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的哈瓦克山口与潘杰希尔的雄狮



    9月6日,塔利班攻下潘杰希尔河谷(Panjshir valley),并在巴扎拉克(Bazarak)省政府升旗。原本以为塔利班与小马苏德的反塔联盟会在潘杰希尔山谷有一场持续的攻防游击战,可未曾想到老马苏德为儿子打下的基业几乎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真是世事难料,今非昔比。

    如今,因为马苏德抵抗前苏联入侵的原因,“潘杰希尔雄狮”被多数人知晓,而鲜为人知的是,当年伟大的三藏法师玄奘在印度取得真经,返回中土时,也曾穿过整个潘杰希尔河谷,耗时半月有余。

    按照当年玄奘法师的记述:今天阿富汗喀布尔以北,帕尔旺省的恰里卡尔(Charikar)潘杰希尔河三角洲流域“气序劲寒,人性狂烈。”国王属于突厥人种,“笃信三宝,尚学尊德”(《大唐西域记》)。

    那个时候,阿富汗大部还在突厥人的统治之下,阿富汗的主体民族还没有形成如今的这个模样。今天小马苏德的反塔联盟,也叫反塔利班民族阵线,是以阿富汗北方(兴都库什山脉与阿姆河南岸之间的广大地区)塔吉克族为主的非普世图族的地方武装。在阿富汗,普世图族占44%,而塔吉克族占25%,他们构成了今天阿富汗的民族主体。

    在伊斯兰文化进入阿富汗之前,突厥称霸中亚,突厥王公巴尔哈特勤(Barhategin)杀死了伽毕试的白匈奴王,建立了突厥的统治,并将犍陀罗纳为臣属。而真正的阿富汗帝国崛起,导致普什图人占领导地位的主要原因还是杜兰尼王朝以后的事了。

    我们知道,印度戒日王于642年在首都曲女城(印度卡瑙杰县Kannauj,地理坐标:北纬27.0437809度;东经79.9070201度)为玄奘举行了无遮大会,由玄奘宣讲大乘佛教教义,并获得“大乘天”尊号。第二年,即643年又受邀参加第六次佛教无遮大会后,玄奘启程回国。

红线(白沙瓦至昆都士)
    当陈玄奘走到今天的加兹尼(漕矩吒国)后,“又北行五百余里至佛栗氏萨傥那国。”从这个小国沿喀布尔河“东出”就“至迦毕试境(拉格曼)”。玄奘笔下的“佛栗氏萨傥那国”估计就在今天帕尔旺省的恰里卡尔、巴格拉姆与马哈茂德埃拉基一带,有“Khvajhshuab”地名可以对音。“国大都城号护苾那,周二十余里。王,突厥种也。”东边正是喀布尔河流域拉格曼河谷地带,即迦毕试古国地盘。

粉红与红色线交叉❌
    遗憾的是,玄奘此段由南向北的行程没有提及他本人在十几年前自西向东穿过迦毕试喀布尔河流域的旧事,否则我们就可以找到玄奘这两次行旅的十字交叉点。在“佛栗氏萨傥那国”,国王又为法师做了“七日大施”,而后,玄奘法师辞别。“东北行一逾缮那。又至瞿卢萨谤城与王别北行。”国王一路“东北方向”三十里相送,走到了潘杰希尔河谷谷口大山脚下的“瞿卢萨谤城”,并在此地告别。

    这个“瞿卢萨谤城”,应该就是今天“Golbahar”附近的“Chashmaalakhdad”。如今,阿富汗塔利班攻打潘杰希尔峡谷战役,其中一个主攻方向就是从这里登山越岭,夺取制高点的。

    而玄奘说,“行七日至大山顶。其山叠嶂危峰参差多状。或平或耸势非一仪。登陟艰辛难为备叙。自是不得乘马策杖而前。”玄奘这里的“大山顶”应该就在“Skabun”附近。我们可以看出,当年的潘杰希尔河谷的古道路艰且险,商旅无法骑马策行,只能步步登陟。

    玄奘继续写到,“复经七日至一高岭。岭下有村可百余家养羊畜。羊大如驴。其日宿于此村。”这时,玄奘已经快要走出峡谷,为了第二天登顶,他来到了山脚的“khavak”村休整。半夜时分,玄奘一行,七位僧人,包括驼工一共二十余人,一头大象、十头骡子和四匹马的团队再次出发,“令村人乘山驼引路”。到处涉水,趟过“雪涧凌溪”,“至明昼日方渡陵险”,“到岭底寻槃道复登一岭。”

    这时,玄奘已经爬上了巴格兰与潘杰希尔的兴都库什山界岭哈瓦克山口(Khawak pass),“望之如雪。及至皆白石也。”登高望远,当属“此岭最高。虽云结雪飞莫至其表。是日将昏方到山顶。而寒风凄凛。徒侣之中无能正立者。又山无卉木。唯积石攒峰。岌岌然如林笋矣。其处既山高风急。鸟将度者皆不得飞。”寒风凛冽,急急呼嚎,人在山顶,站都站不稳,连鸟儿都无法飞越,“赡部洲中岭岳之高亦无过此者。”

    紧接着,玄奘法师“从西北下”山,“经五六日下山至安怛罗缚婆国。即睹货罗(吐火罗)之故地。”“安怛罗缚婆国”,即今天安达拉布(Andarab ),“无大君长,役属突厥。山阜连属,川田隘狹。气序寒烈、风雪凄劲。丰稼穑,宜花果”。

    “法师在此地休整了五天,继续“西北下山行四百余里至阔悉多国。亦睹货罗之故地。”阔悉多国,应该是今天的“Khoshkak”地区的达德村一带。玄奘最后“从此西北复山行三百余里至”位于阿姆河南岸的活国,“即睹货罗(吐火罗)东界。”                   如今,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于塔利班的“伊斯兰酋长国”的新建,以及潘杰希尔反塔联盟领导者的最后踪迹,热点沸腾,朝夕闻变。

    而我想得更多的是,什么时候我才能启程阿富汗大夏之旅,续写“一个人的西域”续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