做到极致。
比如一盒丹东草莓,包装上就十分讲究,有大盒和小盒,纸盒和塑料盒,价格也是高低不同。
当消费者前来购买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产品的种类上来了,顾客的选择变多了,满意度自然也上来了。
除了客户端,供应链方面孟繁中也是做到了极致。他先是改变了传统商超的仓储配置,又大力推行AI称。
在东北地区,普通的外资大型零售店并没有广泛分布的门店网络,也没有专门的配送中心。
它们必须依靠供应商将货物送到仓库,并且需要预备一定的库存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但比优特却不同,孟繁中直接将库存集中到城市配送中心,这样不仅节省了成本,将超市直接当成仓库,还能在展示商品的同时实现零库存的目标。
优化了货源,缓解了仓储库存的压力,接下来就是如何将同样的产品卖得比别人更便宜,从中建立自己的优势。
孟繁中提出降本增效。砍掉不必要的运营环节,减少运营成本,提高顾客的购买效率。
先是对员工提出了“10分钟法则”。
每个员工每天只需要提前10分钟到达工作岗位,下班也是在10分钟内完成。
在相同工作量的情况下,缩短员工的工作时长可以大大促进工作效率。
其次,孟繁中在比优特所有门店推行AI称。
在深入地调研中,孟繁中发现顾客在购买中的一个细节:
在很多超市中,生鲜称重都需要在生鲜区,常常需要排队很久,很多人因为等不及、嫌麻烦而放弃购买。
但在比优特却不同,生鲜区没有称重秤,所有顾客选完生鲜都可以拿到结账处,用AI电子秤称重量,让顾客方便的同时大大提升了购买率。
在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下,比优特不仅扭亏为盈,还在东北越做越大,成功晋升为“超市一哥”,被不少人称为是“东北的胖东来”。
很多人都说比优特的成功是因为效仿了胖东来,但其实,比优特只是聪明的知道,想要吸引消费者,唯一的杀手锏便是好货、便宜。
在比名气不如山姆,比服务不如胖东来的情况下,比优特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比质、比价”。
在东北,大家都知道早市是最便宜的地方,也是很多人拒绝去超市购物的原因。
但比优特的员工去早市调研后发现,早市的价格其实并不便宜。
于是,比优特会在卖场上大胆的写出“比早市还便宜”的标语。
一般超市为了多赚钱会把便宜的货放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而比优特则反其道而行,把便宜的商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确保让前来购物的用户都看得到。
生鲜一直是东北的弱势,为了打破这一现象,比优特专门去基地源头采购,与当地政府合作,保证质量的同时,又能将价格做到最低。
“货好又便宜”是比优特从各大商超之战中成功脱颖而出的底气,但同时,比优特也从不盲目,而是一直稳扎稳打的做大自己的长板。
在很多企业都在盲目扩张、大搞新零售模式的时候,比优特专注的精细化了自己的优势。
接盘家乐福门店后,比优特并没有因为地段好、流量高,场地面积大而盲目扩大经营范围,而是大刀阔斧的改革。
先是缩减商超的面积,将原本2万平米的地方改为5000平米的商超,其余分成摊位招租,不仅分摊了租金压力,还能丰富配套服务。
截止到现在,比优特已经接盘10多家家乐福门店,全部门店共计50余家,并且还在不断扩张。
曾经说要把比优特做成百年老店,成为中国零售员工收入最高企业的梦想,正在慢慢实现。
近些年,随着电商、社区团购的迅速崛起,线下商超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有相关数据统计,2022年,全国共有34家知名连锁超市宣布了关店计划,共计关店量超680家。
2023年之后,更是没有停止的趋势,仅一个9月,就有多家超市宣布部分关闭或者全部关闭。
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转型的一次契机。
如何优化供应链和产品链,提供更高效、更优质、更多样的商品和服务,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是每一个线下实体创业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值得高兴的是,像胖东来、比优特、唐久这类企业的迅速崛起,无疑是给了所有创业者一剂强心针。
它们用实力证明了,想要取得成功,先练好内功。
参考资料:
零售商业财经:《“东北胖东来”比优特年入50亿,“动态折扣化”成杀手锏》
太仓文史:《年入40亿,排队爆火!东北“胖东来”,凭啥敢接盘家乐福?》
新米财经:《比优特靠3招干翻家乐福,逆袭成东北零售巨头》
36氪:《90万鹤岗人,养出一个东北胖东来》
罗辑思维:《降本增效,是减动作,而不是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