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是商业文明吗?


关键字:所谓财富
上期说到,屋大维掌权后把国库一分为二,拆分出了一个“御库”,由他直接管理,而元老院之所以同意他虎口拔牙,分自己的财权,一是因为自己得到了好处,更主要的是,他们觉得屋大维吃亏了,讨不到什么便宜。
殊不知,如果元老院能长“前后眼”,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那我想他们一定不会同意拆分国库的。
那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1、财富之源
财政拆分是配合着行省拆分的,罗马的行省也一并分为了两部分,其中,御库的收入都来自屋大维控制的行省,这部分行省被称为“元首行省”。
元首行省都在帝国的边疆,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要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所以元老们才笃定这里没什么油水儿。
按说元老院这么想本没有错,他们盘算来盘算去,觉得财政税收也就两块:一是土地税,二是战利品。
土地面积是固定的,因此,能收上来多少税也就是固定的,收的多了地主们肯定受不了。
至于战利品则并不稳定,显然不能支撑日常开销。更何况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战争缴获的东西多半要分给士兵,屋大维其实剩不下多少,因为这些都是将士们用命换来的。
而且,到屋大维时期,罗马的疆域也实在是太大了,帝国的边疆已经离中心太遥远了,有些还靠近蛮族,难以管理,所以元老们也实在是想不出,屋大维还能有什么“增产创收”的办法。
那屋大维如何创造财富呢?
2、农业vs商业
这取决于如何定义财富。
元老院想的其实都对,因为长久以来,罗马人眼里就只有土地,有了土地才能有人,有了人才能种粮,而有人有粮才能打仗,抢更多的土地……这样循环下来,税收反倒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粮食。
这可能与我们的认知有些冲突,因为在我们的印象里,罗马守着庞大的地中海,贸易发达,应该是商业帝国,怎么能只认粮食呢?
这是因为罗马根本不是商业帝国,它和古代中国一样,都是农业帝国。
其实,古代的商业只能起到互通有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贸易领域,而真正的商业文明要与农业、工业高度结合,这既需要社会高度分工,又需要大规模城市化才能做到,但显然,古代没有任何文明具备这种条件。
因此,古代的国家不能单靠商业支撑,而反观现代社会,有些国家完全没有农业,只有商业和服务业,但他们依然能完好生存,尤其是欧洲的袖珍小国,比如梵蒂冈、摩纳哥等等。
因此,罗马依然是农业文明。
既然罗马是农业文明,那他们把眼光盯在土地、盯在粮食上也就不足为奇了。但问题是,即便罗马是农业国家,粮食就一定是主要财富吗?
3、财富的增长
这可不一定。
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先得弄清粮食是一种怎样的财富。
粮食这种财富有点特殊,一个人要是饿急了,那他愿意用全部金钱换一口吃食,可人一旦吃饱了,那多余的粮食反倒是负担。
这是因为粮食是活的种子,贮存时损耗大、成本高,不能存太多,所以如果把粮食作为主要财富,那它是很难积累的。
尤其是,罗马早期就是挖坑存粮,所以粮窖规模都不大,否则就容易塌陷,而且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挖窖,至少不能有地下潜水。
这种情况到了帝国时期才有所改善,那时他们用混凝土在地上建了粮仓。比如考古发现的阿格里帕仓库和奥斯提亚大仓库,它们不但坚固,而且规模很大。

但问题是,如果建造了这样的公共仓库,那就要派专人管理,可在整个罗马共和时期,既没有这样的公共粮仓,也没有专门的仓库管理员。那这是为什么呢?是他们建不了这样的仓库吗?
4、粮食悖论
显然不是。
因为罗马的混凝土技术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年,那时罗马共和国如日中天,正在疯狂扩张,而且,罗马也不是没有粮仓,只不过它们都是由私人建造,私人管理的。
因此,罗马不建公共粮仓,其原因肯定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管理。
前面说了,粮食贮存的损耗特别大,即使粮仓建的再好,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损耗也难以减少。
当然,这部分损耗是可以预估的,所以在管理时,只要不超过一定损耗比,那管理员的工作就是合格的。
不过,这看似合理,但其中却暗藏玄机。
因为粮食管理员完全可以不存粮或少存粮,等需要发粮时再补进来。这样一来,管理员不仅能完成工作,还有套利空间。
比如,管理员可以先把粮食都卖给私人,等来年需要发粮时再从私人手里买过来,假设1年的损耗是一成,那他只要买回来90%的粮食就够了。
于是,管理员不仅完成了工作,还净赚了一成的粮钱。
但问题是,既然是公粮,那这样做就是违法的呀,所以这就又增加了监督成本。而以元老院的管理能力,肯定是管不好这件事的,所以在整个共和时期,罗马都没有设立公粮仓。
5、结语
不能设立公粮仓,就意味着国家的财富难以积累,而对于一个农业文明来说,粮食又是它最主要的资源,这真让人情何以堪呀。
那既然如此,屋大维有什么好办法来积累财富吗?
下期,我们接着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