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轮动飞速?内部暗藏玄机!



今年AI行情变来变去,早就过了一开始的普涨阶段,分化非常大,很多人表示“AI轮动太快了”。
那具体怎么跟踪AI行情?以什么框架来分析AI行业?
方法或者说视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天我引用一个国外的产业的视角来看AI,将AI行业进行大的划分,“SCIR”框架将 AI 企业简单进行分类。
“S”即 “Supplier”,中文叫“提供者”,主要指的是基础层和技术层的相关企业,包括算力、算法+平台两大部分,在整个 AI 产业链中,这些企业更类似于传统行业分类的上游资源品
企业,提供数据、算力、模型资源。
S是供给端。
基础层主要涉及硬件基础、数据、算力、算法等这样的底层核心要素,对应的企业多为设备端,如NVIDIA、AMD、Intel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英伟达,年初至今不光自己表现好,还带着一堆A股亲戚一起发家致富;
技术层主要涉及模型的构建,大模型包括NLP大模型、CV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海外主要厂商例如Microsoft、Google、Amazon、Meta等,Meta凭借技术优势,从年初至今表现优于其他企业;
“C”“I”“R”是应用端的三种分类,根据对AI的应用方式,分别是“Combiner”(结合者))、“Invoker”(调用者)、和“Refiner”(微调者)。
C、I、R都是需求端。
详细讲讲:
“C”即Combiner,结合者,指的是原有产品逻辑更综合的企业。说白了就是,AI作为介入方,优化原有的产品逻辑与流程,成为连接中枢。举个例子,在原有产品上增加流程管理、资源管理系统的预测能力,或者部分功能上利用大模型,但产品架构不会被大模型替代;
“I”即Invoker,调用者,指的是主营产品/服务可以直接调用大模型的企业,例如主营翻译、语音转文字、图像识别的企业,关键看大模型是否能够取代从“输入到输出”的原有逻辑,还是仅作为补充,赋能原有算法;
“R”是Refiner,微调者,指的是大模型向垂域小模型演化的过程中,通过企业数据+大的模型的梯度微调,实现对企业目前产品部分功能或运行逻辑的重构。说白了就是,借助企业自身的数据,实现精简大模型,赋能原有功能。通常分布在游戏应用、数据处理、自动驾驶、网络安全、金融科技等领域内。
有点记不住?放个全局的图片,就更清晰了。

那么,如何借助SICR框架看企业投资机会?
首先,Supplier类企业作为供给方,训练受益可达数百万美元,如Megatron-Tuning NLG 530B训练成本高达1135万美元,Gopher、PaLM训练成本同样高达800万美元以上。在目前的国产化趋势下,可以着重关注国内算力供给、算法龙头模型研发进展。
Invoker类企业短期受益于效率提升,长期壁垒降低或致竞争加剧。比图图像处理赛道,以前是很复杂的多重步骤操作实现图像,如今通过简单的语言输入即可完成,Adobe就非常聪明,抢占先机推出AI图像生成工具Firefly企业版,从而帮助Adobe提升收入以及扩大市场份额。
Combiner类企业需要寻找大模型输出与产品某部分功能的契合度,受益时间晚于Invoker。
Refiner类企业需要借助自身数据训练大模型,打造自身的垂域小模型,前期准备时间更长,成本也高。例如在游戏应用,Roblox将生成式AI加入游戏引擎,降低游戏开发的建模门槛,从而降本增效。
从分化程度看,Refiner>Combiner>Invoker>Supplier,也就是说,下游的弹性更大,而上游更集中。
对不同类别的投资的,具体逻辑就是:在“S”里,关注增量需求空间带来的收入爆发力;在“C、I、R”里,主要关注大模型有没有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还是提升企业经营绩效。
618也别光顾着采购,把这篇文章分享保存,认真读透读懂,AI的全景就非常清晰了!
相关标的:
Supplier:寒武纪、海光信息、科大讯飞、昆仑万维;
Invoker:万兴科技、新华网、芒果超媒、世纪天鸿;
Combiner+Refiner:奥飞数据、虹软科技、三七互娱、完美世界、东方财富、同花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