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行省 | 恺撒的自治改革


关键字:罗马行省
上期说到,罗马共和国发展到后期,便开始快速殖民扩张,短时间掠夺来大量农产品和奴隶,导致本土的小农经济瓦解,大量农民破产,社会动荡不安,并最终导向了内战。
这场内乱持续了近100年,历经了数代人的争斗,各方力量“你方唱罢我登场”,而罗马却始终没有走出泥潭。
现在,屋大维战胜了其他势力,那对罗马来说,这到底只是短暂的喘息,还是长久的和平呢?
1、枪杆子
内战打打停停,持续如此之久,说明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战争本身,那关键在哪儿呢?
这我们就得从政治的角度去分析了,因为战争多是政治的延伸,往往是政治问题没有妥善解决,才会走向极端的武力对抗。
那罗马当下有什么政治问题呢?
问题在于:统治者与元老院的解离。
原先,罗马是贵族的天下,所以贵族元老院便是统治者,但自从贵族衰落,新兴工商业崛起以后,商人富豪便开始挑战贵族的统治了,但此时罗马名义上还是由元老院统治的,于是情况就复杂了。
后来随着平民势力的壮大,加入到权力的角逐后,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但不管多复杂,我们只需问一个问题就行,那就是:这些人凭什么做统治者,他们靠什么来统治罗马呢?
靠军队。
虽说打仗是军人的天职,但有军队不代表着就要打仗,军队更大的作用是维持统治。
实际上,古代的政权都要靠军队维系,但军队的地位却天差地别。
对有些国家来说,军队只是统治者的工具,比如中国的宋朝,统治者能牢牢掌握军权,而军人的地位简直可以用低下来形容。
可罗马不同,罗马一直处于军政府状态,所以军队支持谁,谁就是统治者。
而过去,军队挑选了元老院做领袖,但自从马略改革,罗马由义务征兵变为花钱募兵之后,军队便开始效忠于个人了。
一开始他们倾向于效忠商贾巨富,因为他们能花钱招兵。
不过后来,他们开始效忠于军队将领了,因为他们能抢钱养兵。
但无论是商人,还是军阀,他们能招揽的军队都是有限的,因此谁也无法垄断军权,这才导致后来罗马陷入内战。
而这一情况到恺撒独裁时出现了转变。
恺撒当政时,所有军队都衷心的拥护他,士兵们都称自己为Caesarian,意思是“恺撒的人”。
那军队为何如此拥戴恺撒呢?是他魅力大,或是勇气足,还是金钱多呢?
2、给与不给
都不是,而是因为他扩大了公民权。
早年,罗马的士兵都住在罗马城,都是罗马公民,但随着罗马南征北战,地盘儿越来越大,征兵范围就扩大了,整个意大利都有人参军打仗。
而外地的士兵并没有公民权,所以天生是“二等人”。
他们既不能当官,也不能参与立法,就算他们再卖力打仗,也获得不了政治权利,成为不了罗马的主人。
那罗马为什么要欺负这些“外地人”呢?
一开始原因很简单,因为罗马与希腊一样,都实行广场政治。
大家都得徒步走到市中心的广场开会,如果住的太远,那就没法儿在一天之内往返了,所以只能给罗马城的人赋予公民权。
但随着罗马的扩张,原因就不这么简单了。
按道理,罗马所占领的地方,原先都是他们的敌人,因此,罗马不可能给这些手下败将政治权利,否则还怎么剥削他们呢?
可这些人归顺罗马后,确实为罗马做了很多贡献,尤其是他们的后代已经完全融入了罗马生活,不再是罗马的敌人了,那应不应该给这些人平等的政治权利呢?
如果不给,那他们一定不服气,社会也不会安定;可如果给了,那他们也不可能千里迢迢跑到罗马城,去参与罗马的管理呀,所以给了也是白给。
也就是说:罗马城以外的人理应获得公民权,但在广场政治模式下,不具备实施条件。
那怎么办呢?
3、见招拆招
这个问题可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从罗马开始扩张后就逐渐显现了的。
对于意大利半岛上的城邦,罗马人的做法是:把罗马城的政治模式原封不动的“克隆”一份。
他们会在殖民地建立本地元老院与议会,并仿照罗马城的政治体制来管理本地事务,差别只在于:殖民地只有治安警察,没有驻军。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罗马人并不害怕他们叛乱,因为意大利半岛三面环海,没有外来威胁,而罗马城又处在正中央,可以从容派军镇压叛乱。
但罗马的地盘儿扩展到海外后,这套办法就不灵了。
因为海外殖民地周边还有其他势力,所以必须驻军,可以想见,这些军队也只能从本地招募,因为罗马城的公民肯定不愿意千里迢迢跑去当兵,再加上它们又孤悬海外,所以罗马对它们的控制力就降低了。
那怎么办呢?
4、遥领
设立行省。
公元前241年,罗马设立了第一个海外行省——西西里岛行省。

让我们回顾一下之前的内容,罗马走出意大利后,曾碰到了一个劲敌——迦太基,两国前后爆发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
而公元前241年正是“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的时间,这次的胜利者是罗马,并且,他们从迦太基手上夺取了西西里岛。
于是,罗马派了一位官员到这里担任总督,代表罗马统治这里,并总揽军政与民政。
所谓军政,就是统军;
所谓民政,就是收税。
最开始,这些行省就是罗马的前哨阵地,因为那时罗马还在四处征战。
就拿西西里行省来说,它一直贯穿着整个布匿战争,所以罗马人不可能安心经营这里,因为它随时都可能被迦太基抢回去嘛。
后来,迦太基被消灭了,但罗马又进入了残酷的内战,各个行省都成了军阀们的粮仓,于是又被反复盘剥。当时大文豪西塞罗曾形容:
“各省都是哀怨叹息,人民怨声载道,所有的人都反对我们的贪婪、残暴;从海洋彼岸,无论远近,没有一个地方不认为我们是荒淫、不义的。”
西塞罗的描写也许有些夸张,但确实反映了当时的情况,毕竟“乱世之人不如狗”嘛。
直到公元前46年,这种情况才有了转机,怎么回事呢?
5、自治
这一年恺撒战胜了庞培,统一了罗马。
而到了此时,罗马已经建立了17个行省,整个地中海都快纳入了罗马的版图了。

于是,一些处在内部的行省其实就不需要驻军了,可以安心发展经济。
但按照现行的政策,所有行省都要上缴高额的税赋,来供养军队,这样一来,内部行省当然觉得自己吃亏了。
那怎么办呢?
恺撒的办法是让各行省自治,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儿,而他赋予各行省公民权就是第一步。
这么做当然获得了各行省的支持,但却损害了罗马城公民的利益,尤其是那些权贵巨头的利益。
因为他们之所以能聚敛起巨额财富,正是靠盘剥各行省获得的。现在让各行省自治,那不是要了这些权贵的命吗?所以他们便联合起来要了恺撒的命。
而恺撒死后,罗马又陷入了内乱,并且,这一乱就又是10年。
现在,他的继任者屋大维又重新统一了罗马,那他会继承恺撒的遗志吗?
下期,我们接着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