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夜校最疯狂的一幕”被曝光,揭露了当下年轻人最残酷的困境



最近,夜校在年轻人里火了起来!
首先掀起这股热潮的是上海市民艺术夜校。
在去年它刚开启秋季班报名时,便有65万人疯抢1万课程名额,不仅直接导致系统瘫痪了,还有很多人不惜加价,只为了一上夜校课程。
那么,年轻人在这些夜校里,到底能学些什么呢?
不同于大家以为的学术类课程,夜校其实更像是成年人的兴趣班,课程内容包括健身、手作、非洲鼓、烘焙、茶艺、塔罗占卜等等,可谓五花八门。

更神奇的是,只需要花500块钱,就可以上12节课,比起市面上动辄几千块的成人培训班来说,夜校价格简直低得离谱。
但除了课程选择多和性价比高以外,在夜校爆红的热潮背后,是否还有别的深层原因?
被网友戏称为“成人少年宫”的它,到底又有多“香”?

提起夜校,许多人都觉得这是个富有年代感的词。
一开始,夜间学校是由我国的革命者在20世纪初创办的,目的是为了给工农群体扫盲和传播革命思想。
在当时,还有专门针对女性的女工夜校,教算术、识字、演讲等内容。

之后到了80年代,不少高校为年轻人开办夜间大学。
于是许多人便过着白天上班、晚上上课的日子,以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
后来随着各大高校扩招,夜校的作用越来越小,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只是谁也没想到,隔了近40年以后,夜校竟然又再次成为了新晋顶流。
说起这股潮流,那还得追溯至2016年——当时,刚刚设立的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还只面向老年人群体,并为他们开设了剪纸、声乐、书法等七门课程。
2年后,上海夜校将课程分为了传统文化和生活时尚两个部分,新增了花艺、非洲鼓、红酒品鉴等课程,很快便吸引了一波年轻人。
然后他们一问价格,发现12节课只需要交500块钱的学费,单价基本就是50元左右,一顿饭钱就能上一个半小时的课,堪称性价比之王。

90后学员吉姆便称,她之所以会选择报夜校,首先便是被它的高性价比所吸引的,如果想在其他机构上同等质量和内容的课,价格肯定会贵两到三倍。
其次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它的风险性较低。
因为这所夜校是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所创办的,所以它并不会像其他机构一样,一旦经营不下去便忽然“跑路”,学员们便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学费会打水漂。
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不少年轻人都会捂紧自己的钱包,不愿轻易花钱;
但足够低廉的价格,能促使他们感到心动和做出尝试,较容易迈出第一步。
除了价格低、保障性强以外,夜校课程的设置也需要足够贴近年轻人,才能够抓住他们的心。
为了做到这一点,上海夜校特意向年轻人发布课程调研问卷,在了解完年轻人的追求和爱好后,才开设相关课程。
在2023年时,上海夜校已经在上海各区开设了366门课程,课程内容包括:
皮具体验、烘焙、沪语入门、动漫、单口喜剧、即兴表演等等,同时也开设了实用型课程,例如PPT制作和商务礼仪。

而负责上课的老师,大多都是各行各业的“大牛”。
他们会请五星级酒店大厨,教学生们做中式点心;
也会请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第四届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玉兰老师,教大家唱京剧;
还有一些戏曲和舞蹈老师,分别来自于上海淮剧团和上海戏剧学院……
虽然课程只有仅仅12节课,但老师们也会精心设计好课程内容,会让初学者稍微学到一点知识和技巧。
比如,若学员报的是舞蹈班,那么老师会让他们排一支舞;如果报的是乐器班,则是学会弹奏一两支曲目。

学员姜姜便报了非洲鼓的课程,起初她花了很多时间练习鼓法,到最后只学会了2首曲子,但在学会鼓法以后,便能进行自由创作。
每当大家边打鼓边跳舞时,她都感到非常快乐。
于她而言,她认为在夜校上的课,要比在外面机构上的课强很多。

