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策略:避免一厢情愿!


关于我对防疫政策调整的分析,我在《下周策略:不变应万变》中阐述过这么一个核心观点:
"既要还要又要"的想法是美好的,但说到底,政策目标总是要有侧重点的,具体处理的灵活度也很大。 
有周密准备的、"只做不说"的、试点的、逐步的、尝试性的改变,比起一纸命令,大范围造成混乱要现实、也理智的多。
格兰,公众号:格兰投研下周策略:不变应万变
因为是试点的、逐步的、尝试性的改变,又因为不同城市对疫情政策调整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不同城市对于二十条的理解和执行可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
动态清零。有的城市强调动态,有的城市强调清零。
那么防疫措施的优化,更加精准、科学,一定是全国性大方向,但大方向执行的过程中,可能没有很多人想的这么一厢情愿。更多的是如我所说的只做不说的,试点的、逐步的、尝试性的改变,不可能全国一步到位,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只会造成混乱和医疗挤兑。
上周在政策催化的阶段,市场对防疫放松的乐观预期显然发酵的过快,而最近有些城市所发生的事实,又势必对这种过于乐观的预期造成挫折,中国的事情,不要想当然,更不能一厢情愿。
对于地产的恢复,也是不能一厢情愿的,居民支出的意愿、中长期的信心,都和防疫措施调整的节奏密切相关。
本周疫情受益标的(中药、呼吸机等)、地产这两个方向,显然根据防疫措施调整的进展,要更加谨慎,实事求是的去看待。
年末,机构不会有太大动作,往往进入了游资炒热点的环节,每年年末都是如此,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正心正念,不能随波逐流,瞎炒瞎做。
现在对于2023年整体的大方向,不要急于判断,因为当前疫情政策年底会逐步演化到什么程度,12月会议的方针等核心问题都还没有清晰。所以现在跟着一些“2023预测、展望”去做明年,纯属盲人摸象。完全可以等12月底再去研究明年的策略。
最近的结构性机会仍然会聚焦在信创(特别是金融IT、地产IT)、新能源等进攻板块里的高景气赛道里。同样,尽管跟着疫情变化会有波动,但白酒、医药、大金融也仍然是最具确定性的防守赛道,如有港股投资能力的话,昨天讲的港股的互联网行业也有了右侧的布局价值。
对光伏的四季度排产下降了一些,不少人比较担心光伏的四季度基本面,我特意提一下吧,可以放心,光伏的四季度仍然是十分强劲的。
从四季度排产来看,历年的四季度都是会跌一点,20年、21年在四季度都有一点下滑,所以这并不成为看空光伏趋势的论据。
从政策面上来看,最近国家能源局、发改委都有一些关于并网、“绿证”方面的利好,随着后续硅料不断下跌,组件价格自然也会变得更便宜,会刺激国内地面电站的装机需求的不断增加。
外需方面,美国有240家光伏企业联名要求美国商务部取消对东南亚的双反税收,我们的光伏企业在东南亚设了不少厂,后续也会受益于美国需求的增加,所以对光伏的后续,还是要保持信心。
海风最近的一个研究的趋势是看类似大金重工这样出口比较多的企业,锂电,那就更不用多说了,电池厂龙头处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的长达十年的黄金赛道,目前已处于估值底、情绪底、配置底的三重底部,要敢于陪优秀的企业一起爬雪山、过草地,否则,庆功宴上凭什么有你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