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要想做出完美面包,需要用心来操作每一个步骤,从最初的配料到最后的烘烤出炉都不可掉以轻心,这其中的学问和技巧都需要逐步学习和长久的经验积累而成的。
面团搅拌作为制程中关键重要一环,所以当成品不好时,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面团的问题。
今天东京烘焙职业人就好好聊一聊,面团搅拌的那些事儿...
面团搅拌的定义
面团搅拌是将原料按照配方总量,依照一定的投料次序,调制成具有适宜加工性能面团的操作过程。
面筋是小麦蛋白质构成的致密、网状、充满弹性的结构。
面粉加水以后,通过不断的搅拌,面粉中的蛋白质会渐渐聚集起来,形成面筋。
搅拌的时间越久,面筋形成越多。而面筋可以包裹住酵母发酵产生的空气,形成无数微小的气孔,经过烤焙以后,蛋白质凝固,形成坚固的组织,支撑起面包的结构。
在现代机械制作面包时,最能展示个人技巧优劣的重要过程,就是搅拌。
因为它考验了眼、耳、手等视觉、听觉、触觉所感知的能力。面包的优劣,如果说大半都取决于搅拌过程也是不过分的。
面团搅拌的目的
1.使原材料分散并均匀混合;
2.使空气融入面包中;
3.使面团具有适度弹性和延展性。
面团搅拌的五个阶段
原料依照不同的次序投放,在搅拌器下进行搅拌,会发生物理性质的变化,主要分为以下5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料混合阶段
第一阶段又称为:初始阶段、拾起阶段、抓取阶段
在这个阶段,先将干性材料慢速搅匀,再倒入液体材料,慢速搅拌成湿软且粗糙的面块。
这个阶段的面团没有弹性,没有延展性,表面不整齐。
此时,面团是用手可以轻松抓取的状态。
为了加速搅拌进程,可以停止搅拌,进行刮缸,帮助面团快速混匀。
- 判断最适吸水量 -
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面团的吸水性,虽然配方一样,不同批次的面粉、原料的更换都会导致吸水率不一样,要适当地增减水量。
第二阶段:成团阶段
第二阶段又称为:水分吸收阶段、卷起阶段、面筋形成阶段
进入这个阶段,搅拌机可以由低速转为中速,面粉等材料包裹水分,终于粘黏成团。
面团中的材料被螺旋勾卷起,慢慢地连打面缸壁也变得干净了。
但面筋形成较少,即使将面团推展开,面筋薄膜较厚,且薄膜切口是凹凸不平的。
第三阶段:面筋扩展阶段
第三阶段又称为:结合阶段、完成阶段(上)
在搅拌器快速旋转碾压下,面团中形成越来越多的面筋。
处在第三阶段的面团相较之前有些许松弛,手感变软。
此时面团表面较为光滑、具有光泽。
面团具有弹性,有一定的延展性,手拉面团时不粘手,但仍易断裂。
这时候可以加入黄油,进行慢速搅匀。
[此视频已做加速处理,非正常搅拌速度]
待黄油完全被面团吸收后,再进行快速搅拌。
- 加黄油注意 -
1.加入油脂的时机,不宜太早,否则影响面筋的形成;
2.若油脂因储藏温度较低而硬度较高时,需要进行软化处理,否则加入面团中不好混合。
第四阶段:面筋完全扩展阶段
第四阶段又称为:扩展最终阶段、完成阶段(下)
此时就是俗称的手套膜阶段,面团内的面筋已充分扩展,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面团表面干燥而有光泽、柔软,且不粘手;
用手拉取面团时,有良好的弹性和延展性,面团柔软。
推展开面团,可以延展成光滑且薄的状态、干爽。
在这个阶段会因搅拌机的种类而不同,仅约数十秒,掌握住这个状态,是制作大部分面包适用的。
第五阶段:搅拌过度阶段
第四阶段继续搅拌,面团会失去弹力,呈现湿润的表面,并且非常粘黏。推展开面团时,面团完全没有抵抗力,薄且流动般地向下流,因而被称为过度搅拌阶段。
初期搅拌过度阶段的面团,会烘烤出内部颜色偏白且气泡孔洞细小的面包。
搅拌到后期,面团呈灰暗并失去光泽,面团表面很湿,非常粘手,完全失去弹力。除了物理的损伤之外,酵素的破坏也很大。这个阶段已经无法进行面包的制作了。
面团最适度搅拌
如果存在最适度的搅拌状态,那么也会有搅拌不足和搅拌过度的状态。
若是把最适度的搅拌状态想成绝对状态,那就是非常严重的错误想法,因面包种类不同,制作方法也有所不同,结论是能够烘焙出最美味优质面包的搅拌就是最适度的搅拌。
所谓优质面包不仅仅指气泡气孔,良好的膨胀程度对面包而言那就是最适度的搅拌阶段。
最适度的搅拌如前所述,会因面包类型不同而异,如常规面团中所谓最适度的搅拌,就是在面筋组织的抵抗力最强至略减弱,延展性出现的时间点,一般在推展面团时,会呈现均匀的半透明薄膜,干爽状态制成性佳,烘烤完成时的成品也很好。
再如丹麦起酥类面包、法式面包的搅拌程度,都依照你想要呈现的产品效果去选择,而不是绝对地认为某个阶段是最佳搅拌状态。
无论如何,没有试着去揉和、烘烤面包是很难想象最适度搅拌的,但在某个程度上,仍可以想象由不同制作方法、原料呈现的不同面包成品,特别是面粉性质不同,也会有很多变化。
///
关于面团的搅拌,今天先分享到这里,如何调制出理想的面团,不仅需要理解所有原料的意义,还需明确每个制程对面包的作用,更多搅拌细节期待你在文末留言告诉我们!
-End-
往期推荐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咨询学烘焙。