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 | 贵族也得下“血本儿”


关键字:恺撒出身,罗马人名
上期说到,共和国末年,罗马爆发了喀提林政变,这场政变是数百年来,贵族与平民斗争的分野。
此前,平民革命是想争取更多的利益,而这次不同,喀提林是要颠覆掉贵族政府,实现平民统治。
喀提林政变虽然失败了,但贵族内部却早已有了分歧,有人就公开为喀提林求情,认为他罪不至死,而求情者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恺撒,为此,激愤的贵族青年差点杀了他。
那恺撒为何要冒着与贵族决裂的风险,为喀提林开脱呢?
1、平民路线
其实,说“决裂”有些夸大其词了,因为从马略开始,贵族要想当政,就必须争取平民的支持。
从马略,到克拉苏,再到庞培,平民的力量飞速壮大,并逐渐超过了贵族,所以即便撇开贵族,单纯站到平民一方,也有可能当政。
喀提林就是走的这条路线,只不过他操之过急,不遵守政治游戏规则,采用了阴谋暗杀的极端手段,这才功亏一篑。
因此,恺撒为喀提林求情,未必是在同情他,而是在表明立场,告诉大家自己站在平民一边。
事实上,当时的政客们要想上位,也多是走平民路线,恺撒当然不能例外,区别在于谁走的更彻底而已。
那恺撒走的彻底吗?
2、金钱政治
非常彻底,而我们从他的施政手段就能看出端倪。
公元前66年,34岁的恺撒当选市政官,这个职务类似于今天的市长,十分难当,因为他需要组织最受罗马人欢迎的“嘉年华”,拉丁语称为Ludi,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罗马的“庙会”。
这本来是罗马的宗教活动,但却要上演丰富的娱乐节目,有戏剧、赛马、以及大家最喜欢的角斗比赛。
然而,这项活动的经费有限,不仅需要富人的赞助,甚至还要市长本人自掏腰包筹办。
而如果市长有政治抱负,想要在仕途上更进一步,那他就得倾家荡产,甚至还要借钱,才能为罗马城奉献一场盛大的欢宴,以此来取悦民众。
恺撒在任时最舍得下血本,虽然任期只有一年,但他却欠下了巨额债务,当然,他也获得了巨大的荣耀。
不过,到此为止,我们还不能说恺撒就是坚定的平民派,因为即便是倾家荡产取悦平民,那也是当时政客的通例,恺撒并不特殊。
至于他比别人舍得花钱,那顶多说明他比别人有政治抱负,不能说明他就是平民派的“死忠粉”。
不过,他与其他的平民派政客还是有所不同的,是什么呢?
3、名字的学问
那就是,恺撒不仅出身高贵,而且是炙手可热的权贵,这一点与喀提林就明显不同了。
喀提林虽然也是贵族,但到喀提林这里,家道都不仅仅是中落了,那简直是贫穷,所以他彻底倒向平民并不奇怪。
但恺撒却不同,他的姑姑嫁给了马略,那可是被称为“第三次创造了罗马”的改革家呀。
别误会,我这可不是说恺撒家族在抱大腿,实际上,马略是在抱恺撒家的大腿,因为恺撒的叔父和外祖父都担任过执政官。
而再往前,他们家族则更加显赫,那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很多书上都说,通过恺撒的名字,就能知道他的出身,这个说法是对的,为什么呢?
这就得搞懂罗马人的取名规则了。
罗马人的名字有长有短,最短的只有一个词,比如罗马的开国之君罗慕路斯。
最长的多达4个词,比如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埃米利亚努斯,名字太长了,所以后人就简称为“小西庇阿”了。
而恺撒的名字有3个词,全名是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那罗马人的名字怎么这么乱呢,对比之下,古希腊人的名字就很简练,只有一个词,比如苏格拉底、伯里克利、克利奥帕特拉。
就算有两个词的,比如埃利亚的芝诺,那也是后人加上的,用籍贯来区分重名的人,而当时人家是不这么叫的。
那罗马人怎么弄出这么多名字呢?
