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美国人能否赢得塔利班赌局


    历史是一面镜子,尤其阿富汗近代史。

    “911”以后,美国人以反恐之名开进阿富汗,发动了意在摧毁恐怖分子基地,以及胆敢窝藏本拉登的塔利班政权。
    十年后,2011年5月1日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奥巴马在白宫宣布了这个伟大的时刻,“今晚,我可以告诉美国人民和全世界,美国在一次行动中击毙了基地头目本·拉登。……正义得到了伸张”。照理说,恐怖分子及其基地组织被消灭,美国人就该打道回府,但是,美国人没有立即这么做。“本·拉登被击毙,不意味着美国将停止反恐。‘基地’将继续试图向我们发动袭击。我们将保持警惕,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卡尔扎伊 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开始了阿富汗重建。在他当政期间,拉登的保护伞,阿富汗塔利班虽遭美军重创,但一直没有停止对美国人的袭击。2014年,也就是卡尔扎伊卸任那一年,美国本来准备撤军。也许因为塔利班又有星火燎原的迹象,2016年07月奥巴马又宣布放缓从阿富汗撤军。
    另一方面,接替卡尔扎伊的加尼总统又在美国人的庇护下继续其所谓的《修复失败国家》计划。加尼如何治国,暂且不议。但有一点显而易见,阿富汗反恐战争十来年,塔利班不仅没有被剿灭,反而势头越来越猛。肇始于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约有2300名美军士兵和近4000名美国承包商身亡,另有超过两万名美国人受伤。美国累计为阿富汗战争的投入超过2万亿美元,接近3万亿,其中一半与作战直接相关。大部分美国人希望尽早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是的,阿富汗是一个巨大的销金窟,一个美元无底洞,特朗普也想立即抽身走人。阿富汗现政府好办,毕竟是自己的傀儡,但越来越活跃的塔利班就不那么好办了,毕竟是十几年的冤家对头。而且,即使要找塔利班谈判,保证美国撤军后不再遭受来自阿富汗的恐怖袭击,塔利班组织究竟说话算话的人又是谁呢?奥马尔死了,塔利班已经到了第三代“领导人”时期,特朗普在撤退军之前,必须要找到塔利班组织的负责人。找来找去,原来这个人就关在巴基斯坦的牢房里。

    2018年,特朗普任命哈利勒扎德成为与塔利班谈判的特使。正是这个人找到了塔利班组织原奥马尔的联合创始人巴拉达尔。2010年,巴拉达尔在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被安全部队抓获,现在美国人决定把他放出来,代表塔利班进行多哈谈判。时任国务卿蓬佩奥在多哈与巴拉达尔握手,双方一定是达成了某种承诺,特朗普便在2020年8月宣布即将从阿富汗撤军。根据美国政府与阿富汗塔利班2020年2月底签署的协议,美军和北约联军将在14个月内撤离阿富汗。

    如今,塔利班已经上台升旗,拜登正在加速撤军……

    
    美国人在阿富汗的这一波骚操作,突然令我想起十九世纪英国人在阿富汗的遭遇,尤其是“我要走,但我不知究竟该找谁进行最后交涉!”这不是诗句,是现实,是阿富汗的过去与今天。两百年不到,历史仍在重演,不过是换了台上的演员而已。

    
    1839年夏,由于当时阿富汗国王多斯特·穆罕默德在英国与沙俄之间“耍弄”两面手段,英印政府开始向阿富汗出兵,喀布尔朝野震惊,国王多斯特·穆罕默德弃城而逃。英国人自称“来阿富汗并非为了征服,而是为了确保阿富汗独立与领土完整。使命一旦完成,英军就会撤离。”

    很快,多斯特大王招募了一批乌兹别克人为自己效力。英国军队出城迎敌,却在喀布尔北部的科希斯坦山口遭遇败绩。多斯特·穆罕默德和他的部队盘踞山中和英军打起了游击战。但没过多久,大王最终向英国人举手投降,并被流放到白沙瓦。很快,英国人就请回曾经被多斯特大王罢免流放的前国王舒贾沙阿回国主政,并承诺一旦复辟成功,就会立即撤离,但英国人后来又不得不决定推迟撤离。

