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尼会战 | 汉尼拔的战术表演


关键字:新月阵型
上期说到,公元前216年,罗马与迦太基在坎尼摆开阵势,要正面对决,一场旷世大战即将上演。
要知道,之前罗马人已经连战连败,彻底龟缩了起来,那这一次他们能一雪前耻,战胜汉尼拔吗?
1、步兵大战
罗马看起来很有机会,至少从兵力上,他们是占尽优势的,数量是汉尼拔的2倍。
不过,他们的骑兵太少,只有汉尼拔的1/3,而这个兵种差异,就被汉尼拔巧妙利用,并大获全胜。
那汉尼拔是怎么以少胜多的呢?
我们先说罗马人的打法。
其实,早年罗马人并不懂战争,打仗时就是一拥而上,完全没有配合。
后来,他们从希腊人那里学会了方阵,也就是上百名步兵组成密集的方队,然后靠集体冲锋产生杀伤力。

这让罗马的军队有了质的飞跃,一下子超越了周边的部落,而步兵也因此成了战场主力。
虽然当时也有骑兵,但骑兵只是配角。
因为那时还没有发明马鞍和马镫,所以骑兵不能提着长枪冲锋,否则接敌一瞬间,强大的冲击力直接就能把骑手掀翻。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西方人都喜欢选择长矛做为步兵的主战武器,因为长矛阵是对抗骑兵最有效的武器。
其实,如果不是为了对抗骑兵,步兵能选的兵器是很多的。比如,古代中国不易养马,骑兵稀少,所以步兵一直使用长戈做主兵器。

这样就不需要组织密集的队形,也不必冲锋,挥戈横扫就有不错的杀伤力,因此,对兵源素质的要求也不高。
而西方战马较多,所以步兵更适合用长矛对抗。
但代价是,他们要排成方阵,用严明的纪律,组织起密集的队形,然后靠集体冲锋,来杀伤敌军。
因此,单从步兵角度看,西方步兵的战斗素养是高于东方的。
可正是因为步兵过强,反而导致他们对骑兵不够重视,尤其是罗马人,一直执着于自己的“步兵神话”。
但今天他们遇上了汉尼拔,这位迦太基名将会好好儿给他们上一课,让他们见识见识骑兵的真正威力。
那怎么发挥骑兵的威力呢?
2、队列的作用
首先,双方使用的阵法是很类似的,骑兵摆两侧,步兵放中央。
这是因为步兵不易转身,所以不容易防御侧面来敌,而骑兵非常灵活,再加上人数不多,正好用来护卫步兵侧翼。
这样一来,步兵只要简单观察左右位置,别太突出,也别太落后就行,这样就能保护住彼此的侧翼。
因此,军队平时会训练队形,严格向左右看齐,这样就能基本保持一条直线。
当然,一般情况下,这样做就足够了,但汉尼拔却做了手脚,让对手无法保持直线队形,那他做了什么呢?
3、人多一定力量大吗?
坎尼会战人数巨大,因此,步兵冲锋会扬起沙尘,虽说倒不至于遮挡视线,但一定会影响到观察远方队友的位置。
当然,如果双方都使用直线阵,那问题依然不大,但汉尼拔却摆出了一个“阶梯阵型”。

他把中间的步兵摆得比较靠前,两侧步兵靠后,这样,中间的部队会先碰到敌人。
这时,他们不会硬抗,而是会缓慢后退,这样就拖慢了敌人的中军速度,使敌人两侧的步兵快,中间的步兵慢。
于是,在行进中,敌人两翼会不自觉的向中心收拢。
这里,罗马人还犯了一个“小”错误。
罗马军是迦太基的两倍,但他们没有加宽阵列,而是加厚了阵列,把多余的士兵放在了后排,这样他们在宽度上与迦太基人就还是相同的。
这么做看似顺理成章,但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
队伍太厚,就不利于展开,当前面的士兵接敌时,后方的士兵却还在向前拥挤,这样一来,部队的间隙就变小了。
虽说步兵要保持密集阵型,才能发挥长矛优势,但过于密集肯定不行,至少不能密集到连枪都端不起来。
而当迦太基中军退得差不多,基本上与两侧步兵一齐后,两边的精锐步兵开始接敌,并进一步把敌人往中间赶。
于是,中军退、两翼赶,整个迦太基步兵就像个“大海碗”,把敌人装了进来,有人也形象的称为“新月阵”。

不过,好戏才刚刚开始,到目前为止,汉尼拔还只是在排兵布阵,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而他心中要实施的,是“钳形战术”,也就是让敌人陷入两线作战,因此,他肯定还有杀手锏没有祭出。
那杀手锏到底是什么呢?
下期,我们接着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