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一世 | 凯乐符号与拉布兰旗


篇章:古罗马文明——帝国岁月
上期说到,长久以来,罗马帝国一直在打压基督教,并逼迫基督徒放弃信仰,转信罗马传统宗教,直到君士坦丁一世称帝后,这项执行了200年的宗教政策才被终止。
那君士坦丁一世为何不再逼迫基督徒了呢?
1、《米兰敕令》
要知道,支持基督教未必能给他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好处。
首先,基督教反对服兵役,军队中并没有多少基督徒,所以君士坦丁一世支持基督教并不会强化他的军权。
其次,基督教宣扬的平等、博爱等思想并不受贵族喜欢,所以其信徒主要来自底层贫苦人民,而他们很难在经济上支持君士坦丁一世。
因此,无论怎么看,也看不出君士坦丁一世支持基督教能得到什么好处,那他为什么还要力挺基督教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把时钟稍稍向前拨一下,拨到他称帝之前,与几个竞争者混战的时候。
此时发生了两件事与基督教有关。
一是君士坦丁一世对战马克森提乌斯时,曾梦见了耶稣基督,梦中,耶稣启示他使用“凯乐符号”。
这是一个由“X”与“P”叠加形成的符号,代表着耶稣基督,于是,君士坦丁一世将它刻在士兵的盾牌上,最后战胜了对手。

后来,这个符号就被画在了罗马的军旗上,被称为“拉布兰旗”。

尽管这件事听上去像是一个传闻,但在基督教史上却有着重要意义,被认为是君士坦丁一世归信基督教的伟大时刻。
当然,比起这件事,下面这件事则更具有历史意义。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一世与另一位竞争者李锡尼联合颁布了一条命令——米兰敕令,宣布:基督徒信仰自由,不再被逼迫,并归还没收基督教会的财产。
这条命令本身并不稀奇,因为早在2年前,当时的皇帝伽列里乌斯就颁布了这项法令,如今两人只是重申了一遍而已。
真正令人奇怪的是,两人此时虽然是盟友,但也是各自统治各自的地盘儿,并不是整天共处同一片朝堂的同僚,那两人在意大利米兰会晤时,怎么会讨论这么“微不足道”的事情呢?
而且,此时君士坦丁一世统治的是西罗马帝国,境内并没有多少基督徒,所以这件事和他其实没什么关系,那他是闲着没事儿干吗?
2、力挺基督教
当然不是,因为这项命令是针对马克西米努斯的。
此时马克西米努斯控制着叙利亚、埃及等重要地区,是君士坦丁一世与李锡尼的共同敌人。而马克西米努斯在他的地盘儿依然执行传统政策,逼迫基督徒放弃信仰,改信传统多神教。
而颁布米兰敕令后,联军就获取了基督徒的支持,当然,君士坦丁一世的地盘儿并没多少基督徒,所以这项政策主要是为了帮助李锡尼对抗马克西米努斯。
再之后,君士坦丁一世消灭了所有对手,成为了罗马帝国唯一的统治者,而他自然不愿意做一个卸磨杀驴、出尔反尔的帝王,所以便一直沿用着《米兰敕令》。
不过,这个理由并不充分,因为帝王拥有无上权力,如果他想反悔,推翻以前的命令,那别人拿他也没办法。
比如,之前提到的伽列里乌斯,他生前其实一直在迫害基督徒,可病危临终时,他希望基督徒为他祈祷,于是便推翻了之前的逼迫政策,出台了宽容基督教的法令。
而像这样的帝王绝不止伽列里乌斯一个,再比如更早的塞维鲁也是如此,他一开始对基督徒采取宽容政策,可后来则改变了态度,开始逼迫基督徒了。
因此,就算帝王出尔反尔,基督徒也是没有办法的。
这样说来,君士坦丁一世的决定就一定还有更充分的理由,否则一旦基督教“碍眼”,妨碍了他的统治,他就可能变卦,不可能坚持力挺基督教的。
那君士坦丁一世到底看重了基督教的哪一点呢?
3、力排众议
有一个事件最能说明这个问题,那就是——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
这原本是基督教的一次内部会议,讨论耶稣基督到底是人还是神的问题。
按说像这样的问题,外人是很难参与的,因为外人既不了解基督教,也不懂神学,所以对他们的争论完全听不懂,而令人奇怪的是,基督徒们竟然请君士坦丁一世来主持这场会议。
要知道,君士坦丁一世并不是真正的基督徒,也没有像慕道友那样作为培养对象参与教会活动、接受教义培训,所以他虽然支持基督教,但实际上与我们普通人一样,并不懂基督教那一套理论,很难为双方主持公道。
之所以由他支持会议,是因为这次基督教闹得太不像话,有些城市支持这一派,有些城市支持另一派,许多城市都因此变得骚乱,成了一场闹剧,甚至有人把它编成戏剧,搬上了舞台供人取乐。
这让君士坦丁一世很恼火,所以才主持召开了这场会议,邀请双方坐下来好好儿谈谈,希望能一举化解分歧。
可做为一国之君,君士坦丁一世肯定是很忙的,所以像宗教内部分歧这样的小事,应该用不着他出面去解决。就算双方闹得很大,弄得很多城市都出现了骚乱,那顶多“各打五十大板”,强行平息骚乱也就完事了,根本不用他亲自调解。
而君士坦丁一世能把事情做到这种程度,就说明基督教在他心里的分量很重,所以他不希望基督教内部出现分裂。
或者说,在君士坦丁一世眼中,“统一”的基督教才有价值,才有助于他维持国家的稳定,而这也是君士坦丁一世力排众议,打破传统宗教政策,力挺基督教的真正原因。
那基督教能不负重托,团结一致,帮君士坦丁一世实现他的目标吗?
下期,我们接着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