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闻上老有XX万股东暴雷的新闻,其实就是有ST股退市了。
2022年全年,A股强制退市公司有42家,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刚过去的5个月,已经完成退市的公司有8家,而正在退市的公司却已经达到了57家。
注册制,退市是来真的了。
A股之前这么多年,也就退市了100多家,动真格之后,退市之前那些炒小炒烂,等着借壳,白马王子来拯救的逻辑彻底失效了。因为注册制了,上市不稀缺,相反保壳的难度大大提升。
今年退市的里面比较显眼的就是房企的退市。
现在,A股房企退市就像下饺子一样,最大的威胁,就是面值退市。意思就是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就得摘牌。
6月6日,昔日的四川“房企一哥”*ST蓝光被终止上市并摘牌,成为了退市新规下A股首家“面值退市”的房企。此前,*ST中天、ST美置、*ST嘉凯以及ST泰禾也已触发了“面值退市”的情形,按照规则将踏上退市之路。此外,ST粤泰、ST阳光城、*ST宋都等3家房企均已锁定“面值退市”名单,这其实就是投资者用脚投票,
这些退市房企有个共同点,都是杠杆比较高的民企,过去在房地产日子好的时候大干快上,三道红线+房市萎靡之后资金链就断了,只能无奈退市。
最近房地产卖的实际上并不好,5月百强房企销售金额为5492亿亿元,同比增长5.8%,环比下降14.5%;销售面积为2952万平,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9.4%。4月还有18家房企实现了销售额单月同比正增长,5月只剩下16家了;4月有5家实现环比正增长,5月只剩下3家。
本来房企刚经历了口罩和“三高”运转模式,资金链就严重承压,并陷入流动性危机。
以为冬天过去,春风就会吹过来,没想到都夏天了,春风还没到。
现在房地产行业有这么几个特点:
1、土拍极度聚焦核心城市。
土拍市场表现出明显的“冰火两重天”,城市、板块间分化现象明显。
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单场房企数量屡次刷新记录。而城市热度较低的土地市场表现流拍更多,以底价成交情况普遍。
就拿昨天举例,杭州迎来年内第五次集中出让,共计成功出让5宗宅地,总成交金额104亿元,4宗摇号成交,整体成交溢价率达11.25%,摇号比例和溢价率均刷新杭州最高。基本上是本土民企持续发力,拿下本轮土拍中80%的地块。
同日武汉、重庆也有宅地出让,但高溢价成交地块屈指可数,今日成交也均为底价成交,城投和国央企托底。除非后续推出个别极度优质、稀缺的地块,否则市场将持续低位运行。
TOP10的城市,土拍不错,而298个城市前四个月的土地成交不足10亿元,这个数据,非常夸张,充分反映了房企极强的避险情绪。
2、听到打雷,雨还没下。
现在房地产不是说房住不炒,而是说恢复正常。
房地产是百业之母,家电、地产链条上这些如卖家具的、做防水的、搞建材的等等销量走低、降薪裁员、店铺倒闭等不用多说了,连白酒都会受影响,从而影响消费等板块。
现在土地卖不出去,直接6影响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根据50强房企数据来看,5月环比下降了7个点,这个是反季节下降,很罕见,按理说5月应该比4月卖得好,同比更是下降了16%的销售面积。
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官媒要放开限购的声音,放风的来源,就在于此。
但只听到了打雷的声音,要真的下雨了,才能作数。
3、优质房企逆势高增长。
虽然行业整体不行,但行业正在加速出清,格局优化在进一步增强,年初以来,优质房企的销售额都是逆势高增长,颇有点剩者为王的意思。比如年初到现在越秀、滨江、华发、招商蛇口、保利、万科、中海、建发这些优质房企的增长都是不错的。
即使行业走势有点惨,但对于股票而言,对优质房企不用再过于悲观。如果政策能放松,股价的修复是大概率事件。
更何况,“李蓓底"都出现了,还能有什么好担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