当然,夜校课程能带给年轻人的,不仅仅只有学到新技能的实际意义,更重要的是,它还具备了重要的情感和社交功能。
自称是重度“社恐”的卢尔煜是一位自由插画师,因为常年独自在家工作,她感觉自己和社会似乎越来越脱节,也找不到什么和自己有着共同爱好的年轻朋友。
在报了茶艺、花艺和越剧课以后,一周里她都有三天时间到夜校上课。
在越剧课上,大家都需要练习压腿、跑圈,也需要两两组成搭档进行演唱,一个负责当花旦,另一个则当小生。

刚开始练习时,容易害羞的卢尔煜选择了相对内敛的花旦,这样就不需要做出一些很浮夸的表情;
不过也有些同学非常放得开,每次表演时活灵活现,都能把同学和老师逗得哈哈大笑。
每次上完课,卢尔煜都感觉非常轻松愉快,还能在班上接触到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人,那种独自生活的孤独感便随即消散了不少。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如今最孤独的年龄群体并非大众所认为的孤寡老年人,反而是大学生和年轻一代。
尤其是当强大的互联网社交代替了线下社交以后,年轻人便更易感到孤独。
唯有建立面对面的社交活动时,才能驱散心中的孤独感。
而夜校,则恰好为年轻人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合适场所。
大家可以在课堂上一起学习、努力,从而获得认同感和社会联结,有时还可能交到知心好友和亲密爱人。

对于从事行政工作的睿安来说,参加夜校课程是为了让自己对生活更有掌控感,能感知到自己正在“活着”。
但当她报名以后,朋友都对此感到无法理解,还问她:“上班都这么累了,你怎么还有精力去上课呢?”
睿安则回答:“上完了课,反而才不会感觉到累。”
在应对完每日繁琐的行政工作后,睿安非常享受在夜校做手工的时光。
因为只有在那一个半小时内,她可以专注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必去想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
事实上,有不少研究曾指出,休闲活动和幸福之间存在着联系,尤其是可以进行自我表达的活动,例如做手工、社交、创作等等。
当一个人拥有了自己所热爱的兴趣以后,他能够在探索新事物和获得成果的过程中得到源源不断的快乐,幸福感也会随之而大为提高。
并且,这种快感和躺着刷朋友圈、看短视频所带来的快感不一样,后者往往只能维持短暂的刺激,但前者带来的快乐却是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一位报了皮具班的学员便说,自从上了课,每星期都很有盼头。
毕竟像现在的年轻人,工作时长和压力都在逐渐增长,每天还只能维持着家和办公室两点一线的单调乏味的生活。
可夜校的出现,却能够调剂这种令人疲惫和麻木的生活,让他们得以分出心神去关注新的东西,不必全心全意地扑倒在工作一事上。
因此,在夜校里的短短一个半小时,其实也是年轻人想要暂时逃离现实、停下来喘口气的宝贵时光。

从2023年10月起,夜校这股风潮也从上海吹到了其他城市,例如北京、深圳、武汉等。
但不同于上海夜校是由事业单位所创办的,大多数城市的夜校主办单位一般是艺术培训机构或者夜校中介。

来自北京的刘国杰是最早一波抓住“夜校热”的带领者之一。
她凭借着所在的文化科技公司的师资和场地,积极开发了40多门课程的夜校课表,再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推广,一周就成功地吸引了2000多人加群。
从事教育行业多年的赵欣然也同样赶上了这波热度。
在10月中旬时,她便与北京相关的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之后在11月初,她便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并开始在网上大量招生。
到12月时,她的生源数已超过1.7万人,可见年轻人对夜校的需求之大。
但随着“夜校”成为了新的风口,也逐渐出现了许多不靠谱的夜校中介。
这是因为夜校中介的门槛不算高,有些时候他们甚至还没有场地或者师资,也不能保证课程内容和质量,就已经开始在小红书上先行招生。
待他们招到学生以后,便要在学生的500块学费中抽成200元,剩下的300元则留给机构。
当然,中介抽成的金额也并非都一样。
如果是有耗材、或是对师资和场地要求较低的课程。
例如化妆、舞蹈等等,中介抽成会低些;但如果是机构本身就有的课程,中介抽成就会高些,但总体来说,抽成金额一般在10%-25%之间。

