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瓦罕四合院”三国旅行计划书



   中国        
喀什 塔什库尔干
巴基斯坦
 吉尔吉特 白沙瓦
阿富汗
     喀布尔 巴米扬 巴尔赫  法扎巴德 瓦罕
行程:2600公里
时间:预计23天,20个旅游站点
签证:巴基斯坦签证(白沙瓦,阿富汗过境签)、塔吉克斯坦签证(预备)

路线总图
巴基斯坦篇

第1站:红其拉甫至苏斯特 (Sost)
行程:60公里
    徒步密斯噶(Misgar),寻访卡拉姆 达奇丝路古堡 (Kalam Darchi Fort)
再登科明山口 (Kermin pass)鸟瞰查普尔桑(Chapurson)河谷
遥望明铁盖达坂
    To 帕苏 (Passu)
    深入星峡尔 (Shimshal) 峡谷10公里左右
打望罽宾古道;徒步帕苏冰川。
    访问老友卡里姆(Karim)家,宿1

第2站:Hunza(罕萨河谷)
卡里姆阿巴德(Karimabad)漫步:
*Baltit Fort(巴尔提特堡)
*Altit Fort (阿尔提特堡)
*Hunza river(罕萨)河岸的岩刻。
    罕萨,宿2

第3站:经吉尔吉特 (Gilgit)至欣古尔 (Singul)镇
行程:120公里。休整、准备
欣古尔 ,宿3

    向导、陀工,30公里半重装
     徒步欣古尔河谷(Singal Gah)
法显之“陀历道”
翻越海拔4300米的帕里萨提山口 (Paresati Gali)
“赤土、身热之阪,又有三池、盘石阪。”
    至4600米的巴塔浑山口 (Batakhun Gali)
下山至玄奘谓之达丽罗河谷(Darel Valley)
    纳亚楚特(Nayachut)村,宿4

第4站: 达丽罗至印度河夏迪亚尔 (Shatyal)
行程:30公里
    达丽罗河谷漫步普古奇 (Phuguch)村
赤佛堂故址
    “从古至今,普古奇村因为古代佛教寺院而闻名遐迩。佛教大学的残垣断壁至今还位于普古奇村庄的山坡上,幸存的废墟断墙,远远就能看到,显得非常突出。”法显称 “大教宣流,始自此像”。
    夜至瑟津(Sazim ),宿5

第5站:经贝萨姆 (Besham)至香拉县(Sarai)
行程:120公里
    车巴基斯坦印度河岸。
    “从钵卢勒国向乌场国,铁锁为桥,悬虚而度,下不见底,旁无挽捉,倏忽之间,投躯万仞,是以行者望风谢路耳!”
    香拉城,即玄奘之“乌苌那”,宿6

第6站:香拉县之卡罗拉 (Karora)徒步环游
行程:35公里
    沿着亚历山大的足迹
徒步20公里
  登顶皮尔萨尔 (Peak of Pir·Sar)
  拜祭奥尔诺斯巨石 (Rock of Aornos)
    1925年底,奥雷尔·斯坦因引用希腊历史学家阿利安(Arrian,86年-160年)的描述向我们诉说了亚历山大大帝之所以满怀热望地要攻占那个磐石要塞的原因。
     “在那个地方,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即使是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Herakles)也认为这个要塞固若金汤。 正是这个故事激励着亚历山大大帝前去攻占这座山岭。”
卡罗拉,宿7

第7站:前往斯瓦特(Swat)明戈拉(Mingora)
行程:80公里
    离开古尔班德(Ghorband)区
     在静谧的斯瓦特河谷(乌苌那)
追忆玄奘
    "瞢揭厘城东北逾山越谷,逆上信度河,途路危险,山谷杳冥。或履縆索,或牵铁锁,栈道虚临,飞梁危构,椽杙蹑蹬,行千余里,至达丽罗川,即乌仗那国旧都也。”
    “瞢揭厘城”即今日之明戈拉。玄奘曾说此地有500所伽蓝。斯瓦特河两岸如今仍能找到400多处佛教遗址。
    Najigram Barikot (纳吉格拉姆·巴里科特)
幽谧访古
明戈拉,宿8