4、造姓运动
这是因为希腊人实行民主制,公民以个人身份参与政治;而罗马实行共和制,公民要以家族身份参与政治。
这样一来,罗马人就要通过人名,追溯出他的家族,以此来赋予他合适的政治地位,因此,那一长串名字里,绝大部分都是家族姓氏。
那到底哪些是姓氏,哪些是名字呢?
通常,罗马人的姓名分为三段,比如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后人虽然经常称他为恺撒,但其实,恺撒是他的家族名,因此应该算作姓。
当然,罗马人的姓与中国人的姓不是一回事,它最早其实是绰号,比如恺撒的拉丁语是Caesar,原指浓密的长发。
这显然与恺撒本人的形象毫无关系,因为恺撒根本就是个秃头。

这一点倒是与日本人的姓很像,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平民也没有姓,后来日本进行改革,要求每个人都要取个姓。
于是,就有人用居住环境取姓,住在山脚下的就叫“山口”,住在树林边的就取“小林”。
罗马人倒是没有造姓运动,但随着罗马人口增长,他们就开始给人起绰号了,没想到,后来绰号竟成了家族名,这多少就有些讽刺了。
不过,罗马人的重名率奇高,却不全是人多的原因,而是与他们起名的原则有关,那到底是什么原则呢?
5、身份即权力
罗马的个人名是他全名中的第一个词,比如,恺撒的个人名就是盖乌斯。
这是父母给选的,请注意我这里的用词,我说的是“选”,而不是“取”。
这是因为名字不是随意取的,而是从有限的名字库里选的,比如盖乌斯、马尔库斯、提贝里乌斯等等。
这些名字就像“石头”、“狗剩儿”一样,是家里人叫的小名儿,外人是不能叫的,除非两人是相熟的好友。
既然是小名,那自然就不会太复杂,而且早期拉丁语的词汇量很少,普通人文化水平也有限,因此,就更不会费心造名了,于是,重名率自然高。
不过,这并不影响罗马人的生活,因为他们平时会称呼别人的中间名,比如,恺撒的中间名叫尤利乌斯(Julius),也可以音译成儒略。
影响久远的“儒略历”,这里的儒略,就是恺撒的中间名。
中间名其实是罗马人的氏族名,也就是所在部落的名字。
让我们回忆一下以前的内容,早在王政时期,罗马一共有30个大部落,他们组成了一个议会,叫库里亚大会。
其实,库利亚是音译,它的本意就是部族的意思,而为了区分不同的部族,他们就给自己的部族取了名字,甚至还有自己的图腾旗帜。
当然,罗马不止有这30个部落,不过,其他部落虽然也能参加库利亚大会,但却没有投票权,因此,罗马最早的贵族就是这30个氏族。
恺撒的中间名尤利乌斯,就是这30是个氏族之一,他属于拉丁部落中的阿尔巴族。
要知道,罗马就是拉丁部落的一支,而阿尔巴族是整个拉丁部落的王族,后来并入罗马后,也依然是最显赫的氏族。
既然氏族名有这么大的价值,那人们自然会给自己的名字加上氏族名,因为它通常就代表着身份和权力,尤其是贵族。
于是,罗马人就从最开始的一个名字,变得越来越长了。可即便罗马人有长达三四个名字,他们的重名率依然很高。
比如,恺撒父亲的全名就与恺撒一模一样,他爷爷的全名也与恺撒一模一样……也就是说,他家祖孙三代人都叫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我真不知道在家里要怎么称呼他们爷儿仨,是叫老爷、少爷、小少爷?
开个玩笑,说了这么多,除了普及一下罗马人名知识以外,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恺撒出身于根儿正苗儿红,而又炙手可热的贵族世家。
那他为什么后来却坚定的站在了平民一边呢?
下期,我们接着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