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哥特人
上期说到,公元244年,罗马皇帝戈尔迪安三世死在了东方,罗马军队也败给了波斯第三帝国——萨珊王朝,于是,元老院紧急任免了新皇帝,史称“菲利普一世”。
那他的表现如何呢?
1、宗教宽容
菲利普一世统治了罗马5年,时间虽不长,但他在位期间却出现了几个标志性事件。
首先,根据“基督教史学之父”尤西比乌斯的说法,他是罗马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比君士坦丁大帝还早。
不过这个说法只是孤证,并没有得到非基督教史料的作证。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基督徒自己认可就行,所以菲利普一世在基督教史上是有一席之地的。
而且,从罗马人的记载来看,他在位期间对基督徒确实比较宽容,而这就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在“三世纪危机”期间,基督教得到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
当然,菲利普一世对基督徒的宽容也可能受他出身的影响,因为他也是一位来自外省的皇帝,而且是第一位来自阿拉伯地区的皇帝。
这不是指现在的沙特阿拉伯,而是当时的佩特拉阿拉伯行省,位置在今天叙利亚的舍赫巴。这里紧挨着巴勒斯坦地区,是基督教最早传教的地区之一,当地对基督徒也比较宽容,而这也会影响菲利普一世对基督徒的态度。
2、千年盛典
第二个独特的事件是:菲利普一世赶上了罗马建立1000周年的庆典,于是,他“有幸”领导罗马人渡过了这场特殊的生日。
罗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有大型的戏剧表演,各种游戏比赛、角斗表演、马戏表演等等,因此,菲利普一世算是在罗马的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这对菲利普一世本人来说恐怕未必值得高兴,因为他与前几任皇帝一样——缺钱,而且是极度缺钱。
由于上一任皇帝败给了萨珊王朝,于是罗马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需要向对方支付巨额的赔款,没办法,菲利普一世只好再次增税,来填补这个巨大的财政窟窿。
但即便如此,钱还是不够用,因为罗马还要向北方的日耳曼部落提供补贴,所以罗马到处都要用钱,现在又要搞如此隆重的庆典,也是一笔巨额开支,这让帝国脆弱的财政雪上加霜。
因此,菲利普一世的内心恐怕是五味杂陈的,说不上是幸运还是不幸了吧。
而除此以外,菲利普一世与前几任皇帝就没什么区别了,而且他“毫不意外”的死于兵祸。公元248年,菲利普一世派德西乌斯前往北方平定叛乱,结果叛军却拥护德西乌斯称帝,于是,德西乌斯实力大增,便率军杀回了罗马。
此时菲利普一世已经封他的儿子为副皇帝了,二帝共治,由于父子二人同名,所以就分别叫菲利普一世和菲利普二世了。
菲利普一世出城迎敌,战败身亡,年仅11岁的菲利普二世则死在了母亲怀里,于是二人成了罗马第二对儿父子同时殒命的皇帝。
都说“乱世人命贱如狗”,可即便是君王,身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又能好到哪里呢?万般凄凉也只能化作一声叹息罢了。
好了,让我们收拾一下心情,去看看德西乌斯登基后表现如何。
3、蛮族之乱
德西乌斯在位时间仅两年,在历史上最重要的标签就是——第一位死于蛮族战争的皇帝。
德西乌斯面对的蛮族是北方的哥特人,于是,大名鼎鼎的哥特人第一次出现在了历史记录中。
当然,哥特人肯定不是现在才出现的,现代考古学已经发现了更早的活动证据,但被古罗马文献正式记载,这还是第一次。
那哥特人到底是什么人呢?
这个问题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在现代人眼里,哥特人是什么人;二是在古罗马人眼里,哥特人是什么人。
两者对哥特人的定义是不同的,现代人认为哥特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而古罗马人不这么认为,他们曾认为哥特人是斯基泰人的一支,并且,他们一直没有把哥特人与日耳曼人联系到一起。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4、风马牛不相及
因为划分标准不同。
对现代人来说,这些民族已经消亡了,所以区分这些人属于学术问题,于是会靠一些“科学”的标准来区分,比如基因、语言……反正不管怎么区分,对我们的生活都没有太大影响。
但古人不同,他们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对他们来说,这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生活,要能方便的区分出“我们”与“他们”,所以只能依靠可感知的经验来区分,比如外貌、衣着、生活习惯、活动领地等感性标准。
因此,我们读历史时,这两种划分标准都要了解。
现代标准我就不赘述了,因为它的研究其实不属于历史学范畴,更多的属于考古学范畴。我们重点要弄明白的是,在古罗马人眼里,什么是哥特人,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之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
不过,古人靠经验来区分,并没有固定标准,所以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对哥特人,他们采用了什么标准来区分呢?
采用了地域这个标准。
哥特人最早被罗马人误认成了斯基泰人,可斯基泰人是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而哥特人来自波兰北部,甚至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这里在西欧的北边,与东欧相距甚远。
那罗马人怎么会把哥特人当做遥远的斯基泰人呢?
下期,我们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