第8站:从明戈拉至白沙瓦(Peshawar)
行程:120公里
    走出山区,进入白沙瓦平原
古犍陀罗核心区
    *办理阿富汗过境签证
    *博物馆访问
这个世界文明的摇篮,人类几千年的感概,为什么一代不如一代?
    *玄奘的布鲁法罗城
阿契美尼德王城(Pushkalavati)
今贾尔瑟达 (Chārsadda )
*塔赫特巴希(takht i bahi”)佛教大学遗址
*卡拉马尔山(karamar mountain)
即玄奘之“弹多落迦山”
三地访古
    前有古波斯、古印度、古希腊文明交汇,后有佛教遍地开花,中亚穆斯林的智慧及英国殖民文化“入侵”,但是,如今的白沙瓦却成了一座仅靠文明记忆存在的城市。
    从阿育王开始,到贵霜王朝伟大的迦腻色伽,灿烂的犍陀罗佛教艺术留给我们的永远是是消化不良的饕餮大餐。
白沙瓦,宿9、宿10、宿11

阿富汗篇

第9站:白沙瓦至喀布尔(Kabul)
行程:250公里
   这个位于海拔只有1000米的开伯尔山口(Khyber Pass)早已随历史的进程发展成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边境贸易城市,在兰迪科塔尔(Landi kotal)边境口岸出关进入阿富汗斯坦。经过玄奘谓之滥波国的拉格曼(Laghman),到达喀布尔河谷。
    那条蜿蜒曲折的盘山路是开伯尔山口的标志,也是西亚、中亚地区进入印度次大陆的陆路通道,号称“印度人的噩梦”。
    “Kotal”是古波斯语,山顶之意。显然当时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和古波斯人文明早熟,向南迁徙,首先命名,而对于印度次大陆的征服也对应从哪个时候开始。雅利安人、古波斯人、马其顿人、贵霜塞人、厭哒人、古突厥人、阿拉伯穆斯林、蒙兀尔人,乃至近代欧洲的“Farank”人,一波又一波,一次又一次。
    “宝莱坞”出美女是有原因的!
喀布尔,宿12

第10站: 喀布尔(Kabul)
行程:喀布尔环游50公里
    喀布尔新、老城街拍
探访
   阿曼皇宫(Darul Aman)
巴布尔(Babul)墓
艾纳克(Aynak)铜矿
斯坦因墓地祭奠、献花
     如果喀布尔国家博物馆能进入,则是万幸!
    这里是莫卧儿帝国开创者巴布尔的福地,玄奘笔下的“迦毕试国”,梵名 Kapiśa,又作迦臂施国,汉代之高附国也。“异方奇货,多聚此国”,“玄奘西游往返皆经过此国,颇受国王之礼遇。”
    “周四千余里,北背雪山,三陲黑岭。国大都城周十余里。宜谷麦,多果木,出善马、郁金香。异方奇货,多聚此国。气序风寒,人性暴犷,言辞鄙亵,婚姻杂乱。文字大同睹货逻国,习俗、语言、风教颇异。服用毛氎,衣兼皮褐。货用金钱、银钱及小铜钱,规矩模样异于诸国。”
    “王,刹利种也,有智略,性勇烈,威慑邻境,统十余国。”由此可见,古印度婆罗门雅利安人曾是迦毕试国的统治阶层。
喀布尔,宿13

第11站: 北至恰里卡尔 (Charikar)
行程:100公里
  贝格拉姆 (Begrâm )访问原美空军基地
登潘杰希尔(Panjshir)山顶
  眺望峡谷古尔巴哈(Gulbahar)
环顾帕尔旺河谷追忆巴布尔大帝
    在恰里卡尔,“国王又七日大施。施讫”,玄奘法师跟迦毕试国王辞别,“东北行一逾缮那。又至瞿卢萨谤城,王遣一大臣将百余人送法师”,继续沿潘杰希尔河谷“度雪山”,翻越哈瓦克(Khawak Pass)山口北上活国的东归旅程。
恰里卡尔,宿14