在刘国杰看来,这种中介和机构的合作方式是难以持久发展下去的。
机构开设夜校本来就挣得不多,大部分钱还给了中介,要是算上场地、师资、水电费等成本,大概率会导致亏损。
为了压缩成本,有些中介便会建议机构上些“水课”,把一节课分成两节来上;
而有些机构则是先引流,等学生上课以后,再跟他们推销其他课程。
刘国杰也曾遇到过这样的中介,但她认为这种做法会影响到课程质量和夜校品牌,所以干脆地拒绝了对方。
除此之外,由于夜校市场现在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位叫方方的夜校中介便观察到了,绝大多数来上夜校的学员都是女生,上课时间又都在夜晚。
如果不能对机构的资质进行严格筛选的话,可能会有安全隐患。

所以她在选择合作机构前,都会对课程、老师、现场照片等信息进行充分调查,甚至会亲自探店。
在确保机构比较靠谱后,才愿意为对方提供生源。
还有一个另外的问题便是,很多中介收款的方式也不太正规:他们一般都是在小程序或者群接龙里收款,很多学员都不免担心中介会随时跑路。
归根结底,在没有专业机构备案和官方背书的情况下,即便学费只有500块,年轻人也不会头脑一热就急吼吼地报名。
因而在社交媒体上,经常都会看到有网友问:“最近的夜校是什么骗局吗?”或“夜校靠谱吗?”

方方表示,夜校课程想要走得更远,开设课程也只不过是第一步而已,后续还要多加关注课程质量、学生反馈等售后情况,才有可能形成良性循环。
然而在这波热潮里,绝大多数中介只考虑如何引流和挣提成,鲜少会考虑如何做到持续发展。
夜校虽然一夜跻身于顶流行列,但谁又知道,这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呢?

一直以来,人们对花钱报班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这课程学来到底有什么用?”
确实,夜校课程并没有那么功利,大家也不能凭着一周1.5小时的课程来改变什么。
可恰恰就是这股“无用之用”,才让年轻人更加热衷。
在夜校课程里,大家无需比较,也不必考虑目标和成果,只需充分享受学习新知识的满足感、以及和同好交流时的愉悦感,这样便足矣。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 能同时满足学习、娱乐、以及社交的重要功能的场所并不多。
更重要的是,它的价格对年轻人来说足够友好。
每周只需花费一两顿饭钱,便能为自己带来些许快乐——难怪在上班和上进之间,年轻人最后选择了“上夜校”。

年轻人需求之大,即便有官方机构负责牵头,也肯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想法,所以民间力量的加入,是必然的趋势。
但目前来说,夜校市场仍属于鱼龙混杂,也没有相关的法规限制,全凭中介“良心”办事,如果中介有意隐瞒真实情况,便容易对学员们造成大量损失。
夜校这棵幼苗若想茁壮成长,还需要包括政府、行业协会、艺术院团等多方力量的介入和扶持,才能有成为参天大树的那一日。
关于夜校,我们要做的、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参考资料:
最人物 :《500元夜校爆红,年轻人到底怎么了?》
南方周末 :《抢课大战后,年轻人在夜校找到了生活的盼头》
央视网 :《这一拨年轻人,为啥开始上夜校?》
科普中国 :《在上班和上香之间,这届年轻人选择了“上夜校”》
中国新闻周刊 :《65万人疯抢1万名额,年轻人迷上500元夜校》
新周刊:《在上班与上进之间,年轻人选择上夜校》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