    一方面,舒贾国王的种种行为实在不似人君,难堪大任;与此同时,国内各地动乱频繁,局势日益失控,英方再也无法坐视不管。他们需要采取措施,帮助傀儡国王安定局面。为此,英国方面又派出一支军事顾问团。麦克纳顿以女王陛下在喀布尔的特使身份“协助”国王主持工作。不幸的是,英国人从未让阿富汗真正安宁下来,以多斯特大王儿子阿克巴为首的各种反叛活动愈演愈烈。与此同时,英国议会开始认识到阿富汗是一个销金窟,特别是自特派团入驻喀布尔以来,大英帝国已经在那里花费了太多钱财。

    接下来真正给英国人带来灾祸的因素还是有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那样,没有太大的变化。在保守落后的阿富汗对待女性问题如果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据说有一次,一位阿富汗酋长去某位英国军官的住处拜访。其间,他偶然瞥见隔壁房间里的身影竟然就是自己的情妇!她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跑到一个陌生男人的住处!盛怒之下,这位酋长找到英国驻喀布尔的军官亚历山大·布尔内斯理论。第二天,也就是1841年11月2日,布尔内斯的住处突然被人包围,可怜的布尔内斯最后终究被这帮暴民结束了性命。暴乱开始升级,喀布尔附近两座英军兵营先后失陷。情况危急,驻喀布尔的英军首领麦克纳顿只得向阿富汗有影响力的众多酋长们寻求帮助,但没有那一位拥有无可争辩的最高地位。

    这个时候,英国人发现,想要讲和,却找不到和谈对象。期间,麦克纳顿还致信驻守坎大哈的诺特将军,请他率领大军增援喀布尔。1841年12月23日,一群英国军官与原多斯特大王的儿子阿克巴为首的一群阿富汗酋长们开始和谈。可没谈多久,双方就直接开撕。结果,麦克纳顿被暴乱分子砍掉了头颅,并插上旗杆,竖在河边示众。喀布尔顿时陷入大规模暴乱,傀儡国王舒贾为了“民族大义”也声称要和英军对抗到底。
    没办法,1月6日英国人只得选择弃城逃亡。其中军人4500人,家眷、随从、杂役等12000余人,他们一起在这条号称“丝绸峡谷”(Silk Gorge)的陡峭崖壁间,在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冬日里开始向南撤离。可最后他们还是全部死在了吉尔扎伊部落士兵的弯刀之下,仅有一位名叫布莱顿的军医活着逃到了贾拉拉巴德。

     1842年秋天,英国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波洛克将军和诺特将军率领两支部队进入喀布尔,他们下令摧毁喀布尔最大的巴扎,把整个集市付之一炬。英军冲上大街,摧毁了他们所能破坏的一切。1842年10月11日,英国人降下巴拉希萨尔王宫上的米字旗后,全体撤离,回到了印度。这就是英阿第一次战争。英国政府后来权衡再三,决定纠正错误,恢复多斯特·穆罕默德的王位。
    英国人最后的总结语是这样写的:
“悖逆当地民意而干涉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有违英国政府的一贯原则……阿富汗人民的任何选择,英印政府都乐意接受并予以承认。”

    
    可谁也不曾料到,40年不到,英阿又爆发了第二次战争。当最后获胜的英国人罢免了贪腐无能、引起战祸的国王雅库布(Yaqub)后,面对各个部落武装持续不断、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时,英国人同样的困局再次重现——“想要讲和,却找不到和谈对象。”

    经过一年多疲惫的战斗,英国人赢得了他们枪炮所及的每块阿富汗领土的管辖权,但仍未能有效控制这片土地。1880年1月,英印当局陷入了困局。英国人虽然可以在阿富汗赢得战争,却无法在战争中取得胜利。英印当局的宝贵资源在迅速流失,英阿之间的战争已经变成一个无底洞。那个时候,英军总指挥罗伯茨当机立断,决定把赌注压在已故多斯特大王的侄子,一个颇富才干的杰出青年阿布杜尔·拉赫曼(Abdur Rahman)的身上。1880年7月22日,这位在阿富汗北部颇有影响力的贵族在喀布尔加冕为王,英军在他的调停下赢得了时间,并顺利从喀布尔包围圈撤出。

      
    如今,阿富汗卡尔扎伊与加尼两届政府都没能在阿富汗真正实现停火与和解,深陷阿富汗泥潭的美国人为了破局,最终只能豪赌一把。他们决定将塔利班的联合创始人,奥马尔曾经的亲密战友巴拉达尔从死囚牢里释放出来,并与塔利班和谈撤军。这一次,美国人能否赢得这把赌局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