第12站: 从恰里恰尔至巴米扬(Bamyan)
行程:130公里
    行驶在古尔班德(Ghorband Valley)河谷
一览兴都库什山的“黄土高坡”与“峡谷绿洲”风景
沿着玄奘的足迹行走在“佛栗氏萨傥那国”
玄奘往东,我向西
    此国“东西二千余里,南北千余里。国大都城号护苾那,周二十余里。土宜风俗,同漕矩吒国,语言有异。气序劲寒,人性犷烈。王,突阙种也,深信三宝,尚学遵德。”
    “佛栗氏萨傥那”, “胡实犍”对音也。“国大都护苾那”是古尔班德的卡拉彻赫(Qalacheh)或希巴尔(Shibar )吗?抑或就是河谷口的恰里卡尔?
    翻越海拔2950米的希巴尔分水岭(Shibar Pass ),西头河谷就到了巴米扬。
巴米扬,宿15
​​
第13站: 巴米扬(Bamyan)访古
行程:环游
    巴米扬,玄奘之“梵衍那”,梵语Bamiyana对音。中文别名:“范阳”、“犯引”、“帆延”、“望衍”等,中世纪波斯语谓之“Bamikan”。
   《大唐西域记》
    “梵衍那国,东西二千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在雪山之中也。人依山谷逐势邑居。国大都城据崖跨谷。长六七里。北背高岩。有宿麦少花果。宜畜牧多羊马。气序寒烈风俗刚犷。多衣皮褐亦其所宜。文字风教货弊之用。同都货逻国。语言少异。仪貌大同。淳信之心特甚邻国。上自三宝下至百神。莫不输诚竭心宗敬。
    商估往来者。天神现徵祥。示崇变求福德。伽蓝数十所。僧徒数千人。宗学小乘说出世部。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东有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伽蓝东有口石释迦佛立像高百余尺。分身别铸总合成立。城东二三里伽蓝中有佛入涅槃卧像,长千余尺。”
    今之巴米扬,千余尺长之“涅槃卧像”考古学家仍不见踪迹,而塔利班2001年对巴米扬“百余尺立像”的炮击、轰炸,却令兴都库什山谷沉睡千年的巴米扬大佛名扬天下。
巴米扬,宿16

第14站: 至巴尔赫(Balkh)
行程:300公里
    巴尔赫,即古巴克特里亚(Bactria),中文别名“巴里黑”、“八剌黑”,“薄提”、“缚喝”、“薄知”。古波斯东部呼罗珊四郡之一,琐罗亚斯德教(祆教)发源地,据说琐罗亚斯德本人乃葬于此。后为大夏国首都薄知,也称之为蓝氏城,作“薄提”,玄奘谓之“缚喝国”。
    萨曼王朝时期这里辉煌灿烂。以苏菲派圣人Khwaja Abu Nasr Parsa的麻扎和八卦图城市规划布局而闻名遐迩。
     这里是一个历史厚重,如今却落后的阿富汗城镇,静谧的街道令人怀疑其历史的真实。
    1221年成吉思汗征服“巴里黑”,屠城。后又遭帖木儿浩劫。帖木儿后王沙哈鲁时期,八剌黑再度繁荣,却好景不长。
    由南向北去巴尔赫的路有很多条山地峡谷古道。当年玄奘经“揭职国”(学家莫衷一是,吾断克兹尔坎德/Qizil Kand 是也)南下巴米扬,应该走的是中道(250公里)。今人多行西道,60公里处打卡“班达米尔湖”。
 
   玄奘向南,我向北。

    “从缚喝国南行百余里至揭职国。 揭职国。东西五百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四五里。土地硗确陵阜连属。少花果多菽麦。气序寒烈风俗刚猛。伽蓝十余所。僧徒三百余人。并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
     东南入大雪山。山谷高深峰岩危险。风雪相继盛夏合冻。积雪弥谷蹊径难涉。山神鬼魅暴纵妖崇。群盗横行杀害为务。行六百余里(约270公里)出都货逻国境。至梵衍那国。”
巴尔赫,宿17

第15站: 至马扎里沙里夫(Mazar-i-Sharif)
行程:80公里
    马扎里沙里夫,又名“Bahlaka”,中文别名“伐济纳巴德”、“拔底延”。因为一座陵墓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与巴尔赫互为姊妹双城。
    穆哈默德女婿和堂兄Ali Ibn Abi Talib即葬于此地,曰圣者之陵,“Mazar(陵墓)-i-Sharif(圣族后裔)”这个城市名称就由此而来。由于什叶派穆斯林信徒的清真寺外观由蓝色瓷砖镀嵌呈蓝色,所以又叫“蓝色清真寺”。
    马扎里沙里夫与巴尔赫双城,见证了古代东、西方征战攻伐,游牧人南、北征服交融的历史。这里,是大夏的古希腊人哀伤之地,同时却是大月氏人贵霜帝国的发祥地。古波斯人、古希腊人、塞人、大月氏人、吐火罗人、厭哒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兀尔人,现代东伊朗人、塔吉克人、普什图人、哈扎拉人、乌兹别克人的在此汇聚杂揉,人种混融;穆斯林什叶派与逊尼派共存。
    “北方联盟”已成往事,但塔利班后来的报复杀戮却挥之不去。
    《史记•大宛列传》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阿姆河)南。其俗士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可百馀万。其都日蓝市城,有市贩贾诸物。其东南有身毒国。”
    张骞公元前138年到过此地。玄奘后来经此称之为“小王舍城”。
    阿姆河边海拉顿(Hairatan)对岸是乌兹别克泰尔梅兹(Termiz);苏联人曾在两岸架起“铁桥”,但不是为了“友谊”,而是为了给坦克开路,运送火炮。1989年,苏联人最后通过这座铁桥狼狈撤出了“帝国坟场”。
马扎里沙里夫,宿18

