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东航使用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顺利从上海飞抵北京,穿过了民航界的最高礼仪“水门”,圆满完成首飞。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突破波音和空客垄断的商用大飞机顺利首航。
有些自作聪明的人忍不住讥讽两句,说,国产大飞机主要是机身国产的,其他的发动机之类的核心零部件不都是进口国外的么?
这种无知的观点只能让人发笑。
以为造飞机是拼乐高、搭积木吗?进口俩零件谁都能干?集成就是个简单的活儿?日本烧了150亿美元、也是进口国外零部件,整了这么多年不也没造出来大飞机吗?
外媒可一点也不轻视C919的意义。
CNN发文:“C919将成为空客A320和B737窄体客机的直接竞争对手。”
《华尔街日报》则说,C919挑战了波音和空客在中国市场的“双头垄断地位”,极具象征意义。
长期以来,全球民用干线客机市场都被波音和空客垄断。
我国的航空市场巨大,预计到2041年,中国占全球客机机队比例将从现在的20%增长到22%,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要知道,一整个欧洲才占20%。
而民用航空制造业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关键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中国必须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飞机。
C919从2007年就正式立项,经过10年,到2017年才在上海浦东完成首飞任务,2022年才获得型号合格证,直到今天2023年5月28日才终于实现商业航班首飞。
写下来就几行,实际上则花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C919这几个字也很有寓意,“C”取自“China”的首字母,“9”意味“天长地久、经久不衰”,“19”代表飞机最大载客量192人。
C919大飞机的国产化思路也很清晰,从易到难。
机体和航空材料率先国产替代,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对金属材料的替代。而航电系统、机电系统中的相关关键零部件,这种相关细分领域也将会出现国产替代。除此,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等方面,国产化率也会逐步提升。
大飞机产业属于资金、技术和资源高度密集型产业,一般都是发达国家靠研发设计、关键零件制造、营销和售后赚的盆满钵满,发展中国家苦于没有核心技术,只能参与造点一般零部件、组装一下赚点辛苦钱。但现在不一样了,我国大飞机项目的持续推进,直接带动设计、销售、维修等多环节升级。
我把整个大飞机产业链分成机体生产、和未来可能的国产替代两个逻辑,分别梳理如下:
1、机体结构加工及装配:企业或将直接受益于国产大飞机的排产放量:
机体结构件锻造-中航重机,三角防务;
部件加工及装配-中航沈飞,中航西飞,洪都航空;
2、未来可能国产替代:按照目前国内相关产品的现状,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分别为:
1.早期—原材料端国内供应代替机会:优先关注钛合金、复合材料等原材料国产化机会。钛材:宝钛股份、西部超导;复合材料:中航高科,光威复材,恒神股份;
2.中期—机电系统、起落架等系统产品国内供应替代机会:中航电子、江航装备、 中航光电、北摩高科、宝胜股份、全信股份;
3.后期—航电系统及发动机国内供应替代机会:中航电子,航发动力,航发控制, 中航重机,航宇科技,派克新材,航亚科技,钢研高纳,抚顺特钢,西部超导,图南股份等。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祝福中国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