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跌麻了?



干二级的,最近日子都不好过。
卖方的兄弟被降薪的太惨,晚上十一点半给我打电话唠嗑,说孩子上了国际学校,又背了一屁股房贷,今年奖金折了一大半,眼见是要中产返贫了。
买方的也好不到哪去,基金销售创了8年多的新低,新基金完全卖不出去,赎回的倒是不少,再好的标的,也得含泪斩。
跌多了怎么办?圈子里一位基金经理自嘲:“跌多了怎么办?跌多了就做家务,老婆少骂一点,毕竟她买了不少我的产品。”
这在盘面上显示出一个特点:就是只要是基金重仓票,就涨不了了。
今年,A股的公募基金出现30%的亏损已成常态,尤其是持有大量新能源或消费仓位,没有配置中特估或AI的基金。
过去几个月来,只有中特估和AI的投资效益明显。很多公募基金因此砍掉亏损仓位,反手追高AI或中特估,结果再次被套住,进一步亏损。
有趣的是,这种现象并不仅限于国内的公募基金。首家在国内发行公募基金的贝莱德也未能幸免,
在过去三年间,贝莱在美股常跑出50%以上的涨幅。然而,贝莱德在中国发行的12只产品,都已陷入亏损状态,没有一个能逃过A股的毒打,把中国区负责人汤总都干离职了。

究其根本,除了A股比较博弈以外,还是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受到这两年的疫情扰动+外交斗争,这种情况会存在,但不会是长期的常态,重新回归基本面定价,给予绩优成长股以合理估值,是任何一个资本市场的应有之义。
--
今天再提一提市场比较在意的宁王,摩根士丹利下调宁德时代评级至低配,下调目标价16%至180元。
闻声而动,新能源赛道再次大跌,并把创业板带进沟里去了。
实际上,统计一下历史数据,大摩看空宁德也不是第一次了,而且也不见得准确,这次最大的点在于发布报告的时候时间点比较特殊,市场情绪太脆弱了,经不起一点惊吓。

报告的核心观点:对宁德份额和利润率的担心,逻辑是通过锂电材料现状简单线性推演电池赛道,而这本身是不够深入本质的。
就像我昨天说,苹果MR产业链跌多了可以捞一样,跌了看空不算本事,跌了再无脑唱空,更没有意义。
我觉得国内卖方的分析师这块的分析也很透彻:1)份额:
【国内份额的下滑不是竞争力的变化,而是下游终端车企的变化】,月度装机占比的变化系某个月广汽(宁德份额低)卖得好OR特斯拉卖得好(宁德份额高)的动态变化,追求月度市占率只上不下没有意义。我们思考的仍是大周期,宁德市占率是不是还有空间?中国权重不大了,欧洲的所向披靡和美国的生死未卜? 其实欧洲向上的大周期已经给了接力棒,也感谢美国的未卜才让很多人有机会“捡钱”。接下来和福特的落地最值得期待。2)利润率:电池的本质是【物理性能和电化学体系的结合】,所以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制造业里连电池都觉得没壁垒确实可以不看了。宁德第一轮和二线拉开差距是【物理体系迭代,无模组化开启了一个时代】,去年客观说是技术进步放缓的一年。但进入23年,化学体系的进步(典型PET等迎来新周期),物理体系(超级拉线等),甚至我们近期和骄成、日联沟通的设备细节变动/新技术,都从侧面彰显了龙头的技术实力。#结论是【二轮差距扩张到来】。
就在内资砸盘新能源的一片哀嚎中,北向资金偷偷把底抄了。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25.10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6.76亿元,深股通净买入8.34亿元。
现在的市场很像去年十月,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跌,实际上,拥挤赛道已经出清,筹码结构转好。转折点也是越来越近了。
 眼见着布林肯即将访华,中美关系有望解冻。5月出口数据又这么差,政策出台的必要性进一步上升。不管是外部,还是内部,都处在值得期待的边际变化向好的前沿,觉得跌了凶了,出来避一避可以,但投资本身就伴随着回撤,这个时刻,这个低位,是不应该恐惧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