第16站: 马扎里沙里夫至昆都士(Kunduz)
行程:170公里
    相对于巴尔赫和马扎里沙里夫,昆都士这个夹在兴都库什山北、阿姆河南岸之间的河谷绿洲城市算是比较“低调”的一个。除了与巴尔赫共享着巴克特里亚(大夏)的悠久历史,更为中国人所熟悉的应该算是玄奘印度取经途中,曾在来、去的道路上都停歇过的所谓“活国(Warwaliz、 Khawajah)”。
    那个时候,还没有“昆都士”这个城市名称,当时厭哒人也不知所踪,作为突厥人的征服之地,这一带地区被习惯称为“吐火罗故地”。
    公元630年,玄奘去印度:
“出铁门至睹货罗国(旧曰吐火罗讹也)。自此数百里渡缚刍河(阿姆河)至活国。即叶护可汗长子呾度设(设者官名也)所居之地。”
    公元645年,玄奘回中土:
“西北下山(兴都库什山)行四百余里至阔悉多国(今杜希/Dowshi)。亦睹货罗之故地。从此西北复山行三百余里至活国。居缚刍河侧。即睹货罗东界。都城在河南岸。因见叶护可汗孙王睹货罗自称叶护。至衙停一月。”
   先前(519)北魏宋运也曾出使这里,“十月之初,至〈喝欠〉哒国。土田庶衍,山泽弥望。居无城郭,游军而治。以毡为屋,随逐水草。……〈喝欠〉哒国去京师二万馀里。”
    帖木尔后王时期,如果说喀布尔算是巴布尔的福地,那么昆都士也应该算是巴布尔从河中地区走向莫卧儿帝国的桥头堡。探访北面60公里处,阿姆河边希尔汗班达尔(Shir Khan Bandar )古渡口,领略喷赤河、瓦赫什河汇流风光,眺望塔吉克斯坦之“骨咄”。
    我们将沿着马可·波罗的足迹,从此向东,进入大山……
昆都士,宿19

第17站:经塔卢坎(Taluqan)至法扎巴德(Fazabad)
行程:190公里
    尽管廓科克查河(Kokcha river)岸边的法扎巴德依然是阿富汗一个不起眼的省会城市,但对于本次行程,这里是最值得期待,也最让人提心吊胆的地方。
    你可能不熟悉法扎巴德,但巴达赫尚估计你略知一二,因为帕米尔高原,因为瓦罕走廊。是的,我们将从法扎巴德前往什卡什姆(伊什卡西姆),到瓦罕古都汉都德(Khandudh)。
    巴达赫尚(Badakhshan),巴达克山、巴达哈伤、八答黑商,同一个地方的几个别名。这里曾是一个古老的王国,本地有身份的人至今都还自称亚历山大的后裔。这里曾是阿拉伯人征服中亚时期,呼罗珊的极边地,也是吐蕃西征的极西地,是河中去克什米尔的主商道。巴布尔大帝的“祖地”,叶尔羌汗赛义德因之与巴布尔还差点撕破脸皮。乾隆时期这里一直都是大清之藩属国,紧邻兴都库什大雪山中是“异教徒”们最后的退隐之地。在巴达克山和瓦罕,随便一处残破遗址,都可以从希腊巴克特里亚和贵霜帝国找到线索。
    更重要的是,这里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红宝石和青金石矿原产地;也是今天阿富汗最恐怖的山区。
    沿着玄奘东归的足迹,“东行二日至瞢健国(塔卢坎)。自瞢健复东行入山三百余里至呬摩怛罗国(Keshem)。亦睹货罗故地。风俗大同突厥。自此复东行二百余里至钵创那国(法扎巴德)。亦睹货罗故地也。为寒雪停月余日。”
    说句马可·波罗豪横话,不到巴达克山,不可妄称丝绸之路学者专家;不走达摩悉铁帝国,别谈什么玄奘东归!
法扎巴德,宿20

