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和长辈聚餐战术指导


今天文章字不多,但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有个两分钟看完的方法,你直接跳转到“高能预警”或者读加粗文字,也ok~

今天要干什么?当然是和我的老朋友们聊天
大家好,我是小游。
马上就到春节了,一想到充满长辈的饭局还是有点慌。
我的很多同龄人都成了舅舅姑姑或者爸爸妈妈,而我还稳坐最小辈。所以年年磨练,外加这几年研究体制内的书,发现讲官场商场的方法,应对长辈局绰绰有余。
今天和大家主要谈一些麻烦情况的应对,座位、礼仪、场面话这些我就不讲了大家都懂。我今天想为大家争取聚餐及格,不要出现重大错误,这样就够了。

(尤其针对那种一年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工作学习的老实人、I人,聚餐让你觉得不知所措,或者感到冒犯不知道怎么办的那一类朋友)
其他的,在及格基础上的高分表现,就看大家的啦!
1.场景一:问成绩问工作问感情不想回答时
2.场景二:长辈吹牛讲不靠谱的话还问你认不认可,如何回应?
3.场景三:饭桌上向你的专业领域请求帮助
4.场景四:长辈给你提建议、指手画脚,你觉得是多管闲事很不爱听时...
所以今天本着说乐子的闲聊心态和大家分享,若能排忧解难,不胜欢喜。

核心思想就一句,要看他们话里背后的意思,他想表达什么。
而不是他真的要你怎样,大家都在用自以为的方式表达礼貌和关心。
然后有些年轻朋友就会想了,那我凭什么无缘无故被他们指手画脚?
唉,这就是封建残余思想了。没那么多合理的,也别指望中年人去改变观点。
一切大环境的底色就是这个,所以当他变成现状时就要按照规则来,而不是改变规则或者让自己吃瘪。
1.场景一:问成绩问工作问感情不想回答时
这个很常见,他们问东问西的,这时候没必要展开讲(即便是优秀的经历)。要记得,回答问题的话,两三句就能解释清楚。

比如问未来规划,想具体怎么做时,给一个方向词+态度就行。
如:留在体制内了,打算多磨炼几年;
读研呢,打算和老师多学习下做项目or学术。
有的朋友是这样,你不主动跟他说话他也不说,但是一旦问到擅长领域或者让他讲自己的经历,那就会详细展开论述···
没说不好,但是,想想是不是跑题了?回答问题而已啊——什么时候变成我们的主场了呢?
言多必失,尽量少谈自己。就事论事,就题论题。
那种两句都不想回答的情况,比如问成绩,隐私问题,该如何应对呢?

正面回答,实话实说情况不太理想:他们其实也懂点到为止,尤其在得到你的不好的回答的时候,还倾向于同情你或者反思自己;
更推荐大家反面回答:就是选择用对方孩子选择的路相反方向来答,这样不会让自己觉得难堪,还能有回答。
例如对方是想赶紧工作找找方向,我们就说“和子涵不一样啦,我没有他那么有勇气···目前还不想直接去就业,所以打算继续读书。”
如果对方是想在父母身边或者继续读书,我们就换“哈哈叔叔阿姨,我不像子涵学习那么好,我就是个没什么定性的孩子,也亏我爸妈是个开明的,就想出去看看啦。”
攻击全给我们抵御了,还顺带夸了别人家孩子一把,nice.
2.场景二:长辈吹牛讲不靠谱的话还问你认不认可,如何回应?
忍住,憋住,苟住。能不能及格,度过饭局考验,就看这个了。
这是观点的不同,但切忌在这个场合下,不能探讨观点。

