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策略:不变应万变


周六的发布会让很多爱幻想的人失望了。
同学们可能还记得,周五在市场一片大好,很多人疯狂喊多的时候,我给大家泼了点冷水,在周五文章《涨疯了!为什么?》最后两段,大家也都看到了。
先说结论:不排除市场周一会有短期博弈资金出逃,但长期我并不悲观。
回想当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甚至都不是从县级别开始,而是先从安徽小岗村这样一个“村集体”开始出现了市场经济的最初的萌芽,打破了长期计划经济的桎梏。
为什么是在安徽,而不是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这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区域发生了呢?因为这些地方当时还吃的上饭,而安徽小岗村的经济已经无以为继。
1978年,安徽发生百年罕见的特大旱灾。那时的凤阳县小岗村,是出了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粮”,条件十分艰苦,到了不搞改革就活不下去的地步,这才18户农民写了血书,冒着风险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件事情发生在安徽小岗村是偶然,也有其必然性。
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如大船,不可能猛转弯,猛转弯的唯一结果就是翻船。
转弯前提是做好转弯的准备,看清转弯的结果,才能慢慢转弯。
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不管是王安石变法,还是清末康有为搞的百日维新,如果没有事先周密准备,步子迈得太大、太快,结果只能导致改革的短命和胎死腹中。
同样是经济改革,我们没有像前苏联那样搞“休克疗法”,一刀切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崩溃,而是逐渐搞试点、搞经济特区、“摸着石头过河”,逐渐放开,也是大智慧。
以史鉴今,地方财政已面临较大困难,特别是很多欠发达地区已无力承担去继续维持每日巨额检测开销,也逐渐难以承受经济疲软对税收减少造成的压力,这是客观事实。
"既要还要又要"的想法是美好的,但说到底,政策目标总是要有侧重点的,具体处理的灵活度也很大。
有周密准备的、"只做不说"的、试点的、逐步的、尝试性的改变,比起一纸命令,大范围造成混乱要现实、也理智的多。
所以理清了底层逻辑之后,我从不怀幻想,也并不悲观。
把手里筹码捏好,攻守兼备做好,抓住主线弄清楚,交易计划做明白,不要太在意短期的波动,该止盈的止盈,该加仓的加仓。
正心正念,无滞无碍。自性内见,无痴无乱。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