第18站:经巴哈拉克(Baharak)至泽巴克(Zebak)
行程:120公里
海拔:1160米-2600米
    我们在巴达赫尚山区一路向高原河谷行进。“从此又东南山行二百余里至淫薄健国。又东南履危蹑险。行三百余里至屈(居勿反)浪拏国。”
    “钵创那”对音应是“Baharak”,“淫薄健”对音是“Sufian”,“屈浪拏”对音是“Gulkhana”,玄奘在巴达赫尚的东归路线记录如此准确,与古道驿站完全一致。
    在18世纪后期这里被喀布尔征服。这里有塔吉克人、突厥人、乌兹别克人、蒙兀尔人、哈扎拉人,也有少数普什图人。既有逊尼派穆斯林,又有什叶派伊斯玛仪信徒。由于塔利班执政拒绝多民族联合,以塔吉克族为主体的巴达赫尚省注定与喀布尔貌合神离。
     北魏宋云来过此地,并住驿“波知”(Bozgir),经过“商弥”(Sanglich);玄奘东归经此东归;惠超也是走这里回塔里木;马可·波罗算是第一个经过此地前往元大都的欧洲人。
    永乐六年(1408年)七月丁末,“遣内官把泰、李达等贵敕往谕八答黑商、葛忒郎、哈实哈儿等处开通道路。凡遣使往来行旅经商,一从所便,仍赐其王子头目彩币有差。”
    1759年,清军葱岭追击大小和卓,富德将军一路追杀至此,并从苏尔坦·沙手中取回叛逆者头颅后献给乾隆皇帝。
    我们到达泽巴克,需要确定能否从南面55公里处翻越兴都库什的多拉山口(Dorsh Pass 4600米)进入巴基斯坦,再从奇特拉尔(Chitral)回到吉尔吉特。无论口岸是否打开,我们将继续向北28公里到达伊什卡西姆,继续确定阿富汗与塔吉克斯坦的伊什卡西姆口岸是否开放,其次是去瓦罕河谷访古汉都德和喀拉潘贾喷赤堡遗址,最后到达本次行程的终点,瓦罕河谷的上部峡谷萨尔哈德(Sarhad),考察“连云堡”这个所谓的“吐蕃之门”,祭拜高仙芝,缅怀斯坦因!
泽巴克(或伊什卡西姆),宿21

第20站: 最后一站,瓦罕(Wakhan)
行程:180公里
海拔:2650米-3300米
   “从此又东北山行五百余里至达摩悉铁帝国(护密也)。国在两山间临缚刍河。出善马形小而健。俗无礼义性暴形陋。眼多碧绿异于诸国。伽蓝十余所。昏驮多城国之都也。中有伽蓝。伽蓝中石佛像上有金铜圆盖。杂宝装莹。自然佳空当于佛顶。人有礼旋盖亦随转。人停盖止。莫测其灵。”
    这是最后一程,也是沿途风景最性感的一程,置身河谷,感叹土地与尘埃,冰川与河谷,激流与滩涂,绿洲与生命……这里是世界上唯一一处被时间凝固的走廊,千年不老,容貌依旧。
    伊什卡西姆(Eshkashim),一个有分水岭的边境口岸城镇,唐人称之为“塞伽审”。
   汉都德(Kandudh),即昏驮多城,早已经没了“伽蓝”。
    躺在两汉时期无雷古国(Vrang)河谷滩涂上的“喷赤堡”(Panj Fort)残垣遗址,不知要向打探它的人们讲出曾经如何“撒马尔罕繁荣”的故事。
    上部峡谷的萨尔哈德(Sarhad)宁静安详,但内心却依然如沟谷涌出的温泉。这里一直都是一座充满激情的边关。中原人很早就给它取了第一个名字,叫“钵和”,因为去印度取经的人必须要翻越对岸的巴罗吉尔达坂(Barogil Pass)。
    唐朝高仙芝将军在此曾大败吐蕃守军,攻克连云堡,威名远扬。
    几百年后一个名叫斯坦因的英国人慕名而来,站在古战场的废墟上,追思英雄。
    行程到此,结束。
    萨尔哈德,宿22

—终—
      返程三个选择:
1、多拉山口去巴基斯坦奇特拉尔
2、伊什卡西姆过关去霍罗格
3、法扎巴德直飞喀布尔。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