因为要在考虑和谁说话。他们是单方面输出,不是在问我们的看法。他们只是想秀。
比如说丢一个很歪的题:“我觉得大学生,尤其学文科的,都没什么大用。”
明明知道是歪理或者非常虚伪的话,忍住开麦或者冷笑。
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想着即便不怼回去,也要明显的表示自己不认可,保持沉默?但这样其实不好,因为他们已经问你或者看向你了。
当他们把问题丢过来“你说是不是?”的时候,他的目的是获得肯定,让自己这个长辈、大家长有权威,不是在唱独角戏,毕竟有人迎合他。
沉默其实是不给他面子,这样他的目的就没达到。
一年到头不容易,就当是让他开心了。
可以这样:认可+ 表现自己不足。
“是的。我之前还没想到这一层、我还没什么社会经验,大概以后就能看到了、我还是要多出去看看,要不都不懂人情世故了···”
3.场景三:饭桌上向你的专业领域请求帮助
图穷匕见了。
区分他们是不是真的想做,并且还是请你帮忙做。

大概率不是真的。只是由于你的专业或者工作很厉害,他们很感兴趣。现场抛了个问题,希望以后你能帮他们。
这时候就是打哈哈,说自己现在还没学到什么经验不够、专业不是很对口恐怕不专业、以后能帮忙就帮。
如果是真的,现在就想请求你帮忙。
不想帮:现场说,自己专业不对口解决不了就不添乱了/自己工作没有这个职权。
这时候差不多就行了。
想帮的话:如果你发现一两句话说不清,或者他们干脆在往错的方向上做,就给他们一句结论,说剩下的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吃饭先别谈工作了,之后微信您给我发材料,我们再谈。
(很少有事后有回音的。)
一开始想帮后来不想帮了:事后来联系了,你发现这事很麻烦,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好。
真诚地说出他的负面情况,并讲自己只能做哪项工作。
如果你还能帮到他并且牺牲不太多,就把你能做的事情跟他说了,如果这件事他也还需要你去做,就做这一点就好了。
如果你不能参与这件事了,就详细的说出你的情况,然后给他建议去咨询谁,在哪个方向去咨询和解决问题。
这样很得体了。
4.场景四:长辈给你提建议、指手画脚,你觉得是多管闲事很不爱听时...
注意哦,他们不是真的给你建议,也不是想改变你,让你变好。只是因为这是常见的话题,他只是在输出自己的观点。
这时候,只需要做到一点:别当真,不要感到冒犯。
他们没有想冒犯你。

但是有这样一种情况啊,就是他们会通过贬低我们来抬高自己。或者给出我们根本没法达到,无法实现的建议。看起来好像还很认真。
这里可以理解为是在秀自己,迷之优越感,别当真就行。但是有可能会更过分的时候——
我们好像无缘无故就被拿来和谁比较,或者一开始在批评一个人,后来带到我们身上。“你也这样,要注意改正。”
比如前几天,
我有一个弟弟没考好,然后战火又烧到了我这里。气氛突然很怪异——长辈们突然开始细数我的缺点,我当时很生气。

于是我一一解释,他们又开始说,“只是提点你,预防一下。”。
后来才知道是这样一种情况——
那就是小辈要均衡,他们不希望只有一个小辈在被批评。安慰他们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孩子的情况也贬低一下。
所以理解了吗?他们眼中并不是我们本身。一年才见几面的人能有多了解呢?这时候什么解释都是没必要的。
直接思考他们的目的就会好很多,也不会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
炫耀。
满足长辈的权威感,自己讲话有分量,被认可。
比孩子的成就。
故作谦虚。
还是那句话,就像《民法典》都知道的事情,那就是区分“意思表示”和“戏谑行为”——而我们往往,会把餐桌上发生的一切都当做“戏谑行为”。
所以,别在意,放轻松~
大家,新年快乐!!好好享受当下的快乐吧,我们一起加油!
“怕什么真理无穷,
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共勉
点击下方名片,即可关注▼


如果这篇文章为你带来了灵感或启发,就帮忙点个『赞』or『在看』吧,这对我非常重要,感谢!
end

点赞、在看是更